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布(2000)38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 民 事 判 決 書??
(1999)經終字第255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中國光大銀行
海口支行。住所地:
海南省海口市金貿區世貿中心D、E座一層。
負責人:周朋,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李盛榮,該行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建設銀行海南省分行。住所地:海南省海口市金貿區國貿大道建行大廈。
負責人:劉秉升,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武英,該行職員。
委托代理人:張宏偉,該行職員。
原審被告:海南九龍集團公司。住所地:海南省海口市龍華路財盛大廈14層。
法定代表人:翟雪源,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唐春生,該公司職員。
上訴人中國光大銀行海口支行(以下簡稱光大銀行)為與中國建設銀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簡稱建設銀行)、海南九龍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九龍公司)銀行承兌墊付款欠款擔保糾紛一案不服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瓊經初字第5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查明:1994年上半年,九龍公司從奧地利鋼鐵聯合公司(VikoHandelsGmbh)(以下簡稱奧鋼聯公司)進口鋼材,貨款為3596927.80美元。1994年8月24日,奧鋼聯公司委托維也納信貸聯合銀行(Creditanstalt-Bankverein)(以下簡稱維也納銀行)收款,維也納銀行委托建設銀行向九龍公司代收,托收形式為承兌交單。建設銀行收到托收行維也納銀行的匯票、發票和面函后,立即按托收的國際慣例將面函和匯票交給九龍公司,九龍公司要求建設銀行經維也納銀行通知奧鋼聯公司將匯票由120天遠期改為180天遠期,單價改為USD231/MT,兩套單據總金額為3596039.37美元。中國投資銀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簡稱投資銀行)于同年8月31日向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出具保函,稱:"我行應海口九龍公司請求,履行以下承諾:我行保證承擔海口九龍公司NO:C/N4HJ0220408合同項下鋼材付款責任,即:叁佰伍拾玖萬美元,壹佰捌拾天遠期(359萬、180天)。我方保證在接到貴部通知后三日內付款。保函期限:至開出保函之日起至付款之日止。"1994年9月1日,維也納銀行通知建設銀行其接受九龍公司的條件并對建設銀行提出具體的放單要求,即接受單據,由建設銀行對匯票做出不可
撤銷、無條件地承兌付款。同年9月2日,九龍公司在維也納銀行致建設銀行的面函上批注:"我公司同意承兌兩匯票,總金額為3596039.37美元,到期日1995年3月1日。"同時,九龍公司致函建設銀行請求該行對37.492/81和37.499/81托收單據承兌,保證承兌時交200萬元,在40天內交足20%,60天內交足30%,余款入該公司在投資銀行的帳戶。最遲于付款日前一星期將所有余款補足。如該公司不能在約定時間內償付該款項,致使代為墊付,該公司將無條件如數償還墊付款的本金和罰息(罰息利率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費用和損失,直至該債務終結。當日,建設銀行致電維也納銀行,表示:接受單據,到期日為1995年3月,建設銀行將不可撤銷、無條件地將3596039.37美元通過紐約信孚銀行(BANKERSTRUSTNEWYORK)匯付到維也納銀行總部。奧鋼聯公司開出的匯票到期時,九龍公司又向建設銀行發出付款
委托書,建設銀行按該委托書的要求于1995年3月6日足額付清票款。由于九龍公司未足額交納保證金,至付款日建設銀行為九龍公司實際墊付2650039.37美元。后九龍公司償還了部分款項,至一審訴訟時九龍公司尚欠透支款本金2348268.19美元及利息。建設銀行向九龍公司和投資銀行追討墊付款本息未果,遂訴至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九龍公司和投資銀行共同償還所欠款項。
在本院
二審期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99)57號《關于國家開發銀行將原中國投資銀行同城營業網點整體轉讓給中國光大銀行的批復》和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光大銀行的協議,中國光大銀行海口支行接收原中國投資銀行海南省分行的全部
債權債務,因此本案的上訴人
變更為中國光大銀行海口支行。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建設銀行與九龍公司之間開立信用證的
法律關系明確,雙方當事人主體資格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在付款期限屆滿后,九龍公司沒有履行付款義務,構成
違約。在建設銀行為其墊付款項后,九龍公司償還了部分款項,至今尚欠2348268.19美元未歸還。九龍公司應當償付其欠款本金及利息。關于墊付款的利息和罰息的計算問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信用證逾期墊付款利率計算規定的國家法定美元
貸款利率加上浮20%計算。關于投資銀行的保證責任問題,其承諾是保證承擔海南九龍公司合同項下鋼材的付款責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
