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合同無效,是否可以根據違約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進行賠償。因為違約的前提是合同的有效性,違約是指違反有效合同規定的義務所產生的責任后果。只有合同有效,才有違約。
如果合同無效,合同就不存在,也就不存在違約。違約金是違約責任的形式,合同是無效的,而違約條款作為從屬合同也是無效的,因此不能判斷其是否承擔違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解除的,應當返還或者不必要返還合同取得的財產,并給予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的損失。雙方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也就是說,無效合同的救濟是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賠償損失,不存在違約金。(1) 損失事實的存在。損失事實的存在,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的無效或者解除而遭受損失。損失必須是實際的、可以確定的,而不是當事人的主觀臆斷和主觀臆斷。一方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必須證明損失事實。合同無效或解除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當事人在簽訂合同過程中所遭受的損失。如果一方聲稱房子是預售的,以此欺騙他人,其實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房子。出于對他們的信任,親戚為了簽訂購房合同支付了各種費用,蒙受了巨大損失。合同因欺詐被宣告無效,合同相對人遭受的損失為訂立合同時的損失。二是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遭受的損失。比如前一個例子,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后,為了籌錢買房,買受人被迫賣掉自己的房子或其他財產,遭受各種損失。這種損失是履行合同的成本,屬于履行合同的損失。如果合同被解除,受害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一般來說,合同損失與履約損失密切相關。不履行合同的,只能是合同上的損失,而不能是履行上的損失。在審判實踐中,只要過錯方賠償對方因履行無效或者可撤銷的合同而造成的損失,就不要求當事人賠償合同中的損失,這顯然不利于充分保護被害人的利益和制裁違法行為行為。因此,這是不合適的。(2) 賠償義務人有過錯。《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規定:“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由此可見,賠償損失的重要內容是賠償義務人的過錯。過錯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如違反現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欺詐、脅迫等手段迫使對方與自己訂立合同等,在認定合同當事人的過錯時,應當區分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如果雙方都有過錯,則應適用過錯相抵原則,即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確定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如果一方是故意的,另一方只是過失,故意方的責任大于過失方的責任。如果過錯相等,損失幾乎相同,雙方可以各自承擔損失。其次,如果一方有過錯,有過錯的一方不僅要承擔違法的后果,還要對無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例如,由于對合同內容的重大誤解,一方錯誤地向另一方交付了貨物。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合同解除后,有重大誤解的一方應承擔因自身過錯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如返還財產的損失)。最后,如果一方或雙方故意訂立非法或違反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的合同,給自己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失。當事人雙方故意違法的,即使雙方都遭受損失,也不得向對方要求賠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對故意違法行為的民事責任制裁。(3) 故障行為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所謂因果關系,是指一方或雙方的過錯與另一方或雙方遭受的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即使一方有過錯,也不能賠償另一方的損失。例如,一方違反現行法律將某一財產出售給另一方,另一方在接受貨物后由于保管不當而損壞貨物。雖然合同被確認無效,但對方遭受的損失是由于自己保管不善造成的,而不是合同的無效。因此,被害人的損失與對方過錯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的判斷對確定賠償范圍也有一定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難以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來確定各自的責任,可以根據其過錯行為在造成損失中的不同作用來確定各自的責任。三是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撤銷后的最新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57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撤銷或者無效認定的法律后果】因行為人的行為取得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以上知識是對“合同是否無效,是否可以按違約賠償”問題的回答。可見,法律行為無效、撤銷或者確定無效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假休完可以辭職嗎
2021-03-12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還有機會減刑嗎
2020-11-26刑事附帶民事審判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5離職之后可以仲裁雙倍工資嗎
2021-03-14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保險法關于理賠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0我國土地承包具體有哪些要求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