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書
(2006)瓊行終字第14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
文昌市文城鎮霞洞第七隊經濟合作社。住所地文昌市文城鎮霞洞村委會下山良村。
法定代表人王祿俊,該社社長。
委托代理人王綏民,男,漢族,60歲,文昌市文城鎮霞洞第七隊經濟合作社村民,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文昌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文昌市文城鎮清瀾大樓。
法定代表人張德銅,該市市長。
委托代理人黃循表,文昌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陳杰欽,文昌市政府法制辦公務員。
原審第三人林俊玉,女,漢族,1966年4月13日出生,文昌市環衛局職工。住文昌市文城鎮文中路34號。
委托代理人韓敬,中國農業銀行文昌市支行職工。
委托代理人林明雄,男,漢族,1956年6月15日出生,文昌農業銀行職工。住文昌市文城鎮文中路32號。
上訴人文昌市文城鎮霞洞第七隊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霞洞七隊)因其訴被上訴人文昌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及原審第三人林俊玉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一案,不服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6年8月22日作出的(2006)海南行初字第119號行政判決,2006年8月31日通過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6年9月20日
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06年11月15日下午在本院第
二審判庭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霞洞七隊的法定代表人王祿俊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綏民,被上訴人市政府的委托代理人黃循表、陳杰欽,原審第三人林俊玉的委托代理人韓敬、林明雄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爭議地位于文昌市文城鎮鰲頭坡市武裝部倉庫旁,面積為157.35平方米,四至為:東至潘家良宅地,西至林俊珠宅地,南至距原市武裝部倉庫用地5米,北至距南24米止。1957年原文昌縣人民委員會發布文民地字第7號《通告》,將位于較場墩面積為1045000平方米(折合1568畝)的土地確定給文昌華僑中學建校使用。該通告明確提出在用地范圍內,凡涉及私人所有產權者,限于二十天內攜帶土地證與鄉人民委員會證明書前來文昌華僑中學建?;I備委員會辦理所有產權手續。倘如逾期者,當作國有土地處理。但在二十天的期限內及此后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人去辦理有關土地及
其它產權手續。之后文昌華僑中學在此地上建校,并用圍墻圍起大約500畝土地,以標示學校用地范圍,圍墻外的土地學校未使用,周圍農民其后曾斷斷續續在圍墻外的土地上種樹或別的作物。1989年10月5日,原縣武裝部與清瀾鎮凌村管理區和文城鎮霞洞管理區簽訂《協定書》,約定在鰲頭坡征用國有土地13畝坡地建造民兵武備倉庫與家屬居民地(即文昌華僑中學南圍墻的南側),縣武裝部每畝坡地按1550元計算,合計20015元作為土地耕作補償費,按不同的比例付給兩個管區。另外武裝部還要負責在征地范圍內的青苗戶主協商撥給青苗補償費。如有無主墳墓,由兩個管區負責遷移,武裝部按每墳80元付遷移費??h武裝部和霞洞管區在協定書上蓋章,凌村管區的代表陳川壯、陳川健在協定書上
簽字并加蓋私章。1989年11月17日,原文昌縣政府作出文府函(1989)197號《關于劃撥土地興建民兵武器倉庫的批復》,同意將原文昌縣人民委員會1957年6月7日劃給文昌華僑中學使用的國有土地鰲頭坡坡地一塊(即縣武裝部與凌村管區、霞洞管區所簽協定書所指地塊)撥給縣武裝部,作為興建民兵武器倉庫用地。面積6600平方米,折合9.99畝。同時要求武裝部一次性撥款15345元給周圍村委會(含上訴人所在村委會),作為發展生產之用;該地內的青苗補償問題迅即與戶主協議執行。其后雙方按《協定書》的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縣武裝部使用9.99畝建起武器倉庫,其余3畝左右的土地按每份156平方米平均分成了13等份,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