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6)一中行初字第441號
????
???? 原告
杭州中興化工裝備有限公司,住所地
浙江省杭州市寧圍鎮寧牧村。
???? 法定代表人俞其林,總經理。
???? 委托代理人王兵,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侯秋霞,該委員會化學申訴處審查員。
???? 委托代理人柴愛軍,該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審查員。
???? 第三人杭州蕭
山南方化工設備廠,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童家山村。
???? 法定代表人陳偉明,廠長。
???? 委托代理人陳紅,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 委托代理人倪永泉,男,漢族,1937年9月4日出生,杭州蕭山南方化工設備廠高級工程師,住
衢州化學工業公司濱江44幢402號。
???? 原告杭州中興化工裝備有限公司(簡稱中興公司)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12月9日做出的第784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844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06年3月21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按照法律有關規定通知杭州蕭山南方化工設備廠(簡稱南方設備廠)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6年5月31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中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兵,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侯秋霞、柴愛軍,第三人南方設備廠的委托代理人陳紅、倪永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2004年9月24日,第三人南方設備廠針對原告中興公司擁有的名稱為“繞帶式全塑反應釜”的第00206171.6號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案專利)向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05年12月9日,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844號決定,認為:
???? 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的是“繞帶式全塑反應釜,包括圓桶形容器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體為塑料材質,容器本體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緊繞有塑料帶,相鄰的塑料帶緊靠排列,所述的塑料帶與容器本體熔接為一體”。將證據2和上述技術方案相比較,存在下列區別:(1)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相鄰的塑料帶緊靠排列,而證據2中沒有公開該特征;(2)證據2中帶條是用帶夾固定在塑料殼上的,而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帶條是熔接在本體上的。通過上述比較可知,證據2沒有完全公開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所有特征,因此證據2不能破壞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
???? 權利要求2是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故證據2也無法破壞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
???? 中興公司認為證據2公開的是一種容器,而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的是一種反應,容器和反應的類型不同。對此,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新穎性考查的是技術方案之間是否實質不同,雖然塑料反應和塑料儲罐的名稱不同,但在實際應用中,根據所儲藏化學物質的需要,塑料儲罐也會配備測壓測溫裝置,以及加溫和攪拌設備,因此,兩者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并且由于同為塑料材質,設計兩種產品時所依據的壁厚、筒體端曲率等參數也是相同的,故塑料反應和塑料儲罐并不構成實質上的區別。
???? 將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和證據5的技術方案相比較,證據5中的玻璃纖維布帶纏繞構成的強度層是本體結構中的一部分,而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塑料帶是纏繞在容器本體的外壁上的,故證據5沒有公開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所有特征,因此證據5不能破壞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權利要求2是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故證據5也無法破壞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
???? 對于區別特征(1),其作用(即該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增強塑料構件的強度,而證據2中所用的帶條是鋼或者連續的經玻璃纖維增強的塑料帶等,帶條纏繞的間距可以根據環向應力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根據儲罐的尺寸或者帶條的尺寸和強度來計算纏繞間距,在環向應力最大的儲罐底部,帶條最好纏繞的緊密一些,根據證據2公開的上述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將塑料帶緊靠排列纏繞,能使罐體承受更大的環向應力,從而達到增強塑料構件強度的目的,因此,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2的區別特征(1)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不是實質性的區別。
