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湖南廣義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發明專利權確權糾紛案二審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150人看過

?

?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7)高行終字第2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湖南廣義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南省長沙市東屯渡。

法定代表人夏紀勇,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寧星耀,男,漢族,1942年3月25日出生,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住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瀟湘中路113號北棟201房。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宋鳴鏑,該委員會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郭健國,該委員會審查員。

原審第三人郝志剛,男,漢族,1954年3月3日出生,住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廣濟橋鴻園小區3棟402號。

委托代理人劉熙,男,漢族,1955年1月31日出生,住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學堂坡省知識產權局宿舍南棟201號。

上訴人湖南廣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義公司)因發明專利權確權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初字第47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2007年1月15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7年3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廣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夏紀勇、委托代理人寧星耀,被上訴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宋鳴鏑、郭健國,原審第三人郝志剛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熙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本案涉及專利號為94110912.7、名稱為“輥式磨機”的發明專利(簡稱本專利)。針對本專利,廣義公司于2004年6月18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3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2、4-9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并提交了相關證據。針對廣義公司的無效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10月24日做出第7581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581號決定),維持本專利權有效。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有“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的文字表述,而在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均未有這樣的文字表述。但在本專利公開文本的說明書記載的三個實施例中可以了解到:磨輥與磨盤之間的間隙既可以通過調節螺釘來主動調節,也可以根據物料的粒度大小通過位于上、下機殼之間的彈性機構所產生的彈性力而使下機殼下移并偏轉而發生相對移動,或者通過位于磨輥與支架之間的彈性裝置所產生的彈性力使磨輥在一定范圍內擺動,或者通過裝在支架和磨輥之間的主軸上的彈性機構所產生的彈性力迫使磨輥下移來被動調節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的間隙。顯然,“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是從本專利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能夠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的內容,并未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本專利所要實現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輥式磨機,具有結構合理、產量高、磨碎效果好、體積小的特點,而且振動小、噪音低、使用壽命長。“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是為了解決磨輥、磨盤不能適應不同粒度大小的物料及有異物進入時導致磨輥、磨盤嚴重磨損而提出的具體技術措施,該技術特征使本專利區別于其背景技術中提到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因此本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并不缺少必要技術特征。本案中,雖然“粉磨力產生裝置”和“上下機殼之間的聯結手段”均是輥式磨機所必然具備的,但是它們與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故其并非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此外,本專利權利要求2中記載的“磨輥和磨盤磨面傾斜設置”并非為了解決本發明的前述技術問題,不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證據1與石碾子的工作原理以及具體結構都不相同,二者不存在任何能夠結合的技術啟示。即使公知的石碾子和證據1能夠結合,也并未披露“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具有可調節的間隙”的區別特征,也沒有提供相關的技術啟示。證據1與證據6均是立式的輥式磨機,其具體結構和工作方式均與本專利不相同,故不存在將證據1與證據6結合以得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技術方案的技術啟示。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對比文件具有創造性。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的第7581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的第7581號決定。

廣義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及第7581號決定,責令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本專利重新做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由專利復審委員會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其理由是:1、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這一技術特征超出了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的記載,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2、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缺少必要技術特征,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作為獨立權利要求,其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之總和首先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其次還必須能夠解決其技術問題,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應當是“結構不合理,產量低、磨碎效果差,體積大,振動大,噪音大,使用壽命短”,而且這些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并列的,并無主次或“基本”與“非基本”之分。因此,凡是實現上述各項目的必不可少的技術特征,均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本專利說明書中所述“磨輥和磨盤磨面之間構成的間隙式磨合面”顯然只能達到“使磨輥的轉速高,作業產量高”的目的,而要達到發明目的中的“使物料磨碎時間長,磨碎效果好”的目的,只能靠“磨輥和磨盤磨面傾斜設置”這一特征才能實現,也就是現有權利要求2的內容應當記入權利要求1。3、本專利權利要求1-3不具備創造性。首先,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技術方案與證據1所公開的技術內容相比,二者均采用磨輥和磨盤作為粉磨介質。證據1是一種立式磨機,其磨輥與磨盤間也存在“可調節的間隙”,在證據1就有“把原料向下導入碾磨環和磨輥之間”的描述,這至少說明磨環與磨輥之間存在被動可調的間隙, 而石碾就是一種磨輥與磨盤設置“可調節的間隙”的磨機,這種間隙至少是“被動可調”。另外,根據證據6說明書的記載,其與本專利的發明目的完全一樣。在證據1已有充足的理由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只是沒有明確闡述預設間隙的手段的前提下,再加上證據6與涉案專利幾乎沒有區別的事實,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知道在磨輥與磨盤間設置可調節的間隙,足以否定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專利復審委員會、郝志剛服從原審判決。

