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并將被新的司法解釋所取代。第一百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由夫妻共同所有:,(二)生產經營和投資所得;(三)知識產權所得;(四)繼承或者贈與的財產,但本法第一百零六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第一百零六十三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的賠償或者人身損害賠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屬于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的生活用品;(五)應當屬于一方的其他財產。一方婚前購買的房屋是一方婚前財產。婚姻法規定,一方婚前財產為夫妻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一)也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得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為夫妻共同財產。既然夫妻婚前付清了所有房款,并取得了房產證,那么房子無疑是婚前財產。(2) 婚后一方以個人財產購買的房屋為一方財產。《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只要夫妻雙方對該房地產的權屬沒有事先約定,無論購房合同或房屋所有權證上哪一方是房屋的買受人或所有人,無論購房合同或房屋所有權證上是否標明共有人,無論夫妻雙方有多少貢獻,房產都屬于夫妻雙方。(4) 一方婚前租賃、婚后以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并以一方名義登記的房屋所有權證,確認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現實生活中,主要關注的是房改房和其他具有福利政策性質的住房。這些房屋的購置往往是一方婚前租用或與職位、級別、工作年限等掛鉤,成本遠遠低于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且,原住房分配中有很多具體情況,這就給此類住房糾紛的處理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但是,產權證往往是單位以員工名義直接辦理的。這是中國的普遍現象。以前有爭議,但現在有了明確的“說法”。根據《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的規定,這類房屋仍然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收入,與他人共同購買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夫妻的共同財產。(五)夫妻婚后以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含貸款),應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當他們離婚時,他們應該平分。
如果當事人在還清全部銀行貸款后提起離婚訴訟,這種法律關系相對簡單,財產一般平分。然而,在房價飛漲的今天,仍有少數夫妻有實力一次性付清購房款。他們大多通過商業抵押貸款的方式購房。商業按揭貸款必須經過以下步驟:首付、銀行支付開發商剩余房款、申請房屋產權證、業主在還清全部貸款后從銀行取得產權證。
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情況發生在首付和抵押貸款付清后,貸款尚未完全償還。因為業主還應該償還銀行的貸款,在還貸之前,雖然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證,但業主實際上并沒有房產證,房產證是抵押在銀行手里的。這就是說,房產仍然有抵押權。在劃分抵押財產時,分為四個部分:首付、還貸、未償貸款和房屋實際增值。實際上,房屋的合同價值是房屋價款與剩余貸款本息之和。對于按揭房地產的分割,由于還存在繼續償還銀行貸款的問題,分割房屋的合同價值并不容易。房屋的實際價值(合同價值與房屋升值之和)減去未償還的銀行貸款,是雙方的分配對象。其中一方取得房產,繼續向銀行償還貸款本息,同時向另一方支付房屋價值的一半。
如果房屋的實際價值低于首付、已償還貸款和應繼續償還的貸款之和(實踐中很少),一方應獲得房屋,繼續向銀行償還貸款本息,并將房屋價值差額的一半支付給另一方另一方。(6) 一方婚前按揭購房并取得房產證的,婚后還貸期間離婚的,婚前取得房產證即取得房屋所有權。離婚時,不動產直接屬于一方當事人,但這并不影響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增長,成為共同財產分割。房屋所有權和房屋價值是不相等的。由于婚后還貸和房屋升值的介入,就房屋價值而言,離婚時的房價(房屋實際價值與未償貸款之差)絕對大于結婚時的房價(房屋實際價值與未償貸款之差)房子和結婚時未償還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價格的差價是否構成夫妻在南通的共同財產,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
如果可以證明貸款償還資金全部由買方婚前個人財產支付,則該財產屬于一方個人財產,直接屬于自己,除非雙方書面同意該財產為雙方共同財產。
如果不能證明還貸資金全部由買受人婚前個人財產支付的,應視為夫妻共同還貸的抵押貸款。無論是資金來源還是還款份額,都不影響還款性質。在這種情況下,房屋屬于簽訂購房合同的一方,但房屋兩個價格的差價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配。
(7)如果父母在取得房產證后參與出資并離婚,如果父母在婚前投資購買房產,一般視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父母不能要求返還。同時,作為一方婚前個人財產,這部分財產在分割財產價值較重時應當扣除。不過,例外的是,父母明確聲明,這是婚前送給夫妻雙方的共同禮物。
婚后夫妻雙方出資購買房產的,一般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父母不能要求返還。這部分財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但是,除非父母明確說明禮物是送給夫妻一方的。
如果父母對子女的出資是貸款,婚前貸款視為一方的個人債務,婚后貸款視為婚后共同債務。父母的出資不能證明是贈與還是借款的,推定為贈與。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離婚微信支付信息有效嗎
2020-11-27房價上漲賣方違約應該怎樣維權
2021-02-21侵犯隱私權可以治安拘留嗎
2021-02-14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保險利益原則是指什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