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鄂民三終字第2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關東工業園2號。
法定代表人張瑞君,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中一,湖北謙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魏雄健,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田明雄,男,漢族,1953年5月16日出生,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南望村1號一206號,身份證號420106530516521.
委托代理人李祥平,湖北珞珈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江世國,湖北珞珈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訊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田明雄專利權權屬糾紛一案,不服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武知初字第1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天訊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中一、魏雄健,被上訴人田明雄的委托代理人李祥平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2000年10月底,田明雄尚在郵科院工作期間,就參加了正處于籌備成立階段的天訊公司技術人員的交流,提出了TTL模塊的構想和技術方案,并對模塊管腳進行了定義。此設計方案后來被天訊公司器件開發部用于試制產品,田明雄還向天訊公司工程師黃保明提供了用于制作TTL模塊的兩個內部關鍵芯片,黃保明后來按照田明雄的設計方案試制TTL模塊產品。2000年12月4日,田明雄從郵科院辭職。2000年12月29日,天訊公司正式工商登記成立,田明雄到天訊公司任總經理職務。2000年12月22日,天訊公司系統事業開發部主管工程師王先蘭在設計一種光端機產品過程中,需要解決其中PECL模塊與 TTL接口不兼容的技術問題,田明雄讓王先蘭用TTL光模塊電路代替PECL模塊與TTL電平接口直接對接,田明雄當場傳授其TTL光模塊方案內部電路草稿圖,王先蘭在其工作筆記本上記錄了該方案原理圖,即王先蘭日記方案。2001年2月,黃保明試制完成了天訊公司TTL模塊產品。2001年9月,天訊公司生產的TTL模塊投放市場。2001年5月17日,天訊公司編制了一套計劃任務書,對公司器件事業部下達了包括“TTL模塊”在內的6個產品開發項目研究任務,其中“TTL模塊”項目資料有計劃任務書、項目進度表、總體設計文件、設計評審、驗證報告、設計確認報告、設計更改申請單、設計圖紙、新產品質量分析報告、產品材料采購單、出貨檢驗報告和芯片LMV321M5試用表等,田明雄作為總經理、秦華作為副總經理,魏雄健、黃保明、林圭成作為項目具體負責技術人員分別在計劃任務書的各項文件中簽字,簽字日期在2001年2月18日至2002年11月28日之間,文件下端的統一編制日期為2001年5月17 日。計劃任務書中的《總體設計文件》詳細描述了天訊公司立項時的技術方案,同時,計劃任務書附件中包括一份日期為2001年1月21日、名稱為《芯片 LMV321M5試用表》的原始試驗資料,其內容是將試制中的TTL模塊上的U2型號元器件由TLV2211芯片替換為LMV321M5芯片,該二種芯片是同等功能的元器件,替換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2001年7月,林圭成應聘到天訊公司器件事業開發部,并在黃保明試制的產品樣品基礎上,根據田明雄的設計方案,繼續完成了TTL模塊產品的生產用電路圖和制版圖,該圖于2001年12月20日制作完成。證人黃保明證明,天訊公司編制“TTL模塊”計劃任務書的行為屬實,但系公司為了通過IS09000認證而事后編制;黃保明在計劃任務書上簽字的時間是2001年4月份以后,此時,他負責試制的TTL模塊樣品已經完成。2002年12月27日,田明雄以個人名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涉案專利申請并獲授權,專利號為ZL02290643.6,授權公告日為 2003年12月3日。 2003年3月12日,田明雄從天訊公司辭職。2004年4月5日田明雄成立了武漢啟新科技有限公司,股東有田明雄、晏少嵐、王先蘭、鄭本軍,田明雄任法定代表人。將田明雄申請并獲授權的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與證人王先蘭日記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對比,王先蘭日記方案符合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特征。
原審認為:涉案專利技術的發明人是田明雄。首先,天訊公司未能提供涉案專利技術的原始設計思路來源,和對該關鍵性技術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發明創意資料。天訊公司據以主張權利的主要證據是該公司TTL模塊項目計劃任務書,而從該計劃任務書和具體實施文件的內容來分析,該公司在立項時即已有了與涉案專利基本相同的總體研發設計方案,其最終研發成果是產品的電路圖,這一電路圖并沒有對《總體設計文件》中表達的與涉案專利技術基本相同的方案作實質性改進,故天訊公司計劃任務書中的研發行為,應屬于天訊公司對田明雄提出的TTL收發光模塊技術方案如何轉化為成熟的產品而進行試制和驗證,以實現技術轉化為產品的目的,其核心是生產出合格并且經濟的TTL模塊產品,而不是對涉案專利技術本身的研發。因此原審確定天訊公司下達計劃任務書并生產TTL模塊的行為屬于技術轉化范疇,不是對于涉案專利技術本身的創造性發明。