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定書
(2004)佛中法行終字第96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地址: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鳳山西路1號。
法定代表人:黃銓洪,局長。
委托代理人:植錦泉,廣東盈建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李振源,該局工作人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潘維邦,男,漢族,1962年11月19日出生,住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南華區石洛4巷12號。
上訴人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因潘維邦訴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交通行政處罰一案,不服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04)順法行初字第5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的事實:原告潘維邦于2003年12月18日15時左右駕駛車輛牌號為粵X.7G043兩輪摩托車在區公安局門口附近搭載一男乘客到順德客運總站,途中被交警截停后,交被告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的執法人員處理。被告認定原告未經批準擅自經營道路旅客運輸,隨即作出暫扣車輛處理,發給原告粵交扣ANO.8479688號《違章車輛扣件憑證》并告知“明天到大良交管所取車”。2003年12月19日上午,當原告到大良交管所辦理違章事項的窗口遞上《違章車輛扣件憑證》辦理取車手續時,該窗口的工作人員告知根據《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和第五十九條第八項的規定要對其進行罰款1000元的處罰。當時原告對處罰提出異議,未得到解釋及答復,原告遂于2003年12月22日申請聽證。2004年1月2日原告收到被告發出的《聽證會通知書》, 2004年1月6日收到被告作出的佛順交罰通字NO.1011893《交通違法行為通知書》。2004年1月12日被告作出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并于當日送達原告。
原審認為:根據《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實施。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障道路運輸的暢通,維護道路運輸經營者的合法經營”和第五十五條“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營業性道路運輸的,可以暫扣運輸車輛和相關設備,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規定,被告作為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有權保障道路運輸的暢通,維護道路運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本案中,原告潘維邦用摩托車非法從事旅客運輸,違反了《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但被告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暫扣運輸車輛及原告到大良交管所辦理違章事項時),未依法履行告知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規定,被告的行為屬于違反法定程序。原告訴稱被告作出行政處罰時,沒有向其解釋作出行政處罰的“理由”和“依據”,也沒有向其說明依法應享有的“陳述”和“申辯”權利,被告的行為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法定程序。該主張事實清楚,理由充分,依法予以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3目的規定,判決:撤銷被告于2004年1月12日作出的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被告在二十日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案件訴訟費100元由被告承擔。
上訴人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不服原判,提起上訴稱:一、上訴人對被上訴人潘維邦暫扣營運車輛屬于證據保全,并非行政處罰,所以無告知義務。原審法院認為暫扣車輛是一種行政處罰沒有法律依據。二、原審法院在被上訴人完全沒有提供任何證明材料的情況下,單憑被上訴人的片面之詞,認定上訴人在12月19日已對被上訴人作出了行政處罰,屬認定事實不清。三、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作出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整個過程,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四、被上訴人沒有對上訴人暫扣車輛的行為提起訴訟,原審法院認為暫扣行為違反法定程序,而判決撤銷上訴人作出的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缺乏法律依據。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維持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并由被上訴人承擔一、二審訴訟費。
被上訴人潘維邦答辯稱:一、上訴人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扣押被上訴人摩托車程序不合法;二、上訴人辨稱原審法院認定的上訴人在12月19日已對被上訴人作出了1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不是事實,但有聽證答復和其他訴訟材料加以證實,法院應予認定。三、上訴人稱被上訴人不配合現場執法人員調查,因此無法向被上訴人作詢問筆錄,其執法人員向被上訴人送達的《違章行為通知書》也被拒收。上訴人的陳述,有違事實。故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判令上訴人返還被違法處罰的人民幣2000元,拖車和保管費共計152元,一、二審訴訟費由上訴人承擔。
經審查,被上訴人潘維邦在2003年12月18日15時左右駕駛車輛牌號粵X.7G043兩輪摩托車在順德區公安局門口附近搭載一男乘客到順德客運總站,途中被交警截停后,交上訴人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執法人員處理。上訴人認定被上訴人未經批準擅自經營道路旅客運輸,隨即作出暫扣車輛處理,發給被上訴人粵交扣ANO.8479688號《違章車輛扣件憑證》,并告知第二天到大良交管所取車。被上訴人于2003年12月22日申請聽證,2004年1月2日收到《聽證會通知書》,2004年1月6日收到上訴人作出的佛順交罰通字NO.1011893《交通違法行為通知書》。2004年1月12日被告作出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并于當日送達被上訴人。對于以上事實,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但對于2003年12月19日上訴人是否向被上訴人作出了罰款1000元的處罰決定以及上訴人作出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否合法存在爭議。
本院認為:根據《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實施。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障道路運輸的暢通,維護道路運輸經營者的合法經營”的規定,上訴人佛山市順德區交通局作為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有權對從事營業性道路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實施監督檢查,糾正和處理違章行為。2003年12月8日,上訴人認定被上訴人潘維邦用摩托車非法從事旅客運輸而暫扣其摩托車,并發給《違章車輛扣件憑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和《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經營性道路運輸的,可以暫扣運輸車輛和相關設備,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規定,并結合粵交扣ANO.8479688號《違章車輛扣件憑證》中注明的“暫扣車輛以作證據保存”,可以認定上訴人實施的這種暫扣車輛的行為屬于證據保全,并非行政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規定,行政機關只有在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并交付當事人后才成立行政處罰行為。結合本案,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應是2004年1月12日。原審判決將暫扣車輛的行為視為行政處罰,缺乏法律依據。而上訴人在2004年1月12日作出《交通行政處罰書》之前已經送達被上訴人《交通違法行為通知書》,并舉行了聽證,應視為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已履行了告知義務,也賦予了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權利。但原審判決以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前未履行告知義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法定程序為由,作出撤銷上訴人作出的佛順交罰決字[2003]NO.1010612《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判決,應屬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撤銷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4)順法行初字第53號行政判決。
本案發回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審 判 長 謝 少 清
審 判 員 楊 小 蕓
代理審判員 周 剛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書 記 員 徐 允 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回避申請書(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死緩期間故意犯罪核準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減刑用)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2020-10-14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三)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傳喚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