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4)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8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住所地上海市營口路760號。
法定代表人曹家明,經理。
委托代理人鄔大方、蔣國祥,上海市凱昌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上海制鉗總廠,住所地上海市營口路760號。
法定代表人林昌,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健,該廠職工。
原審第三人上海正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國和路91號。
法定代表人樓偉政,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金建永,該公司職工。
上訴人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下稱金冠公司)、上訴人上海制鉗總廠(下稱制鉗廠)因聯營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2002)楊民二 (商)初字第37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4月14日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金冠公司法定代表人曹家明、委托代理人鄔大方、上訴人制鉗廠委托代理人李健、原審第三人上海正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正文公司)委托代理人金建永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1998年10月8日,金冠公司、制鉗廠簽訂《協議書》。該協議書約定:金冠公司、制鉗廠共同投資組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地址營口路760號,合作期限:合資經營伍拾年(從1998年9月―2047年8月);合資宗旨:按各方比例投資,統一規范管理,共擔風險,共享分成;投資規模:市場總投資為3,300,000元,制鉗廠以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廠房面積700平方米,以每畝地 400,000元評估,共計投資1,810,000元,占投資比例的 54%,金冠公司以現金投入,主要用于以上面積的市場改造,根據工程造價1,490,000元,占投資比例的46%;制鉗廠必須提供協議中規定的土地和房屋面積,及時到位,金冠公司資金必須及時到位,抓緊工期,力爭在1999年1月1日前正式營業,金冠公司要滿足制鉗廠所欠電、水費和先期承付的借款,從年分成制鉗廠所得中扣減;在簽訂合同的第一年起到第八年止,金冠公司每年必須上交制鉗廠264,000元的租賃費用,從第九年到第十五年止,金冠公司每年必須上交制鉗廠480,000元的租賃費用,從第十六年到合作期滿,按制鉗廠占54%、金冠公司占46%的比例分配利潤,金冠公司必須按以上三階段的租費和按比例分成的金額在下月的上旬按時交納給制鉗廠,如逾期不交納,按日利息的5‰處以罰息,三個月不交納,將終止雙方協議,損失由違約方承擔;如有一方違約,將追究損失和責任,違約的賠償責任除直接損失外,將按各方出資額的15%支付違約金。該協議書還約定了雙方其他權利義務。同日,雙方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內容為:一、農副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由于市政或其他種種原因改變使用功能,所得到的賠償均由雙方按投入比例分配賠償額;二、考慮到金冠公司幫助制鉗廠墊付制鉗廠所欠水電費用,以及前期籌建審批費用,制鉗廠同意交易市場從正式開張三個月后開始計算支付租金;三、制鉗廠保證在1998年10月25日前將全部場地交給金冠公司,保證施工正常進行;四、制鉗廠保證在1998年12月30日一期工程過街樓能正式使用。協議簽訂后雙方開始按約履行。
1998年12月7日,上海市楊浦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核發市場登記證。該市場地址營口路760號,市場負責人曹家明,主辦單位上海制鉗總廠、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
1998年12月28日,制鉗廠與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簽訂《租房協議》,由制鉗廠將廠辦公大樓二樓東西4間借給市場作為辦公用房,租金為950元 /月,租賃期限從1999年1月1日開始到市場結束止。