其次,田明雄舉證證明了其具備光通信技術工作背景,在庭審中能夠詳細說明發明創意的來源和背景,解讀涉案專利技術方案及特征,并有天訊公司參與TTL模塊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黃保明和圖紙設計人林圭成的證詞證明天訊公司TTL模塊設計方案是田明雄設計并提出,結合天訊公司參與TTL模塊項目其他技術人員均不具備涉案專利研究能力和知識背景、計劃任務書存在事后編制的疑點等事實,加上王先蘭日記方案對田明雄設計了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事實進一步佐證,原審確定天訊公司TTL模塊計劃任務書中的技術方案是由田明雄設計完成并最早提出的,其設計方案中的關鍵性芯片也是田明雄提供的。將涉案專利技術特征與王先蘭日記方案技術特征進行對比,王先蘭的技術方案符合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區別在于王先蘭日記沒有記載將發送電路與接收電路集成到1X 9針PECL接口光模塊外觀兼容的集成塊中。將涉案專利技術特征與天訊公司計劃任務書《總體設計文件》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對比。天訊公司《總體設計文件》技術方案基本符合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技術特征,也符合專利說明書中關于與1X 9針PECL接口光模塊外觀兼容的集成塊的要求。將涉案專利技術特征與天訊公司圖紙的技術特征進行對比,天訊公司圖紙技術方案也符合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技術特征,故確定田明雄是涉案專利技術的發明人,且不屬于職務發明。
原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判決:駁回原告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500元,由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天訊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判令:撤銷原審判決,將本案所涉專利判歸其所有;并由被上訴人承擔本案的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其理由是原審認定事實錯誤:一、原審判決回避了上訴人對涉案專利整個設計的歷史背景,以及設計人員組成的客觀事實。二、上訴人對電路圖和電路排版、測試和元器件等項目的完成并非是建立在被上訴人田明雄所謂涉案專利基礎上完成的,而是獨立于上訴人對涉案專利的研發和設計。三、被上訴人田明雄在郵科院工作及任職并不能說明其當時具有對涉案專利形成創意或構思,且其提供的圖紙并非涉案專利技術的相關技術,證人黃保明、林圭成的證詞,以及王先蘭的日記均不能證明被上訴人田明雄就是本案所涉專利的發明人。四、本案所涉專利是上訴人科研組的集體智慧,并不是被上訴人田明雄的個人成果。五、上訴人的計劃任務書盡管存在編制日期與經辦人員簽字日期不符的情況,但該書并不是事后編制的。
被上訴人田明雄答辯稱,本案的舉證責任不存在倒置的情況,田明雄在天訊公司領取了報酬也不能證明本案所涉的專利是職務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只需要技術方案、原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具體的電路。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天訊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人天訊公司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交了天訊公司2000年11月份的工資單和考勤表及天訊公司的報銷憑證,欲證明被上訴人田明雄在2000年11月就已在天訊公司上班。被上訴人的質證意見是這不屬于二審的新證據,不予質證。
被上訴人田明雄在法定期限內無新證據向本院提交。
二審經審理查明,原審除王先蘭的日記這一節認定有誤外,其他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依法予以確認。另查明,自2000年11月開始,田明雄就為正在登記的天訊公司開展了一些業務活動,并有一定的經費支出。
本院認為,上訴人天訊公司于二審向本院提交的部分證據,該證據的生成時間是2000年11月的財務開支。田明雄雖不予質證,但該部分證據系在舉證期限屆滿之前提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該證據可以作為本案的定案依據。在審理過程中,上訴人天訊公司一再稱證人王先蘭與被上訴人田明雄有直接利害關系,其在原審中提交的日記本有多處改過的痕跡,該日記本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從該日記本上的內容看,的確有多處日期的涂改痕跡,且王先蘭與田明雄同為啟新公司的股東,該公司生產的也是與本案專利內容有關的光電產品,與本案的處理結果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因此,原審置二人之間有直接利害關系而不顧,而認定該日記記載的技術方案是田明雄最早的技術方案屬認定事實錯誤。且該日記本是以書證原件的形式在本案中出現的,但從該日記本中所載明的內容上看,王先蘭在其日記本上所載明的技術方案的確記載于2000年12月22日,但該日記記載的內容除了技術方案外,并未記載技術方案系田明雄所授或他人所授的內容,因此該日記本所載明的內容至多也只能證明可能是王先蘭發明和記載了上述技術方案,而不能證明是田明雄口授,王先蘭記錄的。后雖有王先蘭的證詞證明該方案系田明雄所授,但該證詞與其自身提交的日記本所載明的內容是相矛盾的,不能作為案件事實予以采信。況且根據本案已查明的事實情況表明,即使是2000年12月22日,王先蘭記載了該技術方案,王先蘭也在即將成立的天訊公司工作,也不宜認定是王先蘭或是田明雄的個人行為,而與天訊公司無關。因此,上述證據不能證明田明雄在2000年12月22日向王先蘭口授上述技術方案。
