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葉國均訴曹晴財產
損害賠償糾紛一案
廣東省
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04)香民一初字第1836號
原告:葉國均,男,1968年8月24日出生,漢族,現住珠海市金鼎鎮永豐村金竹尾22號。身份證號碼:441424196808243850。
委托代理人:郭涇亮,廣東非凡
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曹晴,男,1967年7月25日出生,漢族,現住珠海市唐家灣鎮金暉園B棟501房。身份證號碼:460029196707257017。
委托代理人:霍逸岑,廣東
東方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葉國均訴被告曹晴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04年5月20日
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審判員馮宇適用簡易程序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葉國均及其委托代理人郭涇亮,被告委托代理人霍逸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自2003年11月28日起,原告雇傭被告作專職司機,承擔運輸駕駛工作任務。2003年12月13日,被告開車去
東莞市送貨,傍晚,當卸完貨開車返回時,被告為圖便利,突然“臨場發揮”將其所開的“三菱”貨車(車牌號:豫A51118)和車牌自行卸下,臨時為該車裝上了假武警車牌,車牌號:WJ07—03082,更換車牌完畢后,被告便駕車上路了。當汽車行至東莞虎門大橋時被武警廣東省總隊
廣州警備糾察隊抓住,當即將人、車扣留,并對被告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之后,武警廣東省總隊廣州警備糾察隊將該汽車扣封了一個月,并對原告處以罰款計人民幣30000元,停車費計人民幣6000元。事發后,原告多次要求被告承擔因其擅自違法更換車牌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被告執意不肯。為此,原告請求:1、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被處罰損失人民幣36000元;2、判令被告賠償停運損失人民幣15000元。
被告辯稱,一、換假車牌運輸,并非被告所為。2003年11月底,原告聘請被告做司機運油,約定每月工資為1800元,由原告安排運輸任務。12月13日,被告駕駛原告交給的武警車牌車輛送貨返回時,在東莞被武警糾察隊查扣,理由是假武警車牌。該車在原告交給被告時掛的就是武警車牌。原告告訴被告是為了運貨方便而買的武警的車,被告事先并不知是假牌。事發后,被告立即通知了原告,原告自知理虧,一方面找人疏通關系,一方面請求被告一起出面找武警有關單位,原告并且自己出錢交罰款,贖回了被扣車輛。所以,原告的經濟損失,完全是其自己的錯誤行為造成的,理應自己承擔。但是,原告為了逃避應支付被告的工資,且不甘心自己的損失,所以埋怨被告“不夠醒目”未能逃避武警檢查,竟然不惜誣陷被告訴至法院,試圖將其非法行為造成的損失轉嫁給被告,這一訴訟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二、原告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按原告起訴的“事實”,本案是因車輛違章造成損失,而主張這種損失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車主,而原告并非車主,因而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原告的起訴屬濫用訴權。
根據上述的事實和理由,請人民法院查明事實,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被告系原告雇請的司機。2003年12月13日,被告在履行原告交付的運輸任務途中,在途經東莞時,被告駕駛的車輛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廣東省總隊廣州警備糾察隊查扣,理由是被告駕駛車輛所掛的車牌WJ07—03082為假冒武警車牌。為此,原告向該糾察隊繳納了30000元罰款和停車費6000元,將被查扣的車輛贖回。
另查明,被查扣車輛的實際占有、使用人為原告,該車無行駛證、營運證。
本院認為,車輛被查扣時被告在履行原告交付的運輸任務,且原告無法證明假冒的武警車牌的出處,作為被查扣車輛的實際占有、使用人,原告應自行承擔由此非法行為造成的損失。由非法行為導致的損失不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原告將無行駛證、無營運證的車輛交由被告履行運輸任務,又無法證明假冒的武警車牌是如何得來的,由此被武警查扣導致的損失,本院不予支持。據此,本院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葉國均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04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馮 宇
二00四年八月十日
本件與原件核對無異
書 記 員 鄧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