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號
公訴機關×××
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或者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強制措施情況等,現羈押處所)。
辯護人……(寫明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
×××人民檢察院以×檢×訴〔 〕××號
起訴狀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或者不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訴訟代理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
鑒定人×××,翻譯人員×××等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人民檢察院指控……(概述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實、證據和
適用法律的意見)。
被告人×××辯稱……(概述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供述、辯解、自行辯護的意見和有關證據)。辯護人×××提出的辯護意見是……(概述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和有關證據)。
經審理查明,……(首先寫明經庭審查明的事實;其次寫明經舉證、質證定案的證據及其來源;最后對控辯雙方有異議的事實、證據進行分析、認證)。
本院認為,……(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規定,論證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的什么罪,應否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者從重處罰。對于控辯雙方關于適用法律方面的意見,應當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納,并闡明理由)。依照……(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的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三種情況:
第一,定罪
判刑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判處……(寫明主刑、附加刑)。(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被告人×××……(寫明決定追繳、退賠或者發還被害人、沒收財物的名稱、種類和數額)。”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為:
“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處罰(如有追繳、退賠或者沒收財物的,續寫第二項)。”
第三,宣告無罪的,無論是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二)項還是第(三)項,均應表述為:
“被告人×××無罪”。〕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
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份。
審判長 ×××
審判員 ×××
審判員 ×××
(院印)
××××年××月××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 ×××
樣式1的說明
一、本樣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制訂,供第一審人民法院對于公訴案件按照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終結后,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的什么罪,判處什么刑罰或者免除處罰,或者宣告無罪等處理決定時使用。
二、本判決書樣式由首部、事實、理由、判決結果和尾部五個部分組成。
(一)首部
1.法院名稱,一般應與院印的文字一致,但是基層人民法院的名稱前應冠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判處涉外案件時,各級人民法院均應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
2.案號,由
立案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質、審判程序的代字和案件的順序號組成。如
四川省
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法院1998年立案的第18號
刑事案件,表述為“(1998)金刑初字第18號”。案號寫在文書名稱下一行的右端,其最末一字與下面的正文右端各行看齊。案號上下各空一行。
3.公訴機關,直接寫“公訴機關×××人民檢察院”。在“公訴機關”與“×××人民檢察院”之間不用標點符號,也不用空格。
4.被害人和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的,在審判經過段的“出庭人員”中寫明(未出庭的不寫)。
5.被告人的基本情況有變化時,應在樣式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作相應改動:
(1)被告人如有與案情有關的別名、化名,應在其姓名后面用括號加以注明。
(2)被告人的職業,一般應寫工人、農民、個體工商戶,等等;如有工作單位的,應寫明其工作單位和職務。
(3)被告人的“出生年月日”,應寫被告人準確的出生年月日;確實查不清出生年月日的,也可以寫年齡。但對于未成年被告人,必須寫出生年月日。
(4)被告人曾受過刑事處罰、行政處罰、
勞動教養,或者在限制人身自由期間有逃跑等法定或者酌定從重處罰情節的,應當寫明其事由和時間。
(5)因本案所受強制措施情況,應寫明被
拘留、逮捕等羈押時間,以便于折抵刑期。
(6)被告人項內書寫的各種情況之間,一般可用逗號隔開;如果某項內容較多,可視行文需要,另行采用分號或者句號。
(7)被告人的住址應寫住所所在地;住所所在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寫經常居住地。
