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潘鏡輝犯職務侵占罪
上訴案
????
廣東省
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
刑事判決書 ???? (2007)佛刑二終字第60號
???? 原公訴機關佛山市南海區
人民檢察院。
????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潘鏡輝,男,1947年7月25日出生于佛山市南海區,漢族,文化程度初中,原是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
股東,住(略)。2006年1月17日因涉嫌犯職務侵占罪被羈押,同日被
刑事拘留,同年2月20日被逮捕,現押于佛山市南海區
看守所。
????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審理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潘鏡輝犯職務侵占罪一案,于2006年12月8日作出 (2006)南刑初字第1862號刑事判決,被告人潘鏡輝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織合議庭,經過閱卷,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 原審認定:從1999年到2003年9月8日期間,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任股東的被告人潘鏡輝以公司的名義先后向潘兆銘、周美仲、梁家樂、潘熾輝、鄺林威
借款作為公司的周轉資金。后從2003年12月份到2004年5月份之間,被告人潘鏡輝以歸還給潘兆銘等5人的欠款為名義,分多次向公司提取了80萬元,并向公司出具了收據。后被告人潘鏡輝將該80萬元全部用于個人消費,沒有歸還給
債權人。破案后,贓款無法繳回。
???? 原審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被害單位股東曹泳標的報案陳述,證人曹少梅、關綺雄、鄺林威的證言,經被告人確認的涉案的
借條、利息支出證明、銀行存款單及收據,公安機關出具的抓獲被告人的經過證明,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的
營業執照復印件、會計出納的身份證復印件及職務證明,關于潘兆銘、周美仲、梁家樂、潘熾輝、鄺林威訴至本院要求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要求還款的調查筆錄、庭審筆錄和
民事判決書,被告人在偵查階段的供述等。
???? 原審認為,被告人潘鏡輝身為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的股東,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數額巨大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其行為已構成職務侵占罪。被告人自愿認罪且年紀較大,酌情對其從輕處罰。對于被告人提出其提供立功線索的辯護意見,經公安機關出具證明材料,證實暫未接到相關銀行及稅務局關于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的報案。故原審法院不予采納。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 被告人潘鏡輝犯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 被告人潘鏡輝上訴提出:(1)其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財物的故意,其行為不構成職務侵占罪;(2)被告人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認罪態度好,沒有犯罪前科且年紀大,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 經審理查明,原審認定上訴人潘鏡輝利用職務便利實施挪用公司資金人民幣80萬元的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本院經審核均予以確認。
???? 本院認為,上訴人潘鏡輝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挪用資金罪。原判認定上訴人的行為構成職務侵占罪不當,應予糾正。理由在于,挪用資金罪與職務侵占罪的主體要件是相同,其主要區別:(1)行為不同:挪用資金罪只是暫時占有、使用單位資金,因而只是侵犯了單位資金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職務侵占罪是將單位財物據為已有,因而侵犯了單位財物的所有權整體。(2)故意內容不同:挪用資金罪的行為人只是暫時占有、使用的故意,主觀上具有歸還資金的意圖;職務侵占罪的行為人出于不法所有的故意,不具有歸還的意圖。結合本案中,上訴人在客觀上從2003年12月份到2004年5月份之間,以歸還給潘兆銘等5人的欠款為名義,分多次向其所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合成華美鋁業有限公司提取了80萬元,并向公司出具了收據。后上訴人潘鏡輝將該80萬元全部用于個人消費,沒有歸還給各債權人。上訴人在偵查階段、原審庭審階段以及南海法院有關民事判決的材料中,均清楚的表明上訴人在主觀上具有暫時占有、使用其所在公司資金的故意,上訴人客觀上暫時不能歸還所占有資金,不能排除其主觀上具有歸還資金的意圖。對于上訴人提出其行為不符合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應改判無罪的上訴意見。經查于法無據,不予采納。對于上訴人提出其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認罪態度好,沒有犯罪前科且年紀大,請求對其從輕處罰。經查屬實,依法可酌情從輕處罰,故上訴人提出的該項上訴意見成立,予以采納。根據本案上訴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性,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 一、
撤銷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6)南刑初字第1862號刑事判決。
???? 二、上訴人潘鏡輝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 (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6年1月17日起至2011年7月16日止)。
????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單 麗 華
???? 審 判 員 袁 國 才
???? 代理審判員 羅 祥 遠
????
????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
???? 書 記 員 何 敏 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