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確認勞動關系的證據可以參照《關于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在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文件:(1)工資支付證明或記錄(職工工資分配名冊)及各項社會保險費繳納記錄;(2)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支付證明或記錄用人單位發給勞動者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登記表》、《申請表》等招聘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第(一)、(三)、(四)項的有關證明,由發包人按照“發包人承擔舉證責任”的規定領取。
簡言之,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用用用人單位出具的“工作證”證明其身份,作為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因此,手中的工資單可以作為證據。工資證明上的公司印章、總公司名稱上的工作地分公司印章不應影響證據的有效性。在工傷認定過程中,勞動關系的存在是認定工傷的前提和基礎。
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一般有兩種情況需要進行勞動仲裁:一是主張各種工傷保險待遇的;二是認定工傷時,由于勞動關系不明確,勞動仲裁是為了確認勞動關系而提起的。對于第一種情況,這是正常的,不用說。在工傷認定中,申請勞動仲裁確認勞動關系是“不必要的”。《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和《工傷認定辦法》第六條明確,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中應當審查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針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9]邢塔字第12號),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庭再次明確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確定受傷職工與企業的關系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既然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過程中確認勞動關系的權利是明確的、肯定的,那就沒有必要申請勞動仲裁來確認勞動關系了?當然,一般說“不必要”發生在提供了工作許可證、登記表、工資單等證明材料,但沒有書面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工傷保險條例》和《工傷認定辦法》既然有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該接受,不應該同時受制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只要沒有書面勞動合同”申請確認勞動關系具有誤導性。在這種情況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服的,也可以起訴或者申請行政復議。第二,在工傷認定中,仲裁申請確認勞動關系的大多是“死馬醫不活”。證據是勞動仲裁和訴訟勝訴的前提。經審查,勞動行政部門認為其材料不足以證明勞動關系,且大多缺乏證據。通過對實際操作的總結,在工傷認定的申請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建議確認勞動關系,大多申請倉促,準備不足。
由于證據不足,如果勞動行政部門不能直接確認勞動關系的存在,只能通過勞動仲裁申請確認勞動關系,勞動仲裁和訴訟對證據要求較高。如果我們在沒有充分證據準備的情況下倉促申請勞動仲裁,用人單位往往防不勝防,勞動者可能會失去最佳的取證機會,導致今后無法取證,敗訴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他們只能死而復生,成為醫生。大多數受害工人不得不面對“無勞動關系”的仲裁裁決。即使提起訴訟,甚至上訴、再審,也可能面臨同樣的結果。第三,在工傷認定中,治愈“死馬”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
我們不排除確認受傷工人的勞動關系,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不過,不要過早地高興,因為這段時間常常被雇主拖入“時間大戰”。往往用人單位不接受裁決結果,提起訴訟,一審,二審,再審在這里,我們暫時不提敗訴的風險。恐怕就在這個程序結束的時候,三五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受傷工人投資的時候了嗎?當程序拖到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筋疲力盡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無所獲。事實上,在我國,為了減輕基層法院的負擔和壓力,更快地解決勞動爭議,在提起訴訟前就設立了勞動仲裁程序。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了河南偃師仲裁中心員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如果您有任何疑問,可以咨詢本公司的專業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合同糾紛的十大處理規則
2021-02-20有什么法律法規可以懲治政府的違法征地
2021-02-16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房企破產后購房者要回購房款嗎
2021-03-04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非居住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2-09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