(8)同案被告人有二人以上的,按主從關系的順序列項書寫。
(9)被告人是外國人的,應在其中文譯名后用括號寫明其外文姓名、護照號碼、國籍。
6.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應當在寫明被告人基本情況之后,另行續寫法定代理人的姓名、與被告人的關系、工作單位和職務以及住址。
7.辯護人是律師的,只寫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即“辯護人×××,×××
律師事務所律師”;辯護人是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只寫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辯護人是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的,還應寫明其與被告人的關系;辯護人如果是人民法院指定的,寫為“指定辯護人”,并在審判經過段中作相應的改動。同案被告人有二人以上并各有辯護人的,分別在各被告人項的下一行列項書寫辯護人的情況。
8.案件的由來和審判經過段中檢察院的起訴日期為法院簽收起訴狀等材料的日期;出庭的被告人、辯護人有多人的,可以概寫為“上列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出庭支持公訴的如系檢察長、副檢察長、助理檢察員的,分別表述為“檢察長”、“副檢察長”、“代理檢察員”。
9.對于前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作出無罪判決,人民檢察院又起訴的,原判決不予
撤銷,但應在案件審判經過段“×××人民檢察院以×檢×訴〔 〕××號起訴狀”一句前,增寫“被告人×××曾于××××年××月××日被×××人民檢察院以×××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因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宣告無罪。”
10.對于經第
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法院重審以后,在制作判決書時,在“開庭審理了本案”一句之后,增寫以下內容:“于××××年××月××日作出(××××)×刑初字第××號刑事判決,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法院于××××年××月××日作出(××××)×刑終字第××號刑事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或者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二)事實
事實是判決的基礎,是判決理由和判決結果的根據。制作判決書,首先要把事實敘述清楚。書寫判決事實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按照樣式規定,事實部分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實和證據;被告人的供述、辯解和辯護人的辯護意見;經法庭審理查明的事實和據以定案的證據,并分四個自然段書寫,以充分體現控辯式的審理方式。
2.敘述事實時,應當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和被告人在案發后的表現等內容,并以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影響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依法公開審理的案件,案件事實未經法庭公開調查的,不能認定。
3.敘述事實要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一般按時間先后順序敘述;一人犯數罪的,應當按罪行主次的順序敘述;一般
共同犯罪案件,應當以主犯為主線進行敘述;集團犯罪案件,可以先綜述集團的形成和共同的犯罪行為,再按首要分子、主犯、從犯、脅從犯或者罪重、罪輕的順序分別敘述各個被告人的犯罪事實。
4.認定事實的證據必須做到:(1)依法公開審理的案件,除無需舉證的事實外,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必須經法庭公開舉證、質證,才能認證;未經法庭公開舉證、質證的,不能認證。(2)特別要注意通過對證據的具體分析、認證來證明判決所確認的犯罪事實。防止并杜絕用“以上事實,證據充分,被告也供認不諱,足以認定”的抽象、籠統的說法或者用簡單的羅列證據的方法,來代替對證據的具體分析、認證。
法官認證和采信證據的過程應當在判決書中充分體現出來。(3)證據要盡可能寫得明確、具體。證據的寫法,應當因案而異。案情簡單或者控辯雙方沒有異議的,可以集中表述;案情復雜或者控辯雙方有異議的,應當進行分析、認證;一人犯數罪或者共同犯罪案件,還可以分項或者逐人逐罪敘述證據或者對證據進行分析、認證。對控辯雙方沒有爭議的證據,在控辯主張中可不予敘述,而只在“經審理查明”的證據部分具體表述,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5.敘述證據時,應當注意保守國家秘密,保護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被害人、證人的安全和名譽。
(三)理由
理由是判決的靈魂,是將犯罪事實和判決結果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紐帶。其核心內容是針對案情特點,運用法律規定、政策精神和犯罪構成理論,闡述公訴機關的指控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的什么罪,依法應當如何處理,為判決結果打下基礎。書寫判決理由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理由的論述一定要有針對性,有個性。要注意結合具體案情,充分擺事實、講道理。說理力求透徹,邏輯嚴密,無懈可擊,使理由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說服力。防止理由部分不說理或者說理不充分,只引用
法律條文,不闡明適用法律的道理;切忌說空話、套話,理由千篇一律,只有共性,沒有個性。盡量使用法律術語,并注意語言精煉。
2.確定罪名,應當以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為依據。一人犯數罪的,一般先定重罪,后定輕罪;共同犯罪案件,應在分清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責任的前提下,依次確定首要分子、主犯、從犯或者脅從犯、教唆犯的罪名。