1999 年1月12日,金冠公司、制鉗廠簽訂《補充條款》。內容為:通過1999年元旦前后農貿市場籌建及試營業一段時間,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制鉗廠已嚴重違約,市場面積不能準時到位,過街樓出路及通道不能正常使用,制鉗廠與鄰廠滬星矽鋼電器廠關于道路使用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造成金冠公司嚴重損失。作為金冠公司不得不考慮在今后的合作中進行調整,現根據與制鉗廠多次協商,達成如下調解協議:一、第一年至第十五年完全歸金冠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按期支付租賃費,十五年后,由雙方共同管理,按投資比例分配利潤;二、租賃正式開始期限,從場地全部到位、通道出路能正常使用三個月后開始計算租賃費;三、在制鉗廠經濟困難的前提下,金冠公司預墊的水電費、規劃費、電話費等一切費用將來從支付制鉗廠的租賃費中扣除;四、由于制鉗廠與鄰廠道路使用及維修問題沒有協商妥當,造成直接損失13,000元左右由制鉗廠承擔,從以后支付制鉗廠的租賃費中扣除。
之后,金冠公司、制鉗廠又簽訂了一份無日期的《補充協議》。約定:在原有共建市場協議的基礎上,根據現實客觀情況,經雙方充分協商,達成如下協議:1、在直通營口路的通道尚未開通前,雙方共同商定減半計算場地、廠房月租金,即以每平方米每月3.66元計算;2、市場使用場地、廠房面積按規劃圖估算約為1,885平方米,實際結算時,以實際測量所得面積計算;3、起算租金日期自1999年8月1日起計算;4、按上述1―3條核算,目前金冠公司應交給制鉗廠租金48,293元;5、金冠公司租借制鉗廠辦公室,按協議規定每月 950元,自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止,計10個月,應交租金9,500元;6、以上4、5兩條核算租金合計為57,793元;7、由于種種原因形成制鉗廠欠金冠公司有關款項如下:(1)金冠公司曾代付有關制鉗廠廠房綜合樓規劃的費用20,000元,(2)金冠公司接盤時對市場布局有改動,拆除了原飯店裝潢,制鉗廠同意補償損失給金冠公司40,000元,(3)制鉗廠原欠住益公司72,748.26元,而住益公司欠金冠公司有關款項,經債權劃轉,制鉗廠系欠金冠公司 72,748.26元,(4)市場開張前受到鄰廠干擾,金冠公司付給鄰廠10,000元,制鉗廠同意補償給金冠公司10,000元,(5)上述(1)― (4)列明事項,在金冠公司提供有關憑證后,制鉗廠即認定所欠款項,共計為142,748.26元,如無有關憑證,則制鉗廠不予認可;8、金冠公司在支付租金時,先抵扣制鉗廠款項,上述有關相抵后,制鉗廠至今尚欠金冠公司88,000元,自今年11月1日起至營口路通道開通之日止,繼續按每平方米每月 3.66元結算租金,金冠公司在每月交納給制鉗廠租金時,仍繼續先行抵扣制鉗廠欠款;9、制鉗廠盡力催促廠房綜合樓建造商辦妥竣工驗收手續,開通營口路通道,自通道開通日起,金冠公司按全價向制鉗廠支付場地房屋租金。
2000年7月4日,金冠公司、制鉗廠簽訂《債方清算認定書》。內容為:制鉗廠(甲方)因惠民路工程項目尚欠上海市住益建設發展總公司工程款 72,748.26元,住益公司委托曹家明(乙方)全權處理,并將債權轉讓給乙方,聲明與甲方無債權債務關系。現由甲乙雙方對債務清算作如下認定:1、乙方開辦的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租借甲方場地、房屋經營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乙方以市場應繳給甲方的租金與甲方欠款抵沖;2、按有關補充協議,甲方的場地房屋月租金暫按半價計算,即每月每平方米3.66元計算,房屋場地實際面積2,200元,計算時間從1999年8月1日起至2000年3月31日止,共計8個月,租金為64,416元。甲方租借給乙方辦公室4間,按協議每月租金為950元,計算時間從1999年1月1日起至2000年3月31日止,共計15個月,租金為14,250元,租金總額為 78,666元;3、上述租金與欠款相抵后,甲方已還清因住益公司債權轉讓給乙方而形成的甲方欠乙方的款項,乙方還須向甲方交付租金5,917.74元,按有關補充協議規定,自2000年4月結算租金時合并計算。
2001年12月10日,制鉗廠與正文公司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由制鉗廠將位于營口路760號自有的房屋及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正文公司,制鉗廠于2002年4月30日前騰出該房屋并通知正文公司進行驗收交割,正文公司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的三日內對房屋及其裝潢、設備情況進行查驗,查驗后雙方簽訂房屋交接書,制鉗廠將房屋交付給正文公司。
2002 年1月24日、2月28日,制鉗廠分別發函給金冠公司,表示因營口市場拖欠租賃費,要求市場立即停止經營,于2002年4月底之前清市完畢,做到人去場空。金冠公司接函后,分別于2002年1月29日、2月1日、2月24日回函制鉗廠,要求制鉗廠盡快履行合同,雙方真誠合作。因金冠公司、制鉗廠未能協商一致,金冠公司遂訴至原審法院。
