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定書
(2004)東行終字第4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孫廣祿,男,1966年11月2日出生,漢族,墾利縣墾利鎮利泉村農民,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郝建光,山東魯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墾利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王秀華,縣長。
委托代理人孫瑞璽,山東達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樊利波,山東達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墾利縣墾利鎮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寧振民,鎮長。
委托代理人周衛存,男,1968年4月12日出生,漢族,墾利縣墾利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住該鎮政府。
利津縣人民法院就孫廣祿訴墾利縣人民政府(下稱縣政府)、墾利縣墾利鎮人民政府(下稱鎮政府)拆遷行政命令一案,作出(2004)利行初字第2號行政裁定書,上訴人孫廣祿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8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孫廣祿及其委托代理人郝建光,被上訴人縣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孫瑞璽、樊利波,被上訴人鎮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周衛存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為,原告孫廣祿從2001年9月2日就知道拆遷這一行政行為的內容,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對起訴期限作出了規定,未告知訴權或起訴期限的,從知道行為內容起不超過2年。原告于2004年3月6日提起訴訟,原告的起訴已超過起訴期限。原審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之規定,裁定駁回原告孫廣祿的起訴。
上訴人上訴稱,原審裁定認定事實不清,2001年9月2日,被上訴人作出《限期拆遷通知》未告知上訴人起訴、復議的權利和期限,也未告知是否給予房屋補償的基本內容。至2004年2月13日,被上訴人墾利縣墾利鎮人民政府以書面方式答復上訴人房屋補償由自己承擔,政府不予補償。上訴人才知道《限期拆遷通知》的內容,原審對起訴期限的認定是錯誤的。請求撤銷原裁定,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縣政府答辯稱,原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2001年9月2日,上訴人就知道拆遷行政行為的內容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原審裁定駁回上訴人的起訴是正確的。請求維持原裁定。
被上訴人鎮政府答辯稱,原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正確,上訴人的起訴已超過法定起訴期限,鎮政府出具的《上訪答復意見》不具有可訴性。一審裁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維持原審裁定。
本院圍繞上訴人的起訴是否超過起訴期限進行了重點審理。
被上訴人縣政府向法庭提交了以下證據:
1、《限期拆遷通知》、送達回證及(2001)墾證經字第102號公證書。證明了2001年9月2日向孫廣祿送達了限期拆遷通知。2、利泉村村民委員會《關于村內沿利河路兩側拆遷建設的意見》。3、利泉村沿利河路拆遷領導小組及村民代表《會議紀要》兩份。證明上訴人在拆遷時,已知道了拆遷的補償方式,從而證明上訴人的起訴超過起訴期限。4、2001年9月3日上訴人的保證書一份。主要內容為,2001年9月6日前完成拆遷任務,如完不成我愿意接受政府依法處理。5、上訴人收到補償款的收據。
上訴人對以上證據,發表了質證意見,認為,1號證據限期拆遷通知中只有拆遷的內容,沒有補償的內容,不能證明上訴人在2001年9月3日知道了拆遷補償的內容。2號、3號證據與案件無關,該意見中也沒有明確拆遷房屋不予補償。4號證據是上訴人在收到限期拆遷通知后,迫于壓力書寫的,并且沒有寫明放棄房屋拆遷補償。5號證據,是上訴人以前拆遷房屋領取的補償款,以前拆遷房屋有補償,上訴人認為這次拆遷也應當有補償。
被上訴人鎮政府提交的證據同被上訴人縣政府提交的證據一致。
上訴人向法庭提交了以下證據:
1、墾利縣墾利鎮鎮長寧振民對上訴人的承諾。2、鎮政府對上訴人的答復意見。上訴人是在2004年2月13日收到該答復意見后,才知道房屋拆遷后不給予補償。該意見是對限期拆遷通知的補充。
被上訴人縣政府、鎮政府發表了如下相同質證意見,上訴人于2001年9月2日已知道行政行為的內容,答復意見不能得出起訴期限延長的結論。
合議庭對各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作如下認定,二被上訴人提交的1號證據真實合法,認定為有效證據,該證據可以證明上訴人于2001年9月2日收到了限期拆遷通知。2號、3號證據與案件具有關聯性,且真實合法,認定為有效證據,可以證明2001年拆遷時,有關房屋拆遷、補償等情況。4號證據與案件具有關聯性,上訴人主張是在受到壓力的情況下書寫的,但不能提交證據予以證據,認定該證據真實合法,為有效證據。5號證據與本案無關聯性,不確認其效力。
對上訴人提交的1號證據與本案無關聯性,不確認其效力。2號證據與案件具有關聯性,且內容真實、來源合法,認定為有效證據。
依據以上有效證據,本案可確認以下事實:2001年9月2日,上訴人收到了限期拆遷通知,并書寫了保證書,在限定的期限內拆除了房屋。此后,上訴人在原址重新進行了建設。上訴人因房屋拆遷未進行補償,多次到有關部門上訪,2004年2月13日,上訴人收到被上訴人的《上訪答復意見》,于2004年3月6日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認為, 被上訴人鎮政府的上訪答復意見并不是2001年限期拆遷通知的后續行政行為,該答復意見是針對上訴人的上訪而作出的,其對上訴人的權利義務無實質性影響。上訴人于2001年9月2日收到限期拆遷通知,雖然該通知中未明確注明是否給予補償,但并不影響上訴人此時就知道了拆遷行政行為的內容的認定。該通知中未告知上訴人訴權及起訴期限,對上訴人起訴期限的認定,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上訴人于2004年3月6日提起行政訴訟,已超過了該款規定的起訴期限。原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案件受理費五十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 判 長 宋繼業
審 判 員 焦 偉
代理審判員 張曉麗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書 記 員 邵金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授權委托書(民事)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用)
2020-10-14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自訴案件反訴狀
2020-10-14刑事辯護律師事務所函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撤銷緩刑用)
2020-10-14指定辯護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沒收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