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6)滬高民三(知)終字第10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 沈其衡,男,漢族,1952年3月10日出生,住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雨花路163號11棟102房。
委托代理人李東輝,上海市一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 上海川陽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南匯區航頭鎮南航路19號210室4號。
法定代表人丁明明,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包宇霆,上海欣創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李鑫,男,漢族,1979年6月12日出生,住上海市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
上訴人沈其衡因專利侵權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5)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7號民事判 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沈其衡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東輝,被上訴人上海川陽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包宇霆、李鑫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0年12月18日,原告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名為“汽車地樁鎖”的 實用新型專利,2001年11月21日被授予專利權,專利號為ZL00263355.8。該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1記載:“一種汽車地樁鎖,其特征在 于:它由底座(1)、芯軸(2)、活動樁(3)和鎖具(4)構成,所述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活動樁(3)通過芯軸(2)與座(1)相連,活動樁設 有供鎖具(4)插入的孔。”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上述專利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8日)的繳納專利年費憑證。
2003年3月19日,被告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宣告原告上述專利權無效的請求。2004年3月22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101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宣告上述專利權利要求1無效,在權利要求2、3、4的基礎上維持專利權繼續有效。原告不服該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原告在行政起訴狀中對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四個技術特征作了具體結構描述:“A、底座,參見圖1,是一個呈一字形的零 件,兩端設有孔。B、軸。C、活動樁,參見圖1、圖2、圖6,是一個呈一字形的零件,端部有孔。D、關于鎖具的描述,權利要求1記載,活動樁設有供鎖具插 入的孔。該描述的含義是,鎖具不是永久固定在孔中,而是根據使用狀態呈現兩種連接關系,即鎖定時位于活動樁的孔中,打開時,從孔中取出,與活動樁的孔分離。”2004年11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4)一中行初字第754號行政判決,判決撤銷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101號無效宣 告請求審查決定,并要求專利復審委員會重新就00263355.8號“汽車地樁鎖”的實用新型專利權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專利復審委員會不服,提起上訴。2005年4月1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5)高行終字第37號行政判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06年3月15日,專利復審委 員會重新作出第8127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維持原告專利權有效,目前該決定已經生效。
2004年5月8日,上海莘閔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出具《情況說明》一份,記載:“我上海莘閔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下 屬蓮浦花苑物業管理中心,承擔蓮浦花苑小區物業管理工作,2002年9月19日,我公司與上海川陽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簽訂‘汽車地樁鎖’產品購銷合同, 向該公司購買了68套‘地樁鎖’產品,產品價值為20,400元,所有合同價款已全部支付給‘川陽’公司。上述產品現均已安裝于蓮浦花苑小區內。現本《說 明》后隨附上述‘地樁鎖’產品購銷合同、銷售發票、《產品質量承諾書》復印件(原件現留存我公司)。另將一完整的已安裝于蓮浦小區的‘川陽’公司供貨的 “地樁鎖”一套拆下,并原樣封存,加蓋蓮浦花苑物業管理中心印章,交予上海固堅鎖業有限公司人員帶回,以存證。”
庭審中,原告提交了由蓮浦花苑物業管理中心封存的“汽車地樁鎖”一套,被告確認該被控侵權產品系由其制造。
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故請求本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包括合理費用)人民幣20萬元。
另查明,原告為本案支付了律師費4,000元。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的“汽車地樁鎖”實用新型專利經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被最終維持有效,故其專利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根據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經庭審比對,被控侵權產品系一種汽車地樁鎖,該地樁鎖的底座為一字形零件,固定在地面上,中間有凹槽,底座右端有一鎖具固定其中,底 座左端通過芯軸連接一個“∧”形零件,該零件左、右桿的上端活動連接,通過折疊,右桿可以嵌入左桿之中,右桿的底端有一通孔,在底座右端鎖具鎖起時鎖舌插入該孔內,使右桿與底座相連,從而構成三角形的裝置。與原告專利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有底座、芯軸及鎖具,但沒有活動樁,只有一個“∧”形零件(即被告所述的伸縮臂),原告認為該伸縮臂實際上是兩個活動樁,只是兩個活動樁在頂端相連,因此,兩者是等同的。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在權利要求書中并未對活動樁的結構 形狀作描述,但在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原告將活動樁限制為一字形的零件,端部有孔,原告對活動樁的前述限制應適用禁止反悔原則。結合原告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活動樁與底座是通過芯軸相連的,如果被控侵權產品是兩個活動樁,則每個活動樁都必須有一個芯軸將其與底座相連,但被控侵權產品只有一個芯軸;再 結合被控侵權產品的伸縮臂左、右桿不可分離且可以相互折疊的特征,可以得出,伸縮臂應為一個不可拆分的“∧”形零件,而非兩個一字形零件所組成,與活動樁 有本質的區別。由于伸縮臂與活動樁的不同,導致兩者在與底座的連接方式、整個車位鎖的結構原理等方面均有所區別。因此,被控侵權產品并未落入原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綜上所述,被控侵權產品未落入原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構成對原告專利權的侵犯,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本案案件受理費5,510元,由原告負擔。
判決后,沈其衡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
其上訴請求是:撤銷原判,支持上訴人的一審訴訟請求;判令被上訴人承擔一、二審的訴訟費用。