審理中,原審法院委托上海文匯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進行鑒證。2003年1月8日,文匯公司出具《關于營口路760號農貿市場改建工程造價折舊的鑒證報告》。該鑒證報告的鑒證結果為:營口路760號農貿市場改建工程經鑒證后工程折舊評估現值為179,740.80元。
2003 年12月11日,文匯公司出具《系爭若終止聯營合同原告所受損失和市場試營業第一年(1999年)虧損以及為履行聯營合同,金冠公司向制鉗廠交付的租金情況的鑒證報告》。該鑒證報告的內容為:一、若終止聯營合同金冠公司所受損失和市場營業第一年(1999年)虧損的經濟情況的鑒證,(一)該市場試營業第一年(1999年)實際虧損22,230.33元,(二)截止2003年9月30日實際盈利16,108.55元(未含應付上海制鉗總廠的房租);二、各項費用抵扣房租計算表的鑒證情況,(一)房租的計算,由于金冠公司、制鉗廠在計算租賃面積的方法上產生嚴重爭議,且合同中又未詳細提及,所以租賃面積分別按 1,885平方米和2,200平方米計算租金。1、金冠公司提供的計算表揭示廠房場地租賃期從1999年8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共計32個月, 2002年4月因被告將營口路760號的房地產轉讓給正文公司,正文公司已取得了房地產證,故2002年4月以后的房租不再計算,月租金3.66元/平方米,租賃面積1,885平方米,故金冠公司確定的廠房場地租賃費為 220,771.20元(1,885平方米×3.66元×32個月)。金冠公司認為四間辦公用房的租賃費因與制鉗廠另簽訂協議與本案無關,故不計算。2、制鉗廠提供的計算表揭示廠房場地租賃期從1999年8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共計50個月,月租金3.66元/平方米,租賃面積2,200平方米,故制鉗廠確定的廠房場地租賃費為 402,600元(2,200平方米×3.66元×50個月)。其中:1999年8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共計32個月,為257,664元, 2002年4月1日至 2003年9月30日共計18個月,為144,936元。制鉗廠認為四間辦公用房的租賃費因與金冠公司簽訂協議故應予計算,租賃期從1999年1月1日至 2003年9月 30日共計57個月,月租金為950元,制鉗廠確定的四間辦公房租賃費為54,150元(950元×57個月)。(二)金冠公司、制鉗廠都確定的可以抵扣的費用共計 172,531.92元。(三)金冠公司、制鉗廠都確定的可以抵扣的項目但具體金額存在差異的費用:代付電費:金冠公司為73,885.60元,制鉗廠為 4,031.76元;代付水費:金冠公司為40,314.85元,制鉗廠為8,311.72元;辦公樓雨水管安裝費:金冠公司為1,550.30元,制鉗廠為500元。 (四)金冠公司、制鉗廠單方提出可以抵扣的費用為:金冠公司47,770元,制鉗廠333.67元。三、金冠公司認為2002年8月2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2002) 楊民二(商)初字第25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支付上海公利建筑機械廠90,000元,支付上海公利建筑機械廠利息損失16,200 元,并支付案件受理費3,634元,保全費920元,扣除制鉗廠承擔的40,000元,余額70,754元應為金冠公司對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的投資。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1、金冠公司、制鉗廠間的法律關系為聯營還是租賃,2、金冠公司、制鉗廠哪一方構成違約。
對于爭議焦點1,金冠公司認為雙方是聯營關系,制鉗廠認為是租賃關系。原審法院認為,按照金冠公司、制鉗廠共同提供的《協議書》的約定,金冠公司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制鉗廠以土地出資的方式,雙方共同投資組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該市場于1998年12月7日由上海市楊浦區工商行政管理局予以核準登記,并頒發了市場登記證。在市場登記證上明確載明“主辦單位上海制鉗廠、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因此,根據《協議書》以及市場登記證,金冠公司、制鉗廠間的法律關系應為聯營。雖然在《協議書》的條款中出現“租賃費用”的內容,且金冠公司、制鉗廠在之后的協議中明確約定了“第一年至第十五年完全歸金冠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按期支付租賃費”,但這僅是雙方內部對各自權利義務履行方式的一種約定,對外應以工商局登記的市場登記證為準。因為市場登記證具有公示效力,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對內、對外所發生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均受市場登記證的約束,所以原審法院對制鉗廠認為雙方的法律關系為租賃的觀點,不予采信。