經審理查明,郝志剛于1994年4月6日向中國專利局提出名稱為“輥式磨機”的發明專利,專利號為94110912.7,2000年8月2日被公告授予專利權,專利權人為郝志剛。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包含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和8項從屬權利要求,其中權利要求1-3如下:

“1、一種輥式磨機,包括磨盤、磨輥、主軸、支架、機座和上下機殼,磨盤位于下機殼內,在磨盤上方通過支架活動裝有磨輥,支架通過主軸裝在機座上并位于上機殼內,由主軸、皮帶輪驅動,在機座上裝有料斗,下機殼的下面裝有出料套管,其特征是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式磨機,其特征是磨盤的環形磨面為錐形,與傾斜的磨輥構成斜置的間隙式磨合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輥式磨機,其特征是在上下機殼之間裝有調節螺釘。”

本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專利所要實現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輥式磨機,具有結構合理、產量高、磨碎效果好、體積小的特點,而且振動小、噪音低、使用壽命長。……其特征是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本發明在上下機殼之間裝有調節螺釘,通過調節螺釘,即可以調節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的間隙,使間隙式磨合面能滿足不同粒度物料的需要和磨損造成間隙增加后進行調整。

本專利申請于1995年10月18日公開,公開文本中權利要求1-3為:

“1、一種輥式磨機,包括磨盤和磨輥,本發明的特征是磨盤(10)位于下機殼(8)內,磨盤(10)上面通過支架(4)活動裝有磨輥(12)、支架(4)通過主軸(6)裝在機座(1)上并位于上機殼(7)內,由主軸(6)、皮帶輪(3)帶動旋轉,在機座(1)上開有料斗(5),下機殼下面開有出料管套(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式磨機,其特征是在上下機殼(7)、(8)之間的連接螺釘上裝有彈性機構(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式磨機,其特征是在上下機殼(7)、(8)之間裝有調節螺釘(9)。”

本專利公開文本的說明書中記載了三個實施例,第一個實施例為“在上下機殼(7)、(8)之間的連接螺釘上裝有彈性機構(2),并裝有調節螺釘(9),當有過大的雜鐵等不可粉碎的物料進入時,由于上下機殼(7)、(8)之間的調節螺釘(9)的調節以及彈性機構(2)的彈性作用,迫使下機殼(8)下移并偏轉,使得磨輥(12)與磨盤(10)之間的間隙增大而通過,而不會出現卡死現象。同時,彈性機構(2)還迫使磨輥(12)向磨盤(10)施加壓力”;第二個實施例為“磨輥(12)通過鉸鏈裝在支架(4)上,并在兩者之間裝有彈性裝置,使磨輥(12)在一定范圍內擺動,并具有一定彈性,并使磨輥(12)向磨盤(10)施加壓力”;第三個實施例為“在支架(4)和磨輥(12)之間的主軸(6)上裝有彈性機構,這樣可使支架(4)在主軸(6)上作軸向移動和具有一定的彈性,并可以使磨輥(12)向磨盤(10)施加壓力”。

針對本專利,廣義公司于2004年6月18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3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2、4-9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并提交了5份證據,其中:

證據1:美國專利公開文本US3339853號說明書復印件,公開日期為1967年9月5日。其公開了一種立式粉磨機,包括磨環34、磨輥32、主軸4、支架2、箱體36,箱體36為整體結構,磨環34位于箱體36內,在磨環34內側通過支架2活動裝有磨輥32,支架2通過主軸4裝在箱體36上并位于其內部,并由主軸4、齒輪6驅動,在箱體36上方裝有料斗67,被粉碎過的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由與管道相聯的旋風收集器輸到上端排出。

2004年7月18日廣義公司再次提交了意見陳述書并補充證據6、7,其中:

證據6:美國專利公開文本US4022387號說明書復印件,公開日期為1977年5月10日。其涉及一種立式的輥式磨裝置,包括磨環39、磨輥38、傳動軸17、法蘭40、主框架結構10和機架48,主框架結構10構成下機殼,磨環39位于主框架結構10內部,磨輥38活動裝在磨環39內側的法蘭40上,法蘭40通過傳動軸17裝在主框架結構10上并位于機架48內,由傳動軸17、齒輪15驅動,機架上裝有進料斜道50,主框架結構10下部具有用來排出部分碾磨過物料的孔45,磨輥38與法蘭40之間裝有彈簧54。當離心力作用使輥子向外拋出時,彈簧可以控制輥子的位置,使輥子與磨環之間保持一恒定間距,通過改變彈簧的數量可以調整輥子與磨環間的間隙大小。其說明書記載:“這項發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構建一個這樣的輥式磨機,磨輥與磨環之間保持一個想得到的間隙,從而避免物料供給中斷或粉碎過程中斷時輥與環接觸、摩擦產生噪音及毀壞設備。”

