如果符合裁員條件,公司可以在培訓期間裁員。經濟裁員必須符合法定條件
經濟裁員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作為雇主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的一種方式。這些法律條件包括實體條件和程序條件。只有同時滿足其中一個實質性條件和所有程序性條件,才能成為合法有效的經濟裁員
(I)實質性條件
勞動合同規定,雇主可以在四種情況下進行經濟裁員:,依照《企業破產法》的規定進行重整
企業破產法第2條規定:“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應當依照本法規定清償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可能喪失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償債務顯然,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進行重組。“根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在三種情況下,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一是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二是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償還能力;三是企業法人無力清償到期債務,可能明顯喪失償債能力。此外,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清算的,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在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投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企業破產法》設立重整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用人單位按照重整計劃繼續經營和清償債務,重整計劃包括企業重整業務計劃、債權調整和清償計劃以及其他有利于企業重整的計劃,防止用人單位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使破產企業通過重組獲得恢復和振興的機會。在重組過程中,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經濟性裁員。第二,生產經營困難嚴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一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一旦他們錯誤判斷市場需求或做出決策,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會困難。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應當允許用人單位采取多種方式自救,不得進一步陷入破產關閉的絕境。在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情況下,減員減員是較為有效的緩解措施。從總體上看,這對用人單位的勞動群體是有利的,但涉及到具體勞動者的權益,應謹慎處理。因此,勞動合同法允許用人單位在日常經營遇到困難時進行經濟性裁員,但同時要求用人單位謹慎使用,并在“困難”前加上“嚴重”二字第三,如果企業改變生產、重大
技術創新或經營模式調整,勞動合同變更后仍需裁減人員。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求得生存和更大的發展,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和整體功能優化。這些方法包括企業生產轉型、重大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調整。企業的生產變化、重大技術創新或經營模式調整不一定會導致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例如,如果企業改變了生產,從事原工作的工人可以在生產改變后調到該崗位。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引導用人單位盡可能不使用經濟性裁員,《勞動合同法》要求企業進行生產變更、重大技術創新或經營模式調整。經濟性裁員必須在勞動合同變更后才能進行,且仍需裁減人員第四,因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其他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在實踐中,除了本文列出的三種情況外,還有一些情況是由于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需要經濟裁員。例如,如果一些企業為了防止和控制污染而需要經濟性裁員進行搬遷,雇主也應該被允許進行經濟性裁員。作為一個信息性條款,應嚴格解釋本規定(二)程序性條件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性裁員對工人和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團結的影響,《勞動合同法》延續了《勞動法》關于經濟性裁員的程序性規定,要求雇主為經濟裁員執行一套法律程序。這些法律程序是有序的,必須全面執行。
首先,必須減少20人以上或20人以下的員工,但要占企業員工總數的10%以上。在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的勞動合同法草案中,經濟性裁員僅為50人。在全文的公眾咨詢過程中,許多意見認為,規定一個固定的數字并不全面。有些企業規模小,一次減少15人對企業和員工來說是件好事。建議同時指定固定數量和比例。因此,有兩個相對的裁員標準:超過20人或少于20人,但占企業員工總數的10%以上
一些人認為,為了避免經濟性裁員的規定,雇主可以在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標準下分批解雇員工。因此,建議對經濟性裁員制定時間標準,如一個月或三個月內。經濟裁員對工人和雇主來說是一把雙刃劍。裁員人數低于法定標準的,用人單位不得根據經濟裁員的實質性條件分批解除勞動合同,只能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規定單獨解除勞動合同。權利的平衡決定了雇主不會盲目避免經濟裁員。因此,經濟性裁員的時間標準是一次性裁員
其次,你必須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員工解釋情況,并聽取工會或員工的意見
,因為經濟性裁員涉及更多員工的權益,為了便于工會和職工了解下崗計劃和原因,獲得工會和職工對經濟性下崗的理解和認可,用人單位必須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一些企業建立了工會,而另一些企業沒有。成立工會的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可以選擇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如果一個沒有工會的雇主進行經濟性裁員,它只能向所有員工解釋情況并聽取他們的意見。
在修訂過程中,一些人提出一些企業規模相對較大。為了便于操作,建議將“所有員工”和“員工”修改為“員工代表”。考慮到經濟性裁員中部分員工已經下崗,部分員工沒有下崗,如果是員工代表,必然會涉及到員工代表的生成方法,這更復雜,更難操作。聽取員工意見的形式有很多,如座談會、設立意見箱、部門負責人收集意見等。如果是員工代表反映的,也是員工的意見,所以聽取員工的意見不需要修改,用人單位應當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并作出必要的修改后,形成正式的裁員計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的前提有哪些
2021-02-18施工班組安全合同格式
2020-11-20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訂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應當遵守什么規定
2020-12-02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城中村拆遷時,被拆遷戶應該怎么安置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