對于爭議焦點2,《協議書》依法成立,金冠公司、制鉗廠應按約履行各自的義務。金冠公司、制鉗廠在合同履行初期,由于金冠公司幫助制鉗廠墊付其所欠的水電費用、前期籌建審批費用等,所以雙方將聯營的方式變更為第一年至第十五年完全由金冠公司經營管理,按期支付租賃費,十五年后,由雙方共同管理,按投資比例分配利潤。同時,因場地面積未準時到位,過街樓出路及通道不能正常使用,故金冠公司、制鉗廠在無日期的《補充協議》中約定:在直通營口路的通道尚未開通前,金冠公司、制鉗廠雙方共同商定減半計算場地、廠房的月租金,即以每平方米每月3.66元計算;起算租金的日期從1999年8月1日起計算。原審法院認為,在合同履行初期,制鉗廠已有違約行為,即未能按《協議書》的約定及時提供全部的場地。但此為制鉗廠的瑕疵履約行為。金冠公司、制鉗廠共同商定減半計算租金,說明雙方均已充分注意到該瑕疵履約行為,并對該行為采取了積極的補救措施。2001年12月10日,制鉗廠與正文公司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由制鉗廠將營口路760號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正文公司,同時約定制鉗廠于 2002年4月30日前騰出該房屋辦理交房手續。制鉗廠此行為構成根本違約。所謂根本違約,指違約的后果使受害人蒙受損失,以致實際上剝奪了其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中“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內容,就是對根本違約所作的規定。營口路760號房屋及土地使用權是制鉗廠履行《協議書》的基礎。《協議書》所約定的制鉗廠的出資方式就是該房屋及土地使用權。現制鉗廠將該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正文公司,那么制鉗廠對營口市場的出資即為零,同時也剝奪了金冠公司欲通過對營口市場50年的經營達到共享分成的目的。對于制鉗廠反訴認為 “金冠公司欠付制鉗廠租金,系金冠公司違約”的觀點,原審法院認為,關于金冠公司支付租金及相關抵扣情況,金冠公司、制鉗廠間有用金冠公司墊付的水、電費及其他費用抵扣租金的約定,但雙方始終未對此進行過結算,故原審法院委托審計單位進行審計。由于金冠公司、制鉗廠在計算租賃面積的方法上產生嚴重爭議,且合同對此未詳細提及,故《鑒證報告》分別按金冠公司認為的1,885平方米和制鉗廠認為的 2,200平方米計算租金。原審法院認為,關于租賃面積,因金冠公司依據的無日期的《補充協議》約定:市場使用場地、廠房面積,按規劃圖估算約為 1,885平方米,實際結算時以實際測量所得面積計算,故1,885平方米是雙方估算的面積,而金冠公司、制鉗廠在《債方清算認定書》中則明確約定“房屋場地實際面積2,200平方米”。顯然,2,200平方米更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對租賃面積,原審法院采信制鉗廠的觀點,租賃面積應為2,200平方米。關于租賃期的計算方法,金冠公司認為應從1999年 8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共32個月,2002年4月因制鉗廠將營口路760號的房地產轉讓給正文公司,正文公司已取得了房地產證,故2002年4 月以后的房租不再計算;制鉗廠認為應從1998年8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共53個月。原審法院認為,由于制鉗廠已將營口路760號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正文公司,所以原審法院采信金冠公司的觀點,租賃期從1999年8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為32個月。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制鉗廠已將營口路760號房屋及土地使用權進行了轉讓,但由于金冠公司至今仍占有、使用該處房屋,因此,從2002年4月1日起(此處原審法院筆誤為“2003年4月 1日”,本院予以糾正)至金冠公司搬遷出營口路760號止,金冠公司應承擔該段時間的房屋實際使用費。按金冠公司、制鉗廠雙方的約定,月租金按3.66元 /平方米計算,房租費應為257,664元(2,200平方米×3.66元×32個月)。關于抵扣的費用,除了金冠公司、制鉗廠均無異議的 172,531.92元,雙方存有爭議的金額分別為:金冠公司認為可抵扣163,520.75元,制鉗廠認為可抵扣 13,177.15元。對于金冠公司代付電費、水費兩個項目,由于金冠公司、制鉗廠簽訂的幾份協議均提及金冠公司代付水電費的事實,且都表示用于抵扣制鉗廠的房租,所以制鉗廠認為可以抵扣,但抵扣金額存在差異。金冠公司依據的是金冠小表的記錄,而制鉗廠依據的是其寄給金冠公司的信函。因制鉗廠未能舉證證明金冠公司代付的水電費可予抵扣房租的具體金額,故原審法院采信金冠公司的意見。