3.如果被告人具有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者從重處罰等一種或者數種情節的,應當分別或者綜合予以認定。
4.對控辯雙方適用法律方面的意見應當有分析地表明是否予以采納,并闡明理由。
5.判決的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應當包括司法解釋在內。在引用法律條文時,應當注意:
(1)要準確、完整、具體。準確,就是要恰如其分地符合判決結果;完整,就是要把據以定性處理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全部引用;具體,就是要引出法律依據條文外延最小的規定,即凡條下分款分項的,應寫明第幾條第幾款第幾項;有的條文只分項不分款的,則寫明第幾條第幾項。
(2)要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一份裁判文書應當引用兩條以上的法律條文的,應當先引用有關定罪與確定量刑幅度的條文,后引用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者從重處罰的條文;判決結果既有主刑,又有附加刑內容的,應當先引用適用主刑的條文,后引用適用附加刑的條文;某種犯罪需要援引其他條款的法定刑處罰(即援引法定刑)的,應當先引用本條條文,再按本條的規定,引用相應的他罪條文;一人犯數罪的,應當逐罪引用法律條文;共同犯罪的,既可集中引用有關的法律條文,也可逐人逐罪引用有關的法律條文。
(3)引用的法律依據中,既有法律規定又有司法解釋規定的,應當先引用法律規定,再引用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適用修訂前后刑法的,對修訂前的刑法,稱“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修訂后的刑法,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四)判決結果
判決結果(又稱“主文”)是依照有關法律的具體規定,對被告人作出的定性處理的結論,應當字斟句酌,認真推敲。書寫判決結果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判處的各種刑罰,應按法律規定寫明全稱。既不能隨意簡化,如將“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簡寫為判處“死緩”;也不能“畫蛇添足”,如將宣告
緩刑的,寫為“判處有期徒刑×年,緩期×年執行”。
2.有期徒刑的刑罰應當寫明刑種、刑期和主刑的折抵辦法以及起止時間。本樣式系按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模式設計起止時間的。如系判處
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起止時間表述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期間,從高級人民法院核準之日起計算”;如系判處管制的,表述為:“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3.關于對三類特殊案件判決結果的表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第(六)、(七)項的規定,對被告人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和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均應當在判決結果中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依照本條第(九)項的規定,對被告人死亡的案件,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在判決結果中宣告“被告人×××無罪”。
4.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宣告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將“證據不足,×××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作為判決的理由,而不應當作為判決的主文。
5.追繳、退賠和發還被害人、沒收的財物,應當寫明其名稱、種類和數額。財物多、種類雜的,可以在判決結果中概括表述,另列清單,作為判決書的附件。
6.數罪并罰的,應當分別定罪量刑(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然后按照刑法關于數罪并罰的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切忌綜合(即“估堆”)量刑。
7.一案多人的,應當以罪責的主次或者判處刑罰的輕重為順序,逐人分項定罪判處。
(五)尾部
1.如果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應當在交待上訴權之后,另起一行寫明:“本判決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生效”。
2.判決書的尾部應當由參加審判案件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獨任審判員署名。合議庭成員有陪審員的,署名為“人民陪審員”;合議庭成員有助理審判員的,署名為“代理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擔任合議庭審判長的,與審判員擔任合議庭審判長一樣,署名為“審判長”;院長(副院長)或者庭長(副庭長)參加合議庭的,應當擔任審判長,均署名為“審判長”。
3.判決書尾部的年月日,為作出判決的日期。當庭宣判的,應當寫當庭宣判的日期;定期或者
委托宣判的,應當寫簽發判決書的日期(裁定書亦同)。當庭宣告判決的,其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仍應當從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計算。
4.判決書原本上不寫“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此句文字應制成專用印戳,由書記員將正本與原本核對無異之后,加蓋在正本末頁的年月日的左下方、書記員署名的左上方。
三、本說明可供制作其他刑事訴訟文書時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