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不能做監護人嗎?是的,但前提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父母有監護能力的,一般由父母擔任監護人;父母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擔任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哥哥、姐姐;(3) 其他近親屬、朋友經未成年人父親、母親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
對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親、母親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對指定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第一款、第二款沒有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自然人、法人違反法律、合同規定的民事義務,侵犯他人財產、人身權利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履行或者不當履行法定監護義務,侵犯被監護人財產或者人身權利的,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我國公民、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上述民事責任形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監護人的監護不當,侵犯他人財產或者人身權利的,在承擔民事責任時,適用前款民事責任形式,視具體情況而定。同時,無論監護不當的程度如何,監護人都應繼續承擔孩子的撫養費和因違反監護而產生的費用。除上述規定外,人民法院還可以對監護人進行訓誡,責令其簽署悔罪書,責令其立即改正,并依法處以罰款或者拘留。
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財產權時,請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有效途徑是提起民事訴訟。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未成年人不具備獨立原告資格。其法定代表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可以由其他未成年人監護人、未成年人居住地村(居)委會、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民政部門及其設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組織予以保護共青團、婦聯、海關工委和學校等組織和單位,作為未成年人的臨時監護人,或者代表未成年人聯系有關法律援助機構,委托代理人提起民事訴訟。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父母具有監護能力的,一般為監護人。父母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的,可以由祖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擔任監護人。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法律意見書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3-12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
2021-03-03發行股份需要開監事會嗎
2020-12-16打工不簽合同會產生哪些風險
2020-12-05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訴訟費要退回嗎
2021-01-07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