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邀請工會或者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解決協議,未達成和解協議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協議達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案:
今年年初,開發區一家房地產公司聘請趙某擔任保安。當物業公司準備辦理入職手續并簽訂勞動合同時,趙以離家在外且長期不能在煙臺工作為由拒絕簽訂勞動合同。趙的舉動當時沒有引起雇主的注意,勞動合同的簽訂也被擱置。工作了五個月后,趙突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因為單位沒有與他簽訂勞動合同,并以此為由向勞動仲裁。直到此時,企業才明白趙故意拖延簽訂勞動合同的意圖,但為時已晚。從那時起,趙運用這一伎倆,成功地向該地區的兩家房地產公司索賠
巧合的是,開發區的一家電子工廠從南方招募了幾名農民工。有幾人提出不要求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并發誓要向企業出具書面證明,證明不要求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唯一的要求是要求企業在月工資中“適當的補償點”。考慮到招聘工人不容易,雇主不為他們支付社會保險,這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不支付社會保險費的主要原因是工人本身。因此,電子廠每月為這些員工多支付200元工資作為補貼。出乎意料的是,6個月后,這些員工突然提出,由于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沒有為他們繳納社會保險,他們集體要求終止勞動關系,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并要求企業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和經濟補償
針對這兩起勞動爭議案件,開發區勞動仲裁工作人員指出,趙某勞動爭議案件是典型的“違規”案件。趙某以看似合理的理由將該企業引入非法情況,以獲得因該企業違法而應支付的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后一種情況是由于該企業不懂法律造成的。雖然在現實中,一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專門簽訂了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的書面協議,但由于這些做法違反了法律規定,不可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一旦工人投訴或提出投訴,即使有許多理由值得理解和同情,雇主也無法逃避其法律責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雇主只有依法雇傭工人,才能從根本上防止被工人惡意辯護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強拆程序是什么
2021-01-07二手房交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2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房屋抵押貸款核對哪些信息
2021-01-15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