???? 對于區別特征(2),即塑料帶條和塑料本體相熔接,其作用(即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將纏繞的帶條固著在本體上。而證據2中的固定方式是帶條是導入布設在段節上的連接法蘭的凹槽內,帶條的端頭用帶夾固定在本體上。顯然,兩者的固著方式不同,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塑料材質允許的情況下(如兩者均是熱塑性塑料),通過熔接方式將兩者固著在一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證據1涉及的一種用塑料制造包裝袋所需半成品筒體的方法中,其在筒狀薄膜10與層膜之間,以及纏繞帶11和11’和縱向帶12之間通過熔接而固定,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通過將增強帶條和本體熔接在一起來穩定他們的結構,而且這種固定方式也沒有帶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因此,區別特征(2)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也不是實質性區別。
???? 綜上所述,在證據2公開內容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將區別技術特征(1)和(2)引入到證據2中,從而獲得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所以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不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備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
???? 權利要求2的附加技術特征是“本體的外壁上繞有多層塑料帶,上下層的塑料帶錯位排列,并且熔接在一起”,上述附加技術特征的作用(即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構件的強度。但是,采取多層纏繞帶錯位排列來加固塑料構件筒體,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也是容易想到的,例如,證據1公開了用塑料帶增強塑料包裝袋的方法,其中筒體塑料薄膜10連續用沿筒狀薄膜10橫向方向的窄塑料帶11、沿筒狀薄膜10橫向方向的與窄塑料帶11伸展方向相反的窄塑料帶11’以及沿筒狀薄膜10縱向方向的塑料帶12來增強,并且對塑料條帶11、11’和12進行短時加熱,使得纏繞帶11和11’及縱向帶12之間達到熔接。因此,上述附加技術特征沒有為權利要求2的技術方案帶來實質性的特點和進步。在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的基礎上,權利要求2也不具有創造性,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
???? 基于上述理由,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844號決定,宣告本案專利權無效。
???? 原告中興公司不服該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訴訟,稱:1、本案專利的技術主題是反應釜,是完成化學反應的設備,有耐溫差性要求。證據2公開的是儲罐,不能用作化學反應,只需要承受液體的靜壓力,不存在耐溫差性要求。二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分屬不同技術領域,后者不能為前者提供技術啟示,第7844號決定將證據2作為本案專利最接近的對比文件不符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第1款的規定。2、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2的區別技術特征的主要作用是全面覆蓋構件之間的焊縫及對本體外部均勻加強,解決塑料本體的耐溫差問題,而證據2是承受靜壓力的儲罐,針對的是罐內液體的靜壓力問題,其技術措施是根據靜壓力決定繞帶的間距大小,對本體外部是不均勻的加強,本領域技術人員不可能從證據2聯想到區別技術特征1的技術方案。因此,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具有創造性。3、本案專利權利要求2的附加技術特征的多層塑料帶錯位排列熔接,除增加強度外,還能夠消除底層繞帶拼縫處在溫差條件下的應力集中,增強反應釜的耐溫差性,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從證據2無法聯想到的。綜上所述,中興公司請求人民法院
撤銷第7844號決定。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1、雖然塑料反應釜與塑料儲罐的名稱不同,但在實際應用中,根據所儲藏化學物質的需要,塑料儲罐有的也會配備測壓測溫裝置及加溫和攪拌設備,且二者的基本結構相同,都是塑料材質,設計兩種產品時所依據的壁厚、簡體端曲率等參數也相同,故證據2可以作為評價本案專利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最接近對比文件使用。2、中興公司在無效程序中從未指出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首先是大體積反應釜的耐溫差性問題。在口頭審理中,南方設備廠提出的儲罐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加溫和攪拌的意見,中興公司也未提出反駁理由。況且,在設計儲罐或反應釜時,當所適用的材料一定的情況下,設計人員通常是依據儲罐或反應釜使用溫度的范圍、使用壓力范圍來選擇一定的參數,這時的參數不會由于設計產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并且,實際應用也有壓力儲罐。第7844號決定所述的強度是指使用過程中“儲罐”和“反應釜”的強度。綜上所述,第7844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審查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維持。
???? 第三人南方設備廠認為第7844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人民法院駁回中興公司訴訟請求,維持第7844號決定。
???? 經審理查明:
???? 本案涉及的爭議專利系名稱為“繞帶式全塑反應釜”的第00206171.6號實用新型專利(即本案專利),其申請日為2000年3月16日,授權公告日為2001年2月7日,專利權人為中興公司。本案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如下:
???? “1.繞帶式全塑反應釜,包括圓桶形容器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體為塑料材質,容器本體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緊繞有塑料帶,相鄰的塑料帶緊靠排列,所述的塑料帶與容器本體熔接為一體。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帶式全塑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體的外壁上繞有多層塑料帶,上下層的塑料帶錯位排列,并且熔接在一起。”
???? 本案專利說明書載明:“染料生產的重氮化和偶合反應中,酸堿交替進行,反映溫度劇烈變化,需要用干冰將高溫反應物急劇冷卻排去反應熱使反應趨于有利于新生化合物的生成,同時還需要漿葉攪拌促使重氮基或偶氮化合物形成。”;“如今,染料生產的反應釜要求達到50立方米甚至80立方米以上。”;“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生產中使用的反應釜,尤其是染料生產中使用的反應釜。”;“本實用新型采用塑料為材質,耐酸堿、耐溫性好,成本較低,且具備制造體積大、成本低、耐酸堿性好、耐溫差性好、強度高的優點。”
???? 2004年9月24日,南方設備廠針對本案專利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認為其提供的證據在本案專利申請日之前公開,該證據的技術領域及發明內容與本案專利相同,故本案專利喪失新穎性,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本案專利的權利要求1和2的內容已被證據1-9公開,對本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講是顯而易見的,不具備創造性,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
???? 2005年3月9日,南方設備廠針對本案專利權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另一無效宣告請求。
???? 南方設備廠對上述兩次無效宣告共提交了14份證據,其中:
???? 證據1:美國專利4898637,公開日為1990年2月6日,5頁專利全文復印件,6頁中文譯文。該專利名稱為“用塑料制造噸裝袋所需的半成品筒體的方法”,其說明書中文譯文第3-4頁載明:“圖1從下往上看或從左往右看,該筒狀塑料薄膜10可以連續用窄塑料帶11包纏。此外,該塑料薄膜10還可以用另一條窄條帶11’包纏”、“筒狀薄膜10本身,除了包纏的薄膜帶11,或11和11’,還可以用許多塑料帶12來增強”、“同時,該熔接或粘接在加熱區進行,它也允許塑料條帶11,11’和12進行短時加熱,使得該筒狀薄膜10與套層膜之間,以及纏繞帶11和11’及縱向帶12之間達到熔接。”
???? 證據2:美國專利3025992,公開日為1962年3月20日,3頁專利全文復印件,4頁中文譯文。該專利名稱為“增強塑料儲罐及其制造方法”,其權利要求1為“一種立式圓筒狀儲罐,它包括側壁和兩個端面,所述儲罐由其中一個端面直立支撐,所述側壁由塑料制成,該側壁包括許多相互迭接的環形層,每一層均有一些曲面的矩形段節,各段節在其邊緣處用法蘭連接在一起,所述法蘭向儲罐外側突出延伸,一些法蘭與儲罐的縱軸平行,其余法蘭與儲罐的縱軸垂直,有些法蘭還間隔地設有橫凹槽,帶條螺旋式地連續纏繞在所述側壁的外表面,并嵌入所述的凹槽內,該帶條從儲罐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帶條被固定在儲罐的兩個端面處,該帶條的伸縮性比用于制造儲罐的塑料的伸縮性小,帶條纏繞時有一定間距。”;權利要求2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圓筒狀儲罐,所述帶條在儲罐底部的纏繞間距比在頂部的纏繞間距更小。”其說明書中文譯文載明:“本發明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大尺寸的增強塑料儲罐的方法”、“儲罐可以用防漏的玻璃纖維增強聚酯、環氧樹脂、酚醛塑料或其他合成塑料殼來制造”、“本發明涉及對塑料殼的增強處理,它是通過在塑料殼的外表面纏繞許多由高拉伸強度材料制成的纏繞帶來進行”、“由于采用增強措施的作用是為了承受環向應力”、“對于任何給定尺寸的儲罐,都可以計算出所需的纏繞圈數,還可以根據所用帶條的尺寸和強度來計算纏繞間距”、“所述帶條可以是鋼、蒙乃爾鎳合金、鋁或其他任何可得的金屬,或連續的經玻璃纖維增強的塑料帶”、“較大一些的儲罐可以分段模制,每一段為一節,分幾層安裝,各層間相互連接,所需的層數由該儲罐的高度來確定”。
???? 證據11:1998年5月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塑料制品生產工業手冊》,該手冊載明“熱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溫度范圍內,能反復加熱軟化和冷卻硬化的塑料。這類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應所得到的樹脂為基礎制成的,受熱時不產生化學交聯,因而當它再一次受熱時仍具有可塑性。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
???? 證據12:1996年3月出版的《煤氣與熱力》第24頁刊載文章《聚乙烯燃氣管對接熔接工藝》,介紹聚乙烯塑料燃氣管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熱熔連接、電熔連接和機械連接,其中熱熔連接包括對接熔接、鞍式熔接和套接熔接。
???? 證據13:1993年第5卷第3期《現代塑料加工應用》第49頁刊載文章《塑料焊接方法及其機理》,稱只有熱塑性塑料制品才適合用焊接方法連接。
???? 證據14:1997年第6期《今日科技》第13頁刊載文章《塑料制品的焊接維修技術》,稱熱塑性塑料才能進行焊接。
???? 2005年5月1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上述兩次無效宣告請求進行了口頭審理。在口頭審理過程中,南方設備廠明確無效理由如下:(1)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所用證據是證據2或證據5;(2)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所用證據是證據2或證據5以及證據2和5的結合,證據1和10-14都說明熔接在塑料領域是公知技術。同時,中興公司對南方設備廠提交的證據1、2、5和10-14真實性無異議,對除證據10以外的證據的公開性無異議;對證據1第1頁摘要部分第3行和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第3行兩處“熱塑性”的中文譯文有異議,但其當庭沒有提供異議部分的書面翻譯件;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中興公司于口頭審理結束后七日內對譯文有異議部分提交書面中文譯文,否則視為沒有異議。
