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東民四終字第35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吳兆臣,男,1951年3月17日生,漢族,廣饒縣廣饒鎮吳家廟村農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鐘海,山東廣勝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孫快偉,廣饒廣信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廣饒縣廣饒鎮吳家廟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廣饒縣廣饒鎮吳家廟村。
法定代表人吳兆廣,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肖敏,廣饒眾鑫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吳兆臣因與被上訴人廣饒縣廣饒鎮吳家廟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吳家村委會)樹林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廣饒縣人民法院(2001)廣民初字第66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吳兆臣及委托代理人鐘海、孫快偉、被告吳家村委會法定代表人吳兆廣及委托代理人肖敏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判決認定,1985年3月,吳家村委會欲將村集體所有樹林發包,時任該村黨支部書記的劉秋蘭安排村主任吳兆順召開村民大會,采取競標方式招標承包。第一個中標者是村民孫以明,吳兆臣位居第二名,孫以明與吳兆臣共同承包。吳家村委會當時規定每人每年交承包費50元,并讓吳兆臣去時任村文書的孫以華處交上1985年的承包費,然后簽訂書面合同。
1985年冬,吳兆臣在未征得村委、支部同意的情況下,雇人采伐了承包林地內的一部分成材樹,當時正值村委、支部換屆無人過問。1986年初,兩承包人未交1985年的承包費,也不去樹林看護管理。 1986年3月,該兩委班子換屆選舉結束,同年的4月29日,村兩委班子根據群眾反映的該村的樹林地無人管理、不交承包費、亂砍濫伐問題進行了研究,決定將吳兆臣、孫以明承包的樹林地收歸集體,另找一人看護林木,看護林地人員的報酬在會議上一并作了決定,即按成材樹算數,三分之二歸集體、三分之一歸個人。該兩委班子的意見形成后,時任村主任的吳兆順找到吳兆臣說,經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將樹林地收回村里,先和你說一下,你要是同意看護樹木,報酬是按成材樹計算,三分之-歸你看樹的報酬,三分之二歸村里所有,一年一兌現。如果你愿意看護樹林,先交上1985拖欠的承包費50元,否則不用你看樹。吳兆臣表示同意村委的意見并于1986年5月24日向村里交上了1985年的承包費50元,由時任村文書的韓長祥給吳兆臣出具收款條并蓋有村委會的公章。1986年5 月12號,該村委會召開全體村民會議,在布置其他工作任務的同時將吳兆臣看樹一事向村民作了公布。
1987年10月,辛墾路拓寬,需占用該片林地,廣饒縣公路局的有關人員與村主任吳兆順、村文書韓長祥到該林地清點了樹木,對當時樹木分三類進行補償,共計補償費10463.40元,其中成材樹 256棵,每棵補償3元,共計768元,由韓長祥將款領回并入了村財務。1987年10月24日,吳家村委會黨支部、村委會召開了會議,按照原來確定的意見,將成材樹補償的費用768元的三分之一256元給吳兆臣,另外,村兩委班子考慮到其家庭經濟困難決定多給100元,共計356元。吳兆臣未接受,為此十幾年來上訪數次,2001年2月19日,吳兆臣訴至原審法院要求處理。一審中,吳兆臣訴請吳家村委會賠償各種損失未提供證據。
另查,吳家村委會將吳兆臣看護的成材樹賣掉97棵,每棵平均4.46元,計款433元,未給吳兆臣三分之-的賣樹款。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從時間看,吳兆臣和吳家村委會之間存在著兩種法律關系,一、即1985年3月至1986年4月,吳兆臣與該村另一村民孫以明在該村村民大會上競標中標,取得了該村樹林承包經營權,雖未及時按約交納承包費,也沒簽訂書面合同,但兩人已與村委會形成了事實上的承包關系,由于吳兆臣的違約和另一合伙承包人的自動退出,吳家村委會1986年4 月集體研究決定終止承包關系并無不妥,此時,雙方承包關系的權利義務已經終結。二、自1986年4月至1987年10月,吳兆臣和吳家村委會之間形成了勞動雇傭關系,吳兆臣補交了拖欠的1985年的承包費50元后,接受了吳家村委會明示的看護樹林的報酬辦法后看護樹林,其應當接受雙方約定的報酬數額。