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監護人將監護責任委托他人的,由法定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將監護責任委托他人的,由法定監護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監護人將監護責任委托他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托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造成損害的民事責任。監護人履行監護義務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以自己的財產賠償。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補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如何確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應由其父母擔任。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擔任法定監護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兄弟姐妹;③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③居委會,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或者民政部門。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由下列人員依次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有關單位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3。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在上述范圍內沒有近親、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近親屬之間對誰應當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有關單位或者組織可以調解指定監護人。三是最新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88條【監護人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責任。監護人履行監護義務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財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以自己的財產賠償,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事實上,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我國是何種監護,只要監護人承擔責任,那么當監護人有違法犯罪行為時,監護人都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在決定接受委托監護時,請慎重考慮。如果有問題,可以聯系律師,律師協會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中尸檢是必須的嗎
2021-02-18土地確權錯了該找誰
2020-11-11曝光小偷身份,是否侵犯其名譽權
2021-03-22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不同之處
2020-12-16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同居的法律定義是怎樣的
2020-12-21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房屋合同簽好可以換嗎
2020-12-29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