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一般可以根據當事人的主觀程度來區分。首先,當事人故意這樣做,工人有很大的主觀惡意。用人單位可以依照《勞動合同法》或者企業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同時,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規定,要求勞動者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損失的責任。第二類為當事人重大過失,可以理解為違反安全生產規定或者未履行妥善保管、合理使用的義務,造成單位重大經濟和財產損失。與第一種“意圖”相比,員工的主觀惡意大大降低。在實際操作中,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規章制度中約定因重大過失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賠償金額。鑒于雇員的月薪低于其公平工資的20%,雇主不得扣除雇員月薪中低于其公平工資的部分。但是,如果員工的月薪低于20%,則不得從其合理工資中扣除。第三類是一般過失甚至無過失,即勞動者在履行安全生產、安全監護和合理使用義務后,仍存在無法控制的情況,造成企業財產損失。如果此時仍要求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工人有權獲得勞動報酬,這是受法律特別保護的。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扣減或者拖欠勞動報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繳的項目包括:勞動者個人所得稅、勞動者承擔的社會保障和公積金費用、法院判決、裁定需要扣繳的贍養費和贍養費、因自身原因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需要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的賠償費用、勞動爭議解決辦法和勞動爭議解決辦法,以及其他依法可以從工人工資中扣除的費用,僅此而已。《工資支付暫行規定》還明確規定,“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此外,沒有其他額外規定。只要勞動者本人履行正常勞動行為,用人單位必須按照雙方約定支付勞動報酬,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扣留勞動報酬。因此,在本案中,公司上個月扣押龐女士的全額工資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即使公司財產因龐女士的過錯而受損,根據法律規定,扣除的部分也不得超過其月薪的20%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關于經濟損失是否可以全額扣留勞動工資的知識。在工作中,即使勞動者有過錯并造成財產損失,雇主也不能全額扣留工資。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到魯巴在線咨詢。我們將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費的構成是怎樣的
2021-01-05入院記錄會影響工傷鑒定嗎
2021-01-14涉外婚姻沒有結婚證可以離嗎
2021-02-20計算機軟件訴訟包括哪幾類
2020-12-09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格式合同都屬于要式合同嗎
2020-12-10公司不履行貿易合同怎么辦
2021-03-25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