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審理的難點是什么?
首先,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仲裁的審查
仲裁是指雙方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提交協議選定的仲裁委員會裁決,雙方均有義務履行和解決爭議的法律制度。仲裁和民事訴訟是解決民事和經濟糾紛的重要途徑。仲裁和民事訴訟緊密相連。中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及相應的各項仲裁規則規定,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起訴的,債務人不自動履行義務,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無論哪種情況,法院的訴訟程序都被置于解決當事人之間糾紛的最后一個環節,勞動爭議案件也不例外。此外,還特別規定了先仲裁后進入法院訴訟程序的原則。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對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進行復審以及如何復審存在廣泛爭議,勞動仲裁程序和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程序。勞動仲裁機構和法院相互獨立。他們之間沒有從屬關系。雙方當事人依法獨立行使仲裁和司法權
作者認為,仲裁機構對裁決的審查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程序,另一個是實體。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仲裁有原則性的程序規定,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案件處理規則》。這兩條規則嚴格規定了勞動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的操作程序。因此,人民法院在審查程序時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檢查管轄權,看裁決機關是否受理爭議;第二,檢查主體,看所裁決的爭議是否屬于勞動法調整的范圍;第三,檢查時限,看當事人提起仲裁的時限是否超過;第四,檢查爭議的內容,看所裁決的爭議是否屬于勞動權利義務爭議。在實質審查中,主要審查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檢查證據是否有事實依據。除了審查被告是否清楚,訴訟請求是否合理外,我們還應重點審查事實依據。二是檢查適用法律,看執政當局適用的國家法律和政策是否適當。三是檢查其裁決是否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在審判實踐中,如何把握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爭議訴訟之間的程序聯系,關系到勞動爭議的解決和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順利實現<1。目前,勞動爭議案件分級管轄的實踐比較混亂。在實踐中,因拒不接受仲裁裁決而向法院提起的案件,可以由區、縣級仲裁機構裁決,也可以由市、省級仲裁機構直接裁決。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基層法院普遍接受。然而,在市級仲裁裁決由基層法院審理的情況下,區級仲裁裁決往往由市級中級法院或省級法院進行初審,這種混亂的級別管轄和管轄關系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也給了一個機會,利用不正當的風在審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明確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本解釋解決了本案的管轄權問題。如何受理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增加或減少仲裁請求的案件。當事人提起訴訟時,減少仲裁請求,即僅對仲裁處理的部分內容不予受理。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是訴訟前程序的法律規定,當事人依法行使訴權后,仲裁機構的仲裁結果無效,人民法院應當對整個案件進行審理,并根據仲裁請求的范圍作出判決。在實踐中,對于是否接受該案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仲裁程序是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程序。當事人增加的訴訟請求未經仲裁程序處理,不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當事人在同一事實造成的法律后果范圍內增加仲裁請求,人民法院就應當接受仲裁請求。理由: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案件有終審管轄權。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仲裁結果無效的,人民法院必須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勞動法的程序進行審理,包括對案件事實及其法律后果進行綜合審理。但是,對于不基于同一事實的法律后果,不接受增加的索賠或駁回起訴中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程序是一審和二審制度。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投訴是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決的必要前置程序。由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勞動爭議案件沒有終審權,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司法機關,仲裁委員會是行政機關。因此,民事法院無權維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也無權更改或返還被發現錯誤的仲裁裁決。該程序的建立使仲裁委員會沒有監督機制,導致仲裁程序虛擬存在。此外,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已通過一審和二審,審判期比普通民事案件更長。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已通過一審和二審,而在這一過程中,案件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增加,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建議修改勞動爭議案件受理程序。參照普通民事案件的仲裁程序,建議將審前仲裁改為仲裁或審判,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選擇仲裁或訴訟解決勞動合同糾紛。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IV.仲裁裁決是否生效
原仲裁裁決生效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對此,筆者持不同意見。原因是,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必須涉及對仲裁裁決的正確性和錯誤性的判斷,但這并不意味著法院程序是仲裁程序的延續。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后,如果仲裁裁決有具體執行內容,仲裁裁決不生效,法院應當對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全面審查,最終判決是全面審查的邏輯結果,雖然原告的主張不合理,但仲裁裁決中的具體執行內容也必須以判決的形式表述,否則執行依據將無法確定。筆者認為,在實質處理上,一旦當事人拒絕接受仲裁裁決并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裁決將失去效力,不存在恢復仲裁裁決效力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不動產證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0-12-19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車輛沒保險撞了人怎么辦
2021-01-22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如何厘訂出口產品責任保險費率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