吳家村委會研究確定的意見是給吳兆臣三分之一補償費,但將成材樹賣掉未給吳兆臣應得的三分之一賣樹款的意見顯屬不當,吳兆臣主張吳家村委會給付補償費和賣樹款的請求合理部分本院應予支持。吳兆臣主張吳家村委會給付其他損失的請求未能提供證據證實,本院不予支持。吳家村委會應當支付吳兆臣成材樹補償費的三分之一數額和賣樹款三分之一的數額。依照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條第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如下:一、吳家村委會支付吳兆臣樹木補償費356元。二、吳家村委會支付吳兆臣356元的債務利息252.58元(自1987年10月 25日起至2002年4月30日止,按356元的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三、吳家村委會支付給吳兆臣賣樹款380.92元。四、吳家村委會支付給吳兆臣 380.92元的債務利息269.73元(自1987年10月25日起至2002年4月30止按380.92元的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五、駁回吳兆臣的其他訴訟請求。上述一、二、三、四項共計1259.23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案件受理費1050元,原告負擔990元,被告負擔60元。
吳兆臣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被上訴人支付承包樹木補償費10463.40元,返還樹木款5000元,支付上述兩項利息損失15400元,并支付一、二審代理費3000元,承擔全部訴訟費用。其依據的主要理由是:一、原判認定事實嚴重錯誤。原判查明事實除“被上訴人發包,上訴人與孫以明中標,后孫以明退出由上訴人一人承包以及 10463.40元補償費”外,其他一概不屬實。1、原判認定“村委當時規定每人每年交村委承包費50元,并讓吳兆臣去當時的村文書孫一華處交上1985 年的承包費,然后簽訂書面合同”無任何證據支持。事實上承包合同并沒有這樣規定,而是規定在承包期十年內交清承包費1000元,經劉秋蘭同意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2、原判認定“樹林地無人看管,不交承包費,亂砍亂伐,村委會研究決定將樹林地收回村里,口頭承包合同解除”錯誤。上述均為被上訴人一方的片面之辭。實際上,上訴人在承包期間一直未間斷對樹木的管理,也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上訴人對死亡樹木進行砍伐和補栽,也是承包人的權利和義務。被上訴人以不存在的事實為由,單方“研究決定”解除承包合同是違約行為,且該違約行為也是其為補償款事后編造的。原判認定上訴人1986年5月24日向村里上交了 1985年的承包費50元和1986年5月12日村委員會召開全體村民會議公布上訴人看樹一事在時間和邏輯上矛盾。3、原判查明廣饒縣公路局修路占用林地時的成材樹是256棵,吳家村委會將成材樹賣掉97棵,得款433元,但對其余159棵的去處避之不談,顯失公正。二、原判證據不足且運用錯誤。1、原判查明事實均無證據支持,只采信被上訴人一方的證言、記錄本和調查筆錄錯誤。因為一審中被上訴人的證人與其有利害關系,所作證據也是事先預謀串通的,不能作為有效證據。2、原判未采信上訴人提供的重要證據顯失公正。一是1985年3月29日,原村主任吳兆順主持村民招標大會時由文書孫一華所作會議記錄, 1993年7月間上訴人交給原審法院,后法院又交回了吳家村委會,現卻不知去向。二是1987年11月9日劉秋蘭出據的證明和法院對劉秋蘭的調查筆錄,因其是唯一未卷入糾紛的原村委負責人,與雙方均無利害關系,其真實反映雙方承包合同權利義務的證言應予采信。三、原審法院對本案定性錯誤。本案當事人之間只存在承包合同法律關系,而非原審判決認定的兩種法律關系。1、本案當事人之間形成承包合同法律關系是事實,1986年4月吳家村委會單方解除合同如果真實的話,其應承擔違約責任。2、本案不存在勞動雇傭關系。上訴人所交50元承包費是正常交費,也沒有接受被上訴人明示的看護樹林的報酬去看護樹林。一審中,被上訴人關于50元性質的陳述前后不一,不應認定。承包合同的解除需要雙方的合意,雇傭勞動關系的形成也不能強加與人,因此不能僅憑村委會一廂情愿地開會研究決定就能終止合同。被上訴人事后補記會議記錄就是為了非法占有上訴人的林木補償費。四、原判適用1986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條第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款錯誤。
