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萍行終字第2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萍鄉市昌遠工程陶瓷有限公司,住所地萍鄉市蘆溪縣蘆溪鎮路行村。
法定代表人李某,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情,江西振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住所地萍鄉市建設中路4號。
法定代表人胡芳,局長。
委托代理人潘洪全,江西振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紅,江西振武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韓瑞,男,1973年4月16日生,漢族,務農,住安源區高坑鎮茶恒村牛角上11號。系死者張海之夫。
原審第三人韓進,男,2000年6月7日生,漢族,住址同上。系死者張海之子。
法定代理人韓瑞,系韓進之父。
原審第三人張生,男,1953年8月7日生,漢族,務農,住蘆溪縣蘆溪鎮葛溪村鳳形里23號,系死者張海之父。
原審第三人許連,女,1955年8月23日生,漢族,務農,住址同上,系死者張海之母。
原審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劉為,江西景維新律師事務所律師。
萍鄉市昌遠工程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遠公司)訴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第三人韓瑞、韓進、張生、許連工傷認定一案,不服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2007)安行初字第02號行政判決,上訴至本院,本院依法組成由曾祥清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朱江紅、鄒紹良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07年8月5日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劉放、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潘洪全、張紅、原審第三人韓瑞、劉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舉證并經庭審質證,認定如下事實:2005年10月12日零時40分,昌遠公司的職工張海下班后,由同事吳某駕駛摩托車,與另一同事張海蘭同坐后座,于2005年10月12日零時45分墜入稻田,造成張海當場死亡。經張海之夫韓瑞申請,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06年8月10日作出萍勞社傷認字(2006)第286號工傷認定決定,認定張海為工亡,昌遠公司不服,向原審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昌遠公司認識到本案適用復議前置程序,便撤回訴訟,向萍鄉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萍鄉市人民政府以其超過復議申請期限為由決定不予受理,昌遠公司于2007年3月1日以原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向原審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審在審理過程中,認為死者張海之夫韓瑞、其子韓進、其父母張生、許連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遂通知作為本案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原審法院認為:因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時未告知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是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在昌遠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以應先行申請行政復議為由申請撤訴而向萍鄉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在收到萍鄉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決定書的法定期內再次提起訴訟,不屬于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情形,對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該訴訟意見未予采納。因張海于2005年10月12日發生交通事故,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06年8月10日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于2006年3月1日施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關于新舊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規定,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實體問題適用舊法規定,程序問題適用新法規定,但適用新法對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的除外?!吨腥A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將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納入違反治安管理的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僅將偷開他人機動車和未取得駕駛證駕駛或偷開他人航空器、機動船舶的才納入違反治安管理的范疇,本案的實體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保護行政相對人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因而本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認定張海沒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判決維持了被上訴人的工傷認定決定。
昌遠公司不服,上訴至本院稱:1、原審認定事實不全,未對張海未戴安全帽和超載行為作出認定;2、《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本案屬于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審判決將機動車事故等同于交通事故錯誤;3、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是行政管理相對人,原審以對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利的原則適用法律,只能有利于上訴人,而不是工傷認定申請人;
被上訴人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狀,在庭審中,被上訴人的答辯意見:1、上訴人在2006年9月26日向安源區法院提起過行政訴訟,后申請撤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原告撤訴后,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精神,適用新法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的應適用新法,張海才是行政相對人,適用新法對保護張海的合法權益更有利,原審認定正確。3、張海的行為是否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應有公安交通部門的認定,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
原審第三人未提交書面訴訟意見,在庭審中陳述的意見與被上訴人同。
被上訴人為證明其作出的萍勞社傷認字(2006)第286號工傷認定決定合法,向原審法院提交如下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工傷認定辦法》、《工傷保險條例》、第三人韓瑞與死者張海的結婚證;工傷認定申請表;交通事故認定書;以特快專遞形式郵寄送達工傷認定決定書的回執復印件。
原審法院認定上述證據在本案中的證明效力,上述證據已隨案移送本院,經審查,原審的認定合法有效,本院亦予認定。據此,本院所認定的事實與原判無異。
本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據此,被上訴人萍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作出工傷認定的職權,其作出本案的萍勞社傷認字(2006)第286號工傷認定決定后,上訴人對張海與其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沒有異議,對此,本院予以認定。對上訴人的三點上訴理由,分述如下:
第一點上訴理由,即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未認定張海未戴安全帽和超載兩種行為系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從而遺漏了重要事實。本院認為,張海是否存在不戴安全帽的行為、摩托車是否超載,上述兩種行為是否違反治安管理規定,以及責任由誰承擔,是公安部門查處的職責,不在人民法院審判的范圍,上訴人的該上訴理由不成立。
第二點上訴理由,《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該條不是指交通事故,原審判決將機動車事故等同于交通事故錯誤。本院認為,根據道路交通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其中的車輛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本案中的摩托車屬于機動車,因而本案的事故屬于機動車事故,是交通事故中的一種。原審將機動車事故認定為交通事故并無不妥,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亦不成立。
第三點上訴理由,即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是行政相對人,原審適用法律時選擇對相對人有利的原則,只能對上訴人有利,而不是工傷認定申請人。本院認為,上訴人與原審第三人均是工傷認定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的一方,均是行政管理相對人,上訴人認為自已是相對人的觀點本院予以認可。然而本案中,上訴人認為張海違反治安管理規定,但沒有公安機關的證據證實,被上訴人作出工傷認定的證據是萍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安源大隊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該認定書認為駕駛員應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張海不負事故責任。被上訴人據此作出的工傷認定應予維持。
綜上,上訴人認為張海因違反治安管理規定,不得認定為工傷的理由不成立,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萍鄉市昌遠工程陶瓷有限公司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曾祥清審 判 員 朱江紅審 判 員 鄒紹良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書 記 員 朱郭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核準類推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未成年證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