2005年5月24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口頭審理中,廣義公司明確增加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文本超出原公開文本的范圍,因此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以及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二十一條第二款有關的規定,缺少必要技術特征的無效理由。

2005年10月24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581號決定,維持本專利專利權有效。理由是:

一、證據認定。證據1-7均屬于本專利申請日前的公開出版物,且本專利的專利權人郝志剛對其真實性均無異議,故證據1-7可以作為評價本專利創造性的已有技術。證據8屬于超期提交的證據而不予考慮。二、關于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原公開文本的說明書中公開了三個實施例,在這三種工作狀態中,磨輥與磨盤之間的間距既可以通過調節螺釘來主動調節,也可以根據物料的大小而發生相對移動來被動調節,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間隙。因此,從本專利原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能夠導出授權公告文本所記載的“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這一文字表述,該表述并未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至于廣義公司所提及的涉及超范圍的其他之處均是由上述文字表述所引出的,因此也未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三、關于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雖然“粉磨力產生裝置”和“上下機殼之間的聯結手段”均是輥式磨機所必然具備的,但是它們與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無必然的直接聯系,并非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磨輥傾斜設置”是為了延長物料被碾磨的時間,從而提高磨碎效率和作業產量,該技術特征并非實現的是本發明最基本的發明目的,其所達到的是更好的技術效果,故其不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磨面與磨輥之間間隙調節的技術手段”是實現本發明中“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的具體實施方式。后者是對具體實施方式的上位概括,包含本領域中所通常采用的調節方式來調節磨盤與磨輥之間的間隙,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而其具體的技術手段則不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四、關于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保護范圍是清楚的,其從屬權利要求2和4-9的保護范圍也是清楚的。五、關于創造性。首先,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將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技術方案與證據1所公開的技術內容相比,區別在于:1、本專利中磨輥位于磨盤的上方,證據1中磨輥位于磨環的內側;2、本專利中支架由皮帶輪驅動,證據1中支架由齒輪驅動;3、本專利中出料套管位于下機殼的下面,證據1中出料是通過旋風收集器由上端排出;4、證據1中未涉及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具有可調節的間隙。因此,證據1不能破壞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本專利與證據3或證據4的具體結構和工作方式均不相同,都不存在將其與證據1結合以得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的技術啟示,故即使將證據3或證據4與證據1相結合也不能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證據5未涉及磨煤機的具體驅動結構形式,故即使將證據5與證據1相結合也不能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證據6中雖然也可以調整輥子與磨環之間的間隙,但其必須通過改變彈簧的數量來實現,這樣就改變了磨機的結構,而在不改變磨機結構的情況下,輥子與磨環之間的間隙保持一恒定間距。可見證據6沒有公開本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1的區別技術特征,即使將證據6與證據1相結合也不能破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具有創造性。其次,關于本專利權利要求2和3的創造性。權利要求2、3均從屬于權利要求1,在權利要求1具有創造性的前提下,從屬權利要求2相對于證據1與證據2的結合或證據1與證據7的結合,從屬權利要求3相對于證據1與證據7的結合同樣都具有創造性。

據此,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7581號決定。

在一審法院審理過程中,廣義公司不再堅持其主張的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有關規定的無效理由,并且僅以證據1結合公知常識(石碾子)、證據1與證據6結合評價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

上述事實有第7581號決定、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文本、本專利授權公告文本、證據1、證據6、口頭審理記錄表及當事人庭審陳述等證據在案證明。

本院認為,根據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本案中,在原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均未有“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的文字表述,但在本專利公開文本記載的三個實施例中磨輥均在彈性機構的彈性力作用下向磨盤施加壓力。調節螺釘可以調節磨輥與磨盤之間的間隙為一預置間隙,以適應不同粒度大小的物料進入磨合面并磨碎;當輥式磨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磨輥與磨盤之間存在有均勻的物料,在物料粒度大于預置間隙時,磨輥在上述彈性力作用下壓在物料上,物料壓在磨盤上,此時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的間隙大于預置間隙;當輥式磨機處于非正常工作狀態時,即當有粒度過大的雜鐵等不可粉碎的物料進入磨合面時,由于該物料的進入將克服上述彈性力而迫使下機殼下移并偏轉,從而使得物料通過而不會出現卡死現象,此時由于下機殼的下移或偏轉,而在磨輥與物料之間存在瞬間較大的間隙。在以上三種工作狀態中,磨輥與磨盤之間的間隙既可以通過調節螺釘來主動調節,也可以根據物料的粒度大小通過位于上、下機殼之間的彈性機構所產生的彈性力而使下機殼下移并偏轉而發生相對移動,或者通過位于磨輥與支架之間的彈性裝置所產生的彈性力使磨輥在一定范圍內擺動,或者通過裝在支架和磨輥之間的主軸上的彈性機構所產生的彈性力迫使磨輥下移來被動調節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的間隙。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專利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可以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得出“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而構成間隙式磨合面”這一技術特征,且該技術特征是對公開文本的權利要求1的進一步限定,并未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因此,廣義公司關于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所謂必要技術特征是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不可缺少的技術特征,其總和足以構成本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使之區別于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其他技術方案。