本案中田明雄究竟何時到天訊公司雙方存在爭議,天訊公司為此提交了天訊公司2000年12月工資單及11月份的考勤表,欲證明田明雄在2000年11月份已到公司上班,田明雄對此予以否認,并提交了武漢郵科院在2000年12月4日批準其辭職的文件。那么從田明雄2000年12月4日正式到籌建的天訊公司工作,到2000年12月29日擔任天訊公司總經理,應是雙方不持異議的事實。考慮到原審中有一份印制日期為2001年1月21日,名稱為《芯片 LMV321M5試用表》的原始試驗資料,其內容是將試制中的TTL模塊上的U2型號元器件由TLV2211芯片替換為LMV321M5芯片,在原審中雙方承認該二種芯片是同等功能的元器件,替換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上面有林圭成和田明雄的簽字,可以認定田明雄在天訊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之前或之后,與天訊公司其他人一起,共同以天訊公司的職員身份從事了TTL模塊的技術研發和產品測試工作。2001年1月21日《芯片LMV321M5試用表》清楚地載明了田明雄作為總經理,參與了技術開發工作及管理工作。如果田明雄在該試用表簽字前,他本人已在2000年10月或12月已有了個人的有關該技術的書面技術方案,比如向黃保明、王先蘭等人的口授等,則田明雄應向天訊公司明確提出權屬的主張,但是此時田明雄并未提出。現結合到天訊公司主張權利的主要證據是該公司TTL模塊項目計劃任務書一節,該任務書審核批準的時間為2001年3月,而該任務書上所標明的制表時間為2001年5月17日,存在制表時間與經辦人員簽字日期不符的問題,對于此節當事人雙方在庭審中均承認是為應付ISO9000認證而編制的,經辦人員倒簽時間。但無論是2000年3月還是2000 年5月,田明雄在當時已是天訊公司的總經理,每月領取了天訊公司的巨額報酬,而該計劃任務書清楚記載,天訊公司將以公司名義對“TTL模塊”進行研制,田明雄此時完全有可能對該技術項目的成果權提出異議,但事實上田明雄不僅未提出,而且還在計劃任務書上以總經理的名義進行簽字。因此,本案查明的事實證明,本案專利所涉技術方案的設想最早體現或記載于天訊公司2000年1月21日的芯片試用表,及2001年5月的任務書中的《總體設計文件》。而這二份主要的書證所載明的事實,均是在天訊公司成立之后以公司的名義作出的并形成的。在此之后,天訊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將完善此項技術方案作為任務派給包括田明雄在內的天訊公司研發人員來完成,最終形成了2001年12月20日的、署名為林圭成的圖紙上所載明的比較完整的技術方案。將涉案專利技術特征,與天訊公司2001年12月20日圖紙的所載明的技術方案技術特征進行對比,天訊公司圖紙中記載了TTL接收裝置和發送裝置,TTL接收裝置由前放大器(圖中的 PFTl)、主放大器(TL3016芯片)、收無光檢驗告警電路(LMV321M5芯片)組成,將光信號轉換放大為TTL電信號輸出和SD輸出;TTL發送裝置由三個電阻和雙三級管組成的驅動器(與王先蘭日記方案中單三級管驅動功能相同),驅動LD發光。該圖技術方案也符合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技術特征。同時,該圖的右側還繪制了一組九針輸入輸出電路設計,這體現了專利說明書中關于使用1X9針封裝的要求。而田明雄的專利技術是在天訊公司進行了長達近二年的研究、開發的,專利申請日的時間,田明雄還是天訊公司的總經理。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關于職務發明的規定,本案所涉專利技術是天訊公司包括田明雄在內的研發人員的職務發明。田明雄在擔任天訊公司總經理期間,在未告知權利人天訊公司的情況下,私自以發明人的身份,將本案所涉職務發明的技術成果申請了專利,主觀惡意明顯。田明雄申請并獲得該專利的行為已侵犯了天訊公司的合法權利,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的規定,天訊公司的證據材料可以證明,本案的專利技術是包括田明雄在內的天訊公司的研發人員的職務發明,故天訊公司要求將涉案專利權判歸其所有的上訴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原審判決在未查清田明雄在到天訊公司之前,于何時設計出書面方案的事實,卻認定了王先蘭日記記載的方案屬田明雄口授,及采信了證人黃保明的證言,從而認定田明雄在到達天訊公司之前就已提出書面涉案專利技術方案屬認定事實錯誤。本院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予以糾正。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三)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武知初字第10號民事判決。
二、本案所涉的專利號為ZL02290643.6的專利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歸武漢天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500元,均由田明雄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 俊 毅
代理審判員 宋 哲
代理審判員 徐 翠
二OO五年十一月十日
書 記 員 陳 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當事人的授權委托書(民事)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類推案件發回重審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再審后的上訴、抗訴案件二審改判用)
2020-10-14調取證據材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對罪犯×××減刑(或假釋)一案的審理報告(減刑、假釋案件用)
2020-10-14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報告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退還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拘傳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