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寧陵縣人民法院
刑 事 判 決 書
(2005)寧刑初字第018號
公訴機關寧陵縣
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喬傳禮,男,1935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寧陵縣,漢族,高中文化,寧陵縣城關鎮南關村委第八村民組農民,住寧陵縣城關鎮新吾南路70號。因涉嫌犯
詐騙罪,2004年9月13日被寧陵縣公安局
刑事拘留,同年9月26日經寧陵縣人民檢察院批準被逮捕,現羈押于寧陵縣
看守所。
寧陵縣人民檢察院以寧檢刑訴(2004)78號
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喬傳禮犯詐騙罪,于2004年12月20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1月6日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寧陵縣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寧新東、孔德杰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喬傳禮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寧陵縣人民檢察院指控:1999年至2001年,被告人喬傳禮以同寧陵縣縣長張新關系特殊,可以幫助張桂玲、周體芝、李繼真子女及王霞安排工作為由,騙取張桂玲、周體芝、李繼真、王霞的現金共計人民幣60000余元,所得贓款被其揮霍。公訴機關為證明以上事實提供了相應的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書證證據材料。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喬傳禮的行為觸犯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已構成詐騙罪,請求依法判處。
被告人喬傳禮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有異議,表示悔過自新,請求從輕處罰。
經審理查明:1999年至2001年期間,被告人喬傳禮自稱與寧陵縣人民政府縣長張新等縣市領導有特殊關系,并有朋友認識
上海美資安普有限公司總裁,還虛稱他在為縣政府招商引資,與安普公司聯合辦肉聯廠,可以幫助張桂玲、周體芝、李繼真、王霞或其子女安排工作。為騙取錢財,被告人以需要到上海出差,安排工作拉關系需要錢財等名目,騙取張桂玲60450元,騙取李繼真910元(其中有400元記在張桂玲名下),騙取周體芝5000元,騙取王霞1000元。以上款額合計67360元,已被被告人揮霍掉。后來,被害人張桂玲等人找被告人催要退錢,被告人退給李繼真200元,其余均未退還。另查明,被告人與寧陵縣人民政府縣長張新等領導并沒有什么關系、也沒有與上海美資安普有限公司聯合辦廠。
公訴機關提交的證據材料有:
1、被告人喬傳禮供述筆錄二份。被告人供述:對被害人張桂玲說過在張新調到寧陵縣以前就認識張新,他自己在為縣政府招商引資,并籌建一個肉聯廠。以建廠的名義向張桂玲、周體芝、李繼真、王霞多次
借款及財物,并說建成廠后能和張新、劉新民(曾任中共
商丘市委書記)進一步搞好關系,為張桂玲等人的子女及親屬安排工作。還供述十年前曾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
2、被害人張桂玲陳述筆錄三份,張克志(張桂玲之夫)陳述筆錄二份及舉報材料兩份。兩被害人陳述:自1999年起,被告人喬傳禮自稱認識張新、劉新民,并有朋友認識上海美資安普有限公司總裁,為縣政府引資,與張新合伙辦廠,能為其兒子安排工作,以此為由多次向他們要款物,合計款額60000余元。
3、被害人李繼真陳述筆錄一份。李陳述:2001年夏季,被告人喬傳禮自稱與張新等人是結拜兄弟,能把她安排到公安局看守所上班,并能給其孩子安排工作,以此為由要款910元。
4、被害人周體芝陳述筆錄一份。周陳述:2000年初,被告人喬傳禮以把其孩子安排到刑警隊工作為由,先后要錢5000元用于跑關系。
5、被害人王霞陳述筆錄一份。陳陳述:1999年冬天,被告人自稱是美資安普有限公司寧陵縣分公司總經理,讓她面試擔任主管會計,并說現在公司賬戶資金取不出來,拿她2000元周轉一下,她給被告人1000元。
6、證人張新萍證言筆錄一份。張證明她曾借給張桂玲5000元款,張給了喬傳禮。
7、張新證明一份。證明他不認識喬傳禮,也從來沒有與他交往過。
8、被告人書信材料三份。市縣領導電話,招商引資列表,給張桂玲的信。
9、借據兩份,借款清單一份,寧陵縣人民法院(2004)寧經一初字第62號
民事判決書一份,執行問話筆錄一份。證明被告人欠張桂玲60850元。
被告人喬傳禮質證辯稱,拿李繼真的910元中有400元包含在張桂玲的60850元中,已歸還了李繼真200元。對其他證據材料沒有提出異議。公訴機關提交的證據材料,真實、合法,與本案關聯,認定作為本案的定案依據,足以證明上述案件事實。
本院認為:被告人喬傳禮虛構與寧陵縣人民政府縣長張新等縣市領導有特殊關系、與上海安普有限公司聯合辦廠的事實,使被害人對其產生了錯誤認識而上當受騙,給付錢財供其揮霍,其主觀上有騙取占有被害人錢財的故意。被告人多次巧列名目向被害人索要錢財累計67360元,數額巨大。被告人喬傳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產,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犯詐騙罪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能夠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并請求從輕處罰,可以酌情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喬傳禮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4年9月13日起至2009年3月12日止。罰金從
判決書生效之日起計算一月內繳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河南省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
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判長 石鑄仙
審判員 王振興
審判員 張建軍
二OO五年一月九日
書記員 訾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