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經證明勞動者在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規定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嚴重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本單位完成工作任務的,(五)有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情形,勞動合同無效的;(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綜上所述,曠工不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理由,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都沒有與曠工有關的規定和表述爭議案件。只是分散在《公務員法》第八十三條中,該條規定:(五)無正當理由曠工或者因公外出,連續15日以上不歸或者一年內累計30日以上的。”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七)曠工或者因公外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第十八條規定:“職工經常無故曠工的,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超過15天的,或者一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除名。國務院于2008年1月15日廢止了該條例。
因此,用人單位未按法定程序在企業內部勞動規章中規定曠工的,用人單位不得以曠工名義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為避免員工長期曠工,用人單位認為員工自動解除勞動合同,屢遭起訴、敗訴的尷尬局面,根據《勞動法》第四條的規定,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勞動合同法》第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將曠工規定寫入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的內容相一致,嚴格遵循民主制定規章制度的程序:①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②提出計劃和意見;③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
2。以多種形式宣傳規章制度:①公司網站;②白板張貼;③員工手冊發放;④培訓;⑤考試;⑥傳閱;⑦電子郵件通知。
3。由于可能的原因不同,在員工曠工或長期曠工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及時發出《監督提醒函》,告知員工曠工可能造成的后果。逾期不歸,超過“催告催告函”規定的合理期限的,可按公司規章制度有關曠工規定,以特快專遞或掛號信方式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未送達通知或者勞動者拒絕簽署解除勞動合同通知的,用人單位可以向企業所在地街道、居委會、社會穩定辦公室、勞動監察大隊等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勞動爭議申訴,要求他們及時辦理離職手續,解除勞動合同。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飛機上乘客死亡如何處理
2020-12-05網絡侵權會不會有刑事法律責任
2020-12-30行政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6遺失他人獎章和榮譽證書是否侵犯榮譽權
2020-12-17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商標侵權免責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2-12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企業可以以曠工為由開除員工嗎,曠工是否屬于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事由
2021-01-19合伙企業財產是怎樣分割的
2020-11-21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