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東民三終字第2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樹禮,男,1956年10月6日生,漢族,東營區(qū)龍居鄉(xiāng)龍東村村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徐同誠,山東天地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克玉,女,1965年10月4日生,漢族,利津縣職業(yè)教育中心教師,現住利津縣鳳凰小區(qū)。
原審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住所地:津二路178號。
代表人秦愛國,大隊長。
上訴人王樹禮因撤銷權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利津縣人民法院(2004)利民初字第10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樹禮,委托代理人徐同誠,被上訴人陳克玉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缺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4年6月18日,被告陳克玉騎電動自行車帶其子尚潤心沿利一路由西向東行駛至津五路路口時,與沿津五路由南向北行駛的原告駕駛的夏利轎車相撞,致陳克玉、尚潤心受傷,造成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陳克玉到利津縣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尚潤心也到該院檢查。2004年6月24日,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陳克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二)之規(guī)定,應負此事故的主要責任;王樹禮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之規(guī)定,應負此事故的次要責任;尚潤心無責任。2004年7月6日,經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調解,王樹禮與陳克玉達成協(xié)議,王樹禮支付陳克玉醫(yī)藥費3627.56元、誤工費7790元、護理費4692.38元、伙食費462元、尚潤心醫(yī)藥費349元,其他損失三方當事人自行負擔。達成協(xié)議后,原告王樹禮依約支付了上述損失。2004年10月11日,原告訴至原審法院,以兩被告采用欺詐和脅迫制作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無效為由,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該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并由兩被告返還原告款項16920.84元。
原審法院歸納雙方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在協(xié)議訂立過程中,兩被告是否有欺詐、脅迫原告的行為?針對該爭議焦點,原告提出如下證據:
1、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一份,用以證明該案的賠償依據。2、利津縣中心醫(yī)院住院收費專用票據一張、門診收費專用票據二張,用于證明陳克玉在2004年9月3日才辦理了相關的出院手續(xù)。3、利津縣中心醫(yī)院門診收費專用票據二張,用以證明尚潤心的醫(yī)療費數額。4、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一份,該調解書的署名日期2004年7月6日,證明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把調解協(xié)議的時間向前提了,其在偽造調解文書。5、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憑證,用以證明原告付給陳克玉16920.94元。6、陳克玉的工資表一份,用以證明陳克玉并不存在誤工。7、勝利石油化工建設有限公司二分公司工資結算表和獎金發(fā)放表各一份,用以證明尚凡偉因護理造成的誤工是不存在的,從2004年6月至今其單位一直給其發(fā)放工資。
對原告所舉證據,被告陳克玉質證認為,對以上7組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原告的證明目的有異議,證據6證明工資在事故發(fā)生前已經發(fā)放了,但不能證明事故發(fā)生后的誤工。證據7中的獎金是尚凡偉的效益工資,其與出勤無關,而與公司效益有關。
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質證認為,對證據1、4、5無異議,出具調解書的時間與調解書所載明的時間應該是一致的,對其余證據不予質證。
原審法院審查認為,二被告對原告所舉證據1、4、5無異議,對該證據予以確認。被告陳克玉對證據2、3、6、7的真實性無異議,被告利津縣交通警察大隊對此不予質證,對該四組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但證據6是陳克玉2004年6月份的工資表,證據7是尚凡偉2004年6月份的工資表,結合事故的發(fā)生時間是2004年6月18日,該兩份證據不能證明陳克玉、尚凡偉的誤工情況,對該兩組證據的證明力不予確認。
被告陳克玉提供了如下證據:
1、勝利石油化工建設有限公司二分公司誤工證明一份,用以證明尚凡偉因護理,導致其6月14日-9月18日的工資未發(fā)。2、利津縣中心醫(yī)院意外傷害傷殘評定書一份,用以證明陳克玉因椎骨脫位,需要二次手術。3、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門診病歷一份,用以證明陳克玉因尾骨脫位,需要作二次手術。4、利津縣中心醫(yī)院診斷證明一份,用以證明陳克玉需繼續(xù)休息治療。
對以上證據,原告質證認為,對證據2、3、4無異議,對證據1不予認可,認為該證據系偽造的。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對以上證據均無異議。
原審法院審查認為,原告認為被告陳克玉所舉證據1是偽造的,但未舉出相反證據推翻該證據,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對該證據無異議,對該證據的證明力予以確認。原告及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雖對證據2、3、4予以認可,但該三組證據所證明的內容與爭議的焦點問題無關聯(lián)性,不予確認。
原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xié)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本案所涉及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是在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主持下,由原告和被告陳克玉達成的協(xié)議,該協(xié)議的雙方當事人是原告和被告陳克玉,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并非該協(xié)議的當事人,故對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答辯意見予以采信,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并非本案的適格主體。原告所舉證據,不能證明在訂立協(xié)議時,被告陳克玉采用了欺詐或脅迫的手段,使原告違背了其真實意思,故對原告要求撤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返還款項16920.84元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王樹禮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687元,由原告王樹禮負擔。
上訴人不服原審判決上訴稱,上訴人在兩被上訴人欺詐脅迫下,作出了錯誤意思表示,并達成該顯失公平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xié)議,依法應予撤銷。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違法調解,應對賠償承擔連帶責任。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判,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答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請求維持原判。
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予支持。
本院認為,上訴人提起的是撤銷賠償調解書的訴訟,因上訴人沒有證據證明他是在受欺詐、脅迫,且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該協(xié)議。故本案賠償調解書不應撤銷,上訴人返還賠償金的請求,也不應支持。原審被告利津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不是撤銷權及返還賠償金糾紛的適格主體。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準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50元,均由上訴人王樹禮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福玉
審 判 員 梅雪芳
代理審判員 侯政德
二OO五年三月一日
書 記 員 王 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二)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fā)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執(zhí)行死刑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公安局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換押證
2020-10-14×××公安局補充偵查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審批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傳喚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