同時,金冠公司對雙方存有爭議的其他項目如辦公樓雨水管安裝費、借電押金、總進水管安裝費、車間屋面維修費、干擾鄰廠通路費、新裝電力工程材料人力費,均提供了發票、收據等相關依據,原審法院對此亦采信金冠公司的意見。關于抵扣的費用,原審法院認為應為336,052.67元。從1999年8月 1日起至2002年3月31日止,金冠公司應付制鉗廠的租金為257,664元,按合同約定,金冠公司墊付費用可抵扣房租的金額為336,052.67 元,金冠公司可抵扣金額超過金冠公司應付租金金額,故制鉗廠反訴認為金冠公司欠付租金構成違約的觀點不成立。相反,制鉗廠尚欠金冠公司多墊的費用 78,388.67元。因此,原審法院認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制鉗廠將營口路760號房屋及土地使用權予以轉讓的行為,構成根本違約,違約方為制鉗廠。綜上,原審法院認為,因制鉗廠根本違約,導致金冠公司、制鉗廠合資組建營口市場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故《協議書》應予解除,制鉗廠應對其違約行為負民事責任。由于制鉗廠的根本違約行為導致雙方繼續履行合同不可能實現,因此原審法院對金冠公司要求制鉗廠繼續履行合同的訴訟請求難以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所以,在《協議書》解除后,金冠公司應將營口路760號房屋返還給制鉗廠。同時,由于營口市場實際由金冠公司一方在經營,因此營口市場的解散工作應由金冠公司負責,制鉗廠應積極予以配合。金冠公司要求制鉗廠賠償損失部分:1、違約金223,500元(1,490,000元×15%),符合合同約定,可予支持;2、投資部分,按照《鑒證報告》的鑒證結果,“工程折舊評估現值為179,740.80元”以及“余額70,754元應為金冠公司對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的投資”,金冠公司關于投資部分的損失應為250,494.80元;3、其他損失,如退工人員工資補償損失、市場經營損失、市場試營業虧損,該部分損失實際上是金冠公司認為的預期利潤損失。雖然金冠公司為此提供了與他人簽訂的合同以及其他相關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并不能證明金冠公司將來50年可能獲得的利潤的具體金額,所以對金冠公司該部分主張,原審法院難以支持。考慮到制鉗廠根本違約行為客觀上造成金冠公司基于履行合同而獲得的可得利益的損失,因此制鉗廠應對金冠公司予以適當的補償。原審法院將金冠公司從2002年 4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占有、使用營口路760號房屋的實際使用費作為該部分損失,制鉗廠應賠償金冠公司經濟損失189,042元[計算方法: 2,200平方米 ×3.66元×21個月(2002年4月1日―2003年12月31日)+950元×21個月(2002年4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制鉗廠反訴提出《租房協議》中確定的金冠公司應支付的租金應在本案中一并解決,對此,原審法院認為,鑒于本案的特殊性,對該部分租金,可予一并處理。從1999 年1月1日起至2002年3月 31日止,金冠公司應付制鉗廠租金37,050元(950元×39個月)。從2002年4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止,金冠公司持續占有、使用營口路760號房屋,而此階段該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正文公司。審理中,正文公司授權制鉗廠向金冠公司主張此階段的實際使用費。因此,金冠公司應將從2002年 4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 31日止的實際使用費189,042元(計算方法同前)支付給制鉗廠。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九十七條的規定,判決如下:一、金冠公司與制鉗廠于1998年10月8日簽訂的《合資組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的綜合交易市場”協議書》及《補充協議》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予以解除;二、金冠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位于上海市營口路760號房屋返還給制鉗廠;三、制鉗廠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金冠公司違約金人民幣223,500元;四、制鉗廠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金冠公司投資損失人民幣250,494.80元;五、制鉗廠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金冠公司其他損失人民幣189,042元;六、制鉗廠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金冠公司墊付費用抵扣租金中多墊的費用 78,388.67元;七、金冠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制鉗廠租金人民幣 37,050元;八、金冠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制鉗廠實際使用費人民幣189,042元;九、金冠公司其余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十、制鉗廠其余的反訴請求,不予支持。