被上訴人吳家村委會辯稱,一、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沒有合法根據。1、樹木的所有人是被上訴人,而非上訴人,樹木補償費和賣樹款應歸被上訴人。關于被上訴人如何承諾付給上訴人多少看樹報酬與上訴人請求“ 返還樹木款”和全部樹木補償費不是同一性質,上訴人無權要求得到全部樹木補償費和賣樹款。首先,從事實看,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1985年3月口頭約定承包樹林,并未約定承包期,且在承包期內上訴人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破壞樹林,致使合同終止,承包關系結束。從此,上訴人受被上訴人雇傭看護樹林。因此 1987年10月公路局因占用樹林的補償款應補償給被上訴人,上訴人無權索要。其次,從上訴人自述分析,上訴人在訴狀中稱承包樹林10年后歸上訴人,假設其主張屬實,則所有權轉移的時間是10年后,而本案發生爭議的時間是1987年,距所有權轉移的時間還有8年,故樹木的所有權并未轉移。最后,從公平原則講,被上訴人1985年栽種大片樹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共收入50元承包費,經營了2年后被征用,所得補償費理應歸被上訴人。上訴人請求全部樹木補償費,剝奪了被上訴人對樹木的所有權。2、本案屬重復立案,程序違法。二、原判認定事實清楚。1、上訴人一審中提供的向被上訴人交納50元承包費的收條,足以證明被上訴人的主張。上訴人提供劉秋蘭的書證不真實,因其不是被上訴人的法定代表人,當時也并不在場,其并不了解當時情況。2、上訴人違約亂砍樹木,違約事實明顯。1986年4月29日,兩委班子對上訴人看護樹木的意見已形成,且上訴人已同意看護樹木,已用實際行動看護樹木。村委會5月12日召開村民會議公布該項決定,5月24日上訴人按村委意思向村委補交了1985年承包費并不矛盾。3、原判查明了成材樹256棵,賣掉97棵,關于其余159棵的去向,上訴人作為看樹人應負舉證責任。三、原審判決證據充分。一審中被上訴人舉證責任已完成,上訴人稱村委的組成人員是當事人錯誤,本案的被上訴人作為農民自治性組織,會議的原始記錄應當作為證據。綜上,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一致。
二審雙方爭議焦點有四:一是1985年雙方口頭承包合同的內容;二是1986年4月,該口頭承包合同是否解除;三是1986年4月至1987年11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就本案爭議的樹林的關系;四是 159棵成材樹的去向。二審中,上訴人和被上訴人針對上述爭點均未提供新的證據。
本院認為,1985年3月,吳兆臣與孫以明在該村村民大會上競標中標,取得該村樹林承包經營權,雖未及時按約交納承包費,也未簽訂書面合同,但兩人已與村委會形成了事實上的承包關系。由于吳兆臣的違約和另一合伙承包人的自動退出,吳家村委會1986年4月集體研究決定終止承包關系并無不妥,此時,雙方承包關系的權利義務已經終結,原判認定正確。自 1986年4月至1987年10月,吳兆臣補交了拖欠的1985年的承包費50元后,接受了吳家村委會明示的看護樹林的報酬辦法后看護樹林,原判認定吳兆臣和吳家村委會之間形成了勞動雇傭關系并無不妥,吳兆臣應按雙方約定數額獲得報酬。吳家村委會將成材樹賣掉后未給吳兆臣應得三分之一的賣樹款,原判判令吳家村委會予以支付正確。吳兆臣主張吳家村委會給付其他損失的請求未能提供證據證實,依法不應支持。吳家村委會應當支付吳兆臣成材樹補償費的三分之一數額。上訴人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50元,由上訴人吳兆臣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宋子美
審 判 員 潘 霞
代理審判員 紀紅廣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周愛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指令限期作出裁定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將凍結的存款、匯款上繳國庫或者發還被害人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提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回執)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
2020-10-14拘留所等級申報、審批表
2020-10-14接受刑事案要件登記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