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高因不服林甸縣宏偉鄉人民政府太平山村委會耕種土地征求意見通知一案
黑 龍 江 省 大 慶 市 中 級 人 民 法 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02)慶行終字第4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萬高,男,1961年6月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林甸縣宏偉鄉太平山村六屯。
委托代理人宋長山,男,1962年7月17日出生,漢族,系
黑龍江科技信息雜志社
法律顧問,現住
大慶市薩爾圖區中七路團結樓1-2-2-102室。
委托代理人張萬學,男,1953年4月11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林甸縣宏偉鄉太平山村六屯。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林甸縣宏偉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林甸縣縣城東北四公里。
法定代表人馮貴彬,男,系該鄉鄉長。
委托代理人宋奇,男,1966年10月3日出生,漢族,林甸縣宏偉鄉紀委書記,現住林甸縣四中家屬樓。
第三人林甸縣宏偉鄉太平山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林甸縣宏偉鄉太平山村二屯。
訴訟代表人李傳會,該村民委員會主任。
原審原告張萬高因不服林甸縣宏偉鄉人民政府太平山村委會耕種土地征求意見通知一案,不服林甸縣人民法院(2002)林行初字第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張萬高及其委托代理人宋長山、張士坤,被上訴人委托代理人宋奇,第三人委托代理人李傳會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認定,第三人宏偉鄉太平山村村民委員會作出的征求村民是否耕種土地意見的通知,是關于第三人與村民之間
土地承包合同事項作出的,是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而被告宏偉鄉人民政府對該通知及村民土地承包問題并沒有作出任何處理決定和意見,該通知雖有業經鄉政府批準的字樣而對外只蓋有第三人的公章,體現不出被告作出某些具體行政行為,原告的請求事項不屬于行政審判權限范圍,故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四)項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十九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駁回原告張萬高的起訴,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負擔。裁定送達后,原告張萬高不服提起上訴稱:原審法院確認本案案由錯誤,認定事實錯誤,導致裁定錯誤。請求
撤銷(2002)林行初字第8號裁定,被告承擔全部
訴訟費用。被上訴人答辯稱:耕種土地通知不是被上訴人下發的,與被上訴人無關,通知是太平山村村民委員會作出的,請法院駁回上訴人的起訴。
二審庭審中,本院對雙方當事人在一審中舉出的證據重新進行了質證和認證,認為原審法院質證和認證的程序和規則符合法律規定,對一審認定的事實,二審予以確認。雙方當事人的訴辯觀點和理由,形成以下爭議點:1、鄉政府是否作出了收回村民土地的具體行政行為?2、鄉政府是否批準村委會收回村民土地?對上述各方當事人在一、二審中形成的爭議焦點,本院評判如下:
1、關于鄉政府是否作出了收回村民土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問題。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從村民會議到強行分地和最后的逐戶下通知都是被上訴人鄉政府所實施的,還組織工作組和公安干警親自參與,純屬政府行為。并舉出視聽資料及68戶村民證言以證實其主張。被上訴人認為鄉政府確實派出了工作組以對太平山村實行二輪土地承包后遺留問題進行指導,但并沒有參與分地及收回村民土地,原告的起訴理由不成立。本院在二審中對上訴人舉出的證據進行了質證和認證,認為上訴人舉出的證據并不能證明被上訴人實施分地及收回村民土地的行政行為,其上訴理由不成立。
2、關于鄉政府是否批準村委會收回村民土地的問題?上訴人認為,該通知雖然只有經鄉政府批準字樣而對外蓋有第三人的公章,體現不出被上訴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但視聽資料及68戶村民證言均證實了鄉政府決定、組織、并且親自參與的事實。被上訴人對此予以否認,認為村委會的通知并未經過其批準,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批準行政不存在,不予認定,第三人村委會對土地是否耕種的通知,也不具有可訴性,而該通知是征求村民的意見是一種征求的意見,不具有可訴性。而村委會收回土地的行政,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的一種
民事法律關系,不屬于人民法院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綜上所述,原審法院對本案事實的認定和
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所作裁定并無不當,依法應予維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張萬高負擔。
審判長 謝立新
審判員 馬清和
審判員 梁曉軍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書記員 楊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