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萍行終字第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夏林英,女,1958年1月26日生,漢族,初中文化,蘆溪縣人,務農,住蘆溪縣源南鄉新下村第六組。
委托代理人,童一新,江西振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蘆溪縣公安局。住所地蘆溪縣人民西路。
法定代表人劉浩,該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鄔芝元,蘆溪縣公安局法制科科長。
委托代理人邱錫亮,蘆溪縣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長。
原審第三人蘆溪縣源南新發煤礦。
法定代表人李根萍,礦長。
委托代理人李強勇,江西振武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夏林英不服被上訴人蘆溪縣公安局治安行政處罰一案,蘆溪縣人民法院作出(2005)蘆行初字第02號行政判決,夏林英不服,上訴于本院,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夏林英及其委托代理人童一新、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邱錫亮、鄔芝元、原審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李強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為:第三人系新下村委會的集體企業,自成立便使用該村第六村民組的部分土地,因土地補償和裝車費問題產生爭議,屬民事糾紛,應由民事法律關系進行調整。第三人改用鏟車裝煤后,對裝車費的分配進行調整屬企業內部管理范疇,原告以裝車費偏低為由與第三人產生爭執,應通過正當渠道解決,原告明知裝車費由第三人支付,與前來第三人處購煤司機無關,原告采取在磅秤房路口用身體阻攔購煤司機車輛,不交錢不放行的方法收取司機的裝車費,其行為違法。被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原告認為向司機收取1元裝車費是勞務報酬和土地補償引起的糾紛屬經濟糾紛,向司機收取只是合不合理的問題,客觀上并未采取威脅或要挾的手段,不構成敲詐勒索的主張,理由不能成立,原告要求撤銷被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賠償誤工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一、維持被告蘆溪縣公安局2005年3月17日對原告夏林英作出的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行政處罰決定;二、駁回原告夏林英要求被告蘆溪縣公安局賠償誤工費損失446.81元的訴訟請求。訴訟費100元,由原告夏林英負擔。
上訴人夏林英不服原審判決,上訴稱:1、上訴人的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上訴人收取司機的裝車費只是合不合理的問題,不存在違法。敲詐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威脅或要挾的方法致使財物所有人或管理人精神上產生恐懼感而被迫交出財物的行為。本案中,司機不是因為害怕而交出錢物,因此上訴人的行為不符合敲詐勒索的構成要件。2、行政處罰告知救濟程序違法。被上訴人未告知上訴人治安處罰案件是復議前置程序,也未告知不服復議決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3、被上訴人取證時采取誘發性詢問方式。在對四個證人詢問時均使用“詢問你被敲詐勒索”或“詢問夏林英等敲詐勒索”等詞匯。4、本案在法律上沒有第三人,不應追加第三人。5、原審法院在證據的采信上適用雙重標準。認為上訴人提供的調查筆錄未附證人身份證而不予采信,而被上訴人提供的全部調查筆錄同樣未附證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卻予以采信。請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和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被上訴人答辯稱:1、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采用誘發性方法詢問證人是不屬實的,被上訴人是根據公安部《公安行政法律文書制作與使用詳解》的規范性文書而作的詢問筆錄,不屬誘發性發問。2、在程序上,從受案到結案,程序步步到位,告知也合法。3、夏林英等人對司機索要裝車費、土地補償費是不合理行為,在本案中,夏林英等人抓住司機趕時間、爭速度的心理特征,以新發煤礦未付裝車費為由,索要司機的錢財,其行為嚴重影響了司機的正常營業,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利,屬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系敲詐勒索行為,被上訴人在處罰定性上是非常正確的。請求二審法院維持我局(2005)第26號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人在庭審中陳述:第三人在本案中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供如下證據:1、2003年1月源南鄉新下村委會與第六村民小組簽訂的協議;2、蘆溪縣公安局作出的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行政處罰決定和萍鄉市公安局萍公行復決字(2005)04號行政復議決定書。3、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家統計局2004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公告。4、委托代理人所作的調查筆錄5份。5、上訴人的代理人對源南鄉政府維穩辦的調查筆錄。
被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供的證據如下:1、受案登記表和關于夏林英敲詐勒索案的調查報告。2、傳喚審批表、傳喚證、訊問筆錄。3、對購煤司機陽開國等人作的詢問筆錄。4、對新發煤礦李根萍等3人作的詢問筆錄。5、出警證明、辦案說明。6、行政處罰決定書、審批表、告知筆錄、送達回證。7、辦案人員寫的執法經過。
原審第三人向原審法院提供其于2001年9月24日與新下村委會簽訂的煤礦租賃承包協議。
二審當中,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
上訴人在上訴狀中對被上訴人在原審中提供并經原審判決認定的第3組證據有異議,認為是在被上訴人對證人進行誘導的情形下取得的。該組證據是被上訴人在取證階段對四個司機作的調查筆錄,四份調查筆錄中,被上訴人的執法人員在介紹身份后,即將調查內容告知被詢問人,調查內容定為“你被敲詐勒索”或“夏林英等敲詐勒索”,因該四份調查筆錄的內容與上訴人的訊問筆錄所述內容基本一致,對其證明內容本院予以確認,但被上訴人在未取得充分確鑿的證據之前即對上訴人的行為定性為敲詐勒索的行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程序規定。
對原審第三人向原審法院提供的證據,上訴人在庭審中認為,其不能作為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本院認為,該證據系原審第三人向原審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明其與上訴人無勞務關系的證據。該證據不是被上訴人在行政程序中收集的,不能作為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
對被上訴人在原審中提供的其他證據和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供的證據,原審已經質證、認證,雙方當事人在二審中未提出異議,對其證明效力,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根據上述證據,可認定如下事實:
蘆溪縣源南新發煤礦地處源南鄉新下村第六組,2005年以前,該礦的裝煤業務均由源南鄉新下村第六組(以下簡稱第六組)村民承擔,裝車費每噸3元,由源南新發煤礦支付。2005年春節后,該礦改由鏟車裝煤,第六組村民負責鏟車裝煤后的整理工作,源南煤礦為此付給鏟車司機每噸1元的裝車費,另2元付給村民。上訴人所在第六組村民不同意減少1元裝車費,于2005年2月21日開始向到煤礦運煤的司機收取每噸1元的裝車費,不同意給付的便攔住車輛不放行。2005年3月17日,上訴人等人在源南煤礦的磅秤房前以同樣方式收取司機的錢時,一司機予以拒絕,并于同日12時55分向被上訴人報案,被上訴人接到報案后,同日13時40分將上訴人傳喚至蘆溪縣公安局源南派出所進行訊問,接著于16時10分至18時45分對四個司機進行調查取證,同日19時15分向上訴人送達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后,將上訴人送至萍鄉市公安局治安拘留所執行。2005年3月21日,上訴人向萍鄉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萍鄉市公安局于2005年4月13日以萍公行復決字(2005)04號行政復議決定維持蘆溪縣公安局作出的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上訴人不服,訴至原審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認定上訴人敲詐勒索的事實屬實,但處罰程序違法,具體理由如下:
上訴人所在源南鄉新下村第六組對源南新發煤礦支付裝車費的數額產生爭議,應通過正當途徑解決,上訴人為此采取攔車等措施強行收取購煤司機的裝車費,影響了煤礦與司機的正常生產與經營,侵犯了司機的合法權益,系違法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被上訴人對其進行查處系法律賦予的職權,亦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職責要求,上訴人上訴提出其行為不屬敲詐勒索的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被上訴人在本案的執法過程中程序違法。具體體現在:1、未調查取證即對上訴人的行為定性為敲詐勒索。接到報案后,被上訴人在對上訴人進行傳喚、訊問后,在對證人所作的調查筆錄中,均以“詢問夏林英敲詐勒索”為前提詢問證人。2、在未取得充分、確鑿的證據的情況下,即擬對上訴人進行治安拘留7日的行政處罰。被上訴人提供到原審法院的其執法人員劉衛萍所寫的執法經過中表述,“將二名違法嫌疑人進行了治安拘留處罰”。該執法經過于當日下午16時30分所寫,當時被上訴人未取得任何證據。3、未按法律規定的程序履行告知程序。根據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雖有告知筆錄,但該筆錄沒有具體時、分的記載,上訴人在庭審中陳述系當日17時左右作的告知筆錄,即調查取證階段就已告知,被上訴人提供不出該筆錄系調查結束后,取得了充分、確鑿的證據之后所作,據此,應確認被上訴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治安行政處罰應適用下列程序:(1)傳喚;(2)訊問;(3)取證;(4)告知;(5)裁決”的程序。
上訴人提出的其他上訴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分述如下:
上訴人上訴提出的被上訴人的告知救濟程序違法的問題,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已告知上訴人如不服該決定,可在收到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申請行政復議,該告知內容基本符合法律規定,因治安行政處罰案件的救濟途徑屬復議前置程序,行政處罰決定告知了復議程序即可,不服復議決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告知義務由復議機關履行,因而該上訴理由不予支持。
上訴人提出原審人民法院對證據的采信標準不一的問題,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向原審人民法院提供的調查筆錄系書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第(四)項之規定,被上訴人提供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詢問、陳述、談話類筆錄,只需行政執法人員、被詢問人、陳述人、談話人簽名或者蓋章即可,而上訴人的代理人向證人所作的筆錄系證人證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之規定,證人證言應附有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證人身份的文件,因而原審人民法院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因形式要求不同而作出不同認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
原審人民法院雖然追加了與具體行政行為無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蘆溪縣源南新發煤礦為第三人,但未影響對本案的處理,本院不能據此改變原審判決。
綜上所述,被上訴人蘆溪縣公安局2005年3月17日作出的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上訴人夏林英敲詐勒索的事實屬實,故對夏林英的行政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原審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正確。但因被上訴人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嚴格按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執行,屬具體行政行為程序違法,原審判決認定具體行政行為程序合法錯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蘆溪縣人民法院(2005)蘆行初字第02號行政判決的第一項,改為確認蘆溪縣公安局2005年3月17日對上訴人夏林英作出的蘆公(源)決字(2005)第26號行政處罰決定程序違法。
二、維持蘆溪縣人民法院(2005)蘆行初字第02號行政判決的第二項,即駁回上訴人夏林英要求被上訴人蘆溪縣公安局賠償其誤工損失446.81元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200元,由上訴人夏林英、被上訴人蘆溪縣公安局各承擔1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朱 江 紅
審 判 員 葉 林 章
審 判 員 鄒 紹 良
二00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書 記 員 易 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當事人要求確認和解協議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選民資格案件起訴狀
2020-10-14管轄權異議書(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移交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或者不核準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不同意移送管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宣判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無期徒刑用)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2020-10-14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沒收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辦案協作函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復議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