???? 口頭審理結束后,中興公司在指定的期限內沒有提交對證據1中文譯文有異議部分的書面翻譯件。
???? 2005年12月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844號決定。
???? 在本案訴訟過程中,中興公司為證明反應釜與儲罐屬于不同技術領域,向本院提交了《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設備設計手冊》、《化工百科全書第7卷》、《化工設備設計》1999年36卷第4期、《新技術新工藝》1995年第3期、《化工設計與開發》1987年第3期、《化工自動化及儀表》、《高橋石化》第16卷第3期、《
江蘇化工》1993年第21卷第4期、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潘紅良的證人證言、華東理工大學生化工程研究所化工設備專業教授劉坐鎮的證人證言。中興公司為證明本案專利的使用情況,向本院提交了(2006)杭證民字第2912號
公證書、(2006)杭證民字第2909號公證書,對中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兵與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動力設備部副部長阮關水之間的調查筆錄及阮關水提供的該公司與中興公司所簽的《加工定作合同》的真實性、中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兵與杭州新晨顏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沈杰之間的調查筆錄及雷沈杰提供的該公司與中興公司所簽的《
產品銷售合同》的真實性予以公證。
???? 上述事實,有第7844號決定、證據1、證據2、證據11-14、口頭審理記錄表、中興公司在行政訴訟中提交的證據、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
????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 在判斷現有技術中是否存在“技術啟示”時,對于實用新型而言,一般著重于考慮該實用新型所屬的技術領域,同時考慮其類似、相近或相關的技術領域。
???? 在本案行政訴訟中,中興公司提供大量的證據表明反應釜與儲罐的差別,但反應釜與儲罐均屬于化工設備,儲罐根據實際需要也會配置測溫、加溫和攪拌設備,且本案專利與證據2均為塑料材質,基本結構相同,技術人員在設計本案專利及證據2所需考慮的因素及工藝雖然存在差別,但兩者仍應屬于類似或者相近的技術領域,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將證據2作為評價本案專利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并無不妥。中興公司關于證據2不能作為本案專利最接近的對比文件,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將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術方案與證據2相比,雖然證據2沒有公開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相鄰的塑料帶緊靠排列的技術特征,但證據2所用帶條的纏繞間距可以根據環向應力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根據儲罐的尺寸和強度來計算纏繞間距,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述內容,容易得到將塑料帶條緊靠排列纏繞來增加塑料反應釜強度和解決塑料反應釜耐溫差性的技術啟示。
???? 雖然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帶條是熔接在本體上的,而證據2中帶條是用帶夾固定在塑料本體上的,但通過證據11-14的內容可知兩種熱塑性塑料可以熔接系公知常識,且證據1也公開了“塑料條帶11、11’和12進行短時加熱,使得該筒狀薄膜10與套層膜之間,以及纏繞帶11和11’及縱向帶12之間達到熔接”的技術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述內容,容易得到將帶條與本體熔接的技術啟示。
???? 綜上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2公開的上述內容基礎上,結合證據1或公知常識,無需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得出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術方案。因此,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現有技術不具備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備創造性。
???? 本案專利權利要求2從屬于權利要求1,其限定的附加技術特征為“本體的外壁上繞有多層塑料帶,上下層的塑料帶錯位排列,并且熔接在一起”,該技術特征進一步增強了塑料反應釜強度和耐溫差性,而證據1公開了“筒狀塑料薄膜10可以連續用窄塑料條11包纏”、“塑料條帶11、11’和12進行短時加熱,使得該筒狀薄膜10與套層膜之間,以及纏繞帶11和11’及縱向帶12之間達到熔接”的技術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1所述的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無需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得出權利要求2的技術方案。因此,在本案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的基礎上,權利要求2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不具備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備創造性。
???? 綜上所述,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844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84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杭州中興化工裝備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審 判 長 彭文毅
???? 代理審判員 江建中
???? 人民陪審員 陳 源
????
????
???? 二 ОО 六 年 八 月 八 日
????
????
???? 書 記 員 萬 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