其上訴理由主要是: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存在明顯錯誤;適用法律不當:1、一審判決對“零件”概念的理解不當; 2、被控侵權產品的結構特征已全部覆蓋涉案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 3、被控侵權產品是將一種專利產品的鎖具插入孔從右活動桿(樁)的上端移到下端,將用于與其他零件連接的芯軸從右活動桿(樁)的下端移動到上端。因此,被控侵權產品右活動桿上端與左活動桿上端用芯軸連接這一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的活動樁與底座相連這一必要技術特征屬于基本相同的手段。一審判決并未對被控侵 權產品是否構成對上訴人專利等同進行裁判。
被上訴人上海川陽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答辯稱: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中,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均未提交新的證據。
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查明的事實屬實。
另查明,專利復審委員會重新作出的第8127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認為:“在鎖閉地樁鎖時,本專利權利要求 1 的活動樁上所設置的孔可供鎖具整體的插入以達到鎖閉地樁鎖的目的,開啟地樁鎖時,可將鎖具全部取出,活動樁上也無需設置附加的固定裝置來固定鎖具,因而本專利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基礎上不能達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結構的汽車地樁鎖,因此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1、 2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3款所規定的創造性。”因而在此基礎上維持了上訴人的專利權有效。
本院認為,當事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侵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權人在專利權授權審查程序和專利權無效宣告審查程序,以及隨后的司法審查程序中對有關技術特征進行的 說明,也是解釋專利權利要求的重要依據。
上訴人訴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存在明顯錯誤;適用法律不當:1、一審判決對“零件”概念的理解不當;2、被控 侵權產品的結構特征已全部覆蓋涉案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 3、被控侵權產品是將一種專利產品的鎖具插入孔從右活動桿(樁)的上端移到下端,將用于與其他零件連接的芯軸從右活動桿(樁)的下端移動到上端。因此,被控侵權產品右活動桿上端與左活動桿上端用芯軸連接這一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的活動樁與底座相連這一必要技術特征屬于基本相同的手段。一審判決并未對被控侵 權產品是否構成對上訴人專利等同進行裁判。
本院認為,一審判決使用“零件”一詞進行表述的準確與否,并未影響其對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征的分析和本案的審理結果。
關于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全部覆蓋上訴人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和適用等同原則的問題,經查:根據上訴人的權利要求、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的(2004)一中行初字第754號判決和(2005)高行終字第37號判決、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8127號無 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等文件,以及權利人在相應程序中的陳述,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活動樁設有供鎖具插入的孔”的含義,是指“鎖具不是永久固定在孔中,而是根據使用狀態呈現兩種連接關系,即鎖定時位于活動樁的孔中,打開時,從孔中取出,與活動樁的孔分離”。而被控侵權產品的鎖具是“固定在底座上的,在底座右 端鎖具鎖起時鎖舌插入該孔內,使右桿與底座相連”。故被控侵權產品的該技術特征與上訴人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活動樁設有供鎖具插入的孔”的技術特征是不 相同的。即使該相應的兩項技術特征等同能夠成立,由于上訴人在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訴狀中陳述,“活動樁設有供鎖具插入的孔”的含義, 是指:“鎖具不是永久固定在孔中,而是根據使用狀態呈現兩種連接關系,即鎖定時位于活動樁的孔中,打開時,從孔中取出,與活動樁的孔分離”;上訴人該陳述 也得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確認,從而認為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有新穎性和創造性被維持有效,因此,根據禁 止反悔原則,上訴人亦不能以等同為由主張專利侵權成立。由于該兩項技術特征既不相同,也不能主張等同,故即使上訴人關于被控侵權產品“右活動桿上端與左活 動桿上端用芯軸連接”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活動樁與底座相連”技術特征等同的主張能夠成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亦未覆蓋涉案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
綜上,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并未覆蓋上訴人本案專利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沒有落入上訴人該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原審判決不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 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510元,由上訴人沈其衡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曉都
審 判 員 于金龍
代理審判員 王靜
二○○六年十二月一日
書 記 員 周潔筠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肖志銀律師,畢業于省部共建大學法學院大法學專業,曾系“春暉行動”貴州民族大學分校副會長,南明區民商事案件調解中心兼職調解員,現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及貴州省律師協會會員。 辦案經驗豐富且擔任多家政府、公司專業法律顧問,如:黔南州惠水縣羨塘鎮人民鎮府、清鎮市住建局、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貴州世紀中意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州鑫華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 執業以來辦理案件近300余起,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重大法律服務案例有:碧桂園貴州地區商業套案、貴州德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套案、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套案、潘華與貴州大地永樂置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曾圣蓉與貴州廣播電視臺返還原物糾紛、貴州結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租賃合同糾紛案、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生命權糾紛等。
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件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登記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延期審理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卷宗封面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釋放證明書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傳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罪犯入監登記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