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條的規定,投資銀行應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經濟合同法》第六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條的規定,判決如下:一、九龍公司應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償還建設銀行墊款本金2348268.19美元及其利息(利息自實際墊款之日起至判決限定的還款之日止按照中國銀行規定的同期美元貸款利率上浮20%計算);二、投資銀行對九龍公司的上述
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投資銀行
承擔連帶責任后有權向九龍公司追償;三、駁回建設銀行的其他訴訟請求。上述債務如逾期履行,則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65865.78元由九龍公司負擔。
投資銀行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上訴稱:原審法院在本案事實的認定上是正確的,但在判決上訴人對九龍公司墊支款應承擔的責任問題上所
適用法律是錯誤的,理由是:1、本案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的規定,該條規定:"
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代為履行責任的,經
債權人請求被保證人履行合同,被保證人拒不履行時,債權人可請求保證人履行。保證人不能代為履行合同,且
強制執行被保證人的財產仍不足以清償其債務的,由保證人承擔
賠償責任。"依據事實與法律的規定,上訴人承擔的應是賠償責任,判決依據應是第5條而不是第6條的規定。2、該《規定》的第7條規定:"保證合同沒有約定保證人承擔何種保證責任,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保證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上訴人出具的付款保函中所約定的保證責任不是明確的代為履行責任,但也沒有明確約定是連帶責任,可以認定該保函沒有約定保證責任或約定不明。根據《規定》第7條之規定,上訴人承擔的保證責任應為賠償責任。請求二審法院依法予以改判上訴人所承擔的
民事責任。
建設銀行答辯稱:一、投資銀行1994年8月31日的保函對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約定明確清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條,投資銀行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二、上訴人認為其出具的保函沒有約定所承擔的責任是連帶責任,而是一般保證責任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因為投資銀行的保函明確表示在接到我行國際業務部的通知后三日內付款。所以被上訴人認為保函如此明確的連帶責任約定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認為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請求本院駁回上訴人的請求。
九龍公司未進行答辯。
本院認為:本案中,建設銀行根據九龍公司的請求和投資銀行出具的保函,同意承兌并在票據到期日支付了款項,形成了建設銀行與維也納銀行的承兌付款關系。建設銀行在對外付款后,取得了對九龍公司的債權,九龍公司應依其承諾承擔向建設銀行的付款義務。因此本案的案由應為銀行承兌付款欠款擔保糾紛。本案上訴人光大銀行與被上訴人建設銀行爭議的焦點是投資銀行出具的保函中對保證責任的約定是連帶責任保證還是一般保證。由于保證人在該保函中明確表示了在接到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通知后三日內付款的承諾,說明其保證責任的承擔并不以九龍公司不付款或不能付款為前提,投資銀行不享有針對建設銀行的先訴抗辯權,所以投資銀行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約定明確,為連帶責任保證。投資銀行的保函是1994年8月31日出具的,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原審判決適用這一《規定》處理本案糾紛正確,據此判令投資銀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正確,應予維持。光大銀行全面接收了投資銀行的債權債務,原由投資銀行承擔的連帶保證責任,應由光大銀行繼續履行。因此,原審判決中的主體應予變更。本院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Page]
一、維持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瓊經初字第5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三項;
二、變更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瓊經初字第5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中國光大銀行海口支行對海南九龍集團公司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一審案件受理費按一審
判決執行,二審案件受理費165865.78元人民幣由中國光大銀行海口支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王允
代理審判員:錢曉晨
代理審判員:陳紀忠
二○○○年六月十二日
書記員:任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