廣義公司主張“粉磨力產生裝置”、“上下機殼之間的聯結手段”、“磨面與磨輥之間間隙調節的技術手段”特別是“磨輥和磨盤磨面傾斜設置”均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均應記載在權利要求1中。本專利權利要求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由于磨輥與磨盤直接接觸而導致的不能適應不同粒度大小的物料以及當有大粒度的雜鐵等異物進入磨合面時導致的磨輥和磨盤嚴重磨損。而技術特征“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存在可調節的間隙”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基本技術問題而提出的具體技術措施,該技術特征已經使本專利明顯區別于其背景技術中提到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雖然“粉磨力產生裝置”和“上下機殼之間的聯結手段”均是輥式磨機所必然具備的,但是它們與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無必然的直接聯系,并非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征,可以在權利要求書中省略。“磨輥傾斜設置”是為了延長物料被碾磨的時間,從而提高磨碎效率和作業產量,該技術特征屬于優選的特征,其所要達到的是更好的技術效果,而不是本專利基本發明目的所要求的,故不是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必要技術特征。因此,本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并不缺少必要技術特征。

發明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即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相對于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

證據1公開了一種立式的粉磨機,將其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技術方案相比,二者存在以下區別技術特征:(1)本專利中磨輥位于磨盤的上方,證據1中磨輥位于磨環的內側;(2)本專利中支架由皮帶輪驅動,證據1中支架由齒輪驅動;(3)本專利中出料套管位于下機殼的下面,證據1中出料是通過旋風收集器由上端排出;(4)證據1中未涉及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具有可調節的間隙。證據1中“……把原料向下導入碾磨環和磨輥中間。”的表述并未公開碾磨環與磨輥之間的間隙是可調節的。廣義公司主張將證據1的技術方案與人們所熟知的石碾子結合,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進行對比。作為一種磨碎工具,石碾子給出的啟示僅僅是物料在磨輥自身重力作用下和磨盤之間的相互運動可以磨碎物料,證據1與公知的石碾子結合,也沒有披露區別特征(4)即“磨盤的磨面與磨輥之間具有可調節的間隙”,也沒有提供相關的技術啟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證據1與公知的石碾子結合的基礎上得出本專利的技術方案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且該技術特征能夠產生減少機械磨損的有益技術效果。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1和公知常識的結合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

證據6亦涉及一種立式的輥式磨裝置,其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的區別在于:(1)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磨輥位于磨盤的上方,而證據6中磨輥位于磨環的內側;(2)本專利支架由皮帶輪驅動,證據6中法蘭由齒輪驅動;(3)證據6中雖然也可以調整輥子與磨環之間的間隙,但其必須通過改變彈簧的數量來實現,這與本專利在不改變磨機結構的情況下,輥子與磨環之間的間隙保持一恒定間距的技術方案存在差異。證據6也沒有公開本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1的區別技術特征,即使將二者相結合也不能得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全部技術特征。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1與證據6的結合同樣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

綜上,廣義公司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一千元,均由湖南廣義科技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

?

審 判 長 劉 輝

代理審判員 岑宏宇

代理審判員 張冬梅

?

?

?

?

二 О О 七 年 四 月 六 日

?

?

書 記 員 耿巍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兵

張兵

執業證號:

14309201710213560

湖南躍海律師事務所

簡介:

軍人退役,黨員,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兵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嘉禾县| 巴东县| 荃湾区| 隆林| 渝北区| 黎平县| 连山| 诏安县| 鹤岗市| 福贡县| 通山县| 芒康县| 清涧县| 兴义市| 苏州市| 成武县| 明光市| 绥棱县| 额尔古纳市| 湖南省| 山西省| 呼图壁县| 汤原县| 浏阳市| 汉川市| 高碑店市| 铁岭市| 灵丘县| 元阳县| 武乡县| 梨树县| 威远县| 昌图县| 漳浦县| 通辽市| 夏河县| 锦州市| 威宁| 武邑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