本案本訴受理費人民幣19,060元,應由金冠公司負擔人民幣6,636元,制鉗廠負擔人民幣12,424元;反訴受理費人民幣6,981元,應由金冠公司負擔人民幣5,901元,制鉗廠負擔人民幣1,080元;審計評估費人民幣35,000元應由制鉗廠負擔。
判決后,金冠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是正確的,即金冠公司與制鉗廠之間系聯營性質。合同履行初期,制鉗廠未交付全部聯營場地。合同履行中又轉讓土地,構成根本性的違約。但是一審法院判決的結果,卻未維護在履行中無瑕疵的金冠公司的合法權利。根據雙方合同的約定,制鉗廠應支付金冠公司違約金 223,500元及賠償損失191萬元,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制鉗廠辯稱及上訴稱,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多處錯誤。 1、金冠公司與制鉗廠簽訂的合同系名為聯營實為租賃的無效協議。因為金冠公司與制鉗廠簽訂協議的目的就是為了租賃場地獨家經營農貿市場,所以雙方并未按照協議約定至工商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農貿市場的營業執照上注明的負責人是金冠公司曹家明,更證明了金冠公司獨家經營的目的。2、在租金的計算上,雖然制鉗廠曾同意金冠公司以代付部分費用的形式抵扣租金,但是制鉗廠同意抵扣的費用均在向金冠公司的催討函中一一列明,可抵扣的總額為 185,709.09元,而金冠公司應支付的租金為213,696元,二者相抵金冠公司欠租金額超過了三個月租金27,006元,構成合同的違約,故應解除合同并由金冠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支付欠繳的租金并承擔清場費用及案件審計評估費、訴訟費。
金冠公司針對制鉗廠的上訴辯稱,金冠公司未違反合同約定,抵扣費用一審法院查明屬實。制鉗廠在轉讓場地前從未因欠費問題向金冠公司主張權利。
正文公司述稱,同意制鉗廠的意見。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金冠公司與制鉗廠于1998年10月8日簽訂的《合資組建“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的綜合交易市場”協議書》及于同日簽訂的《補充協議》、1999年 1月12日簽訂的《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協議書補充條款》及無簽訂日期的《補充協議》均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確認。關于雙方當事人訂立的協議書及相關補充協議書的性質是聯營合同還是租賃合同,關鍵是看雙方當事人是否約定以共同投資的方式成立聯營體,通過對聯營實體的經營,共享利益,共擔風險。一旦確定其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經營宗旨,則所成立的實體的經營形式就是聯合經營。至于對該實體在實際操作上是由一方經營,還是各方共同經營,甚至委托他人經營,可以各不相同,但是這并不改變該實體的經營性質。聯系本案,根據雙方所訂立的多份協議、成立的聯營體及其實際履行狀況分析,雙方明確系“按各方比例投資、統一規范管理,共擔風險,共享分成”,并且相關的補充協議也反映了共同經營的內容。制鉗廠對聯營體的投入在《協議書》中雖有租賃費的表述,但結合《協議書》的約定可見,制鉗廠是以場地折價的方式作為對成立“上海營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的出資,并會同金冠公司的出資資產,共同投資成立該市場,加之雙方約定的權利、義務,可以確定雙方之行為是實行聯合經營的行為。此外,雙方的聯營性質還能從取得的《市場登記證》上得到印證。制鉗廠將出資場地的聯營投入方式單獨的理解為租賃合同,系對履行合同的誤解,本院不予采納。關于金冠公司代墊的費用認定,原審法院根據舉證責任分配及金冠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予以采信,制鉗廠未能提供充分的依據予以反駁,本院不予采納。原審法院針對制鉗廠的根本違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再繼續實現的實際情況,作出解除雙方的協議書及上述三份相關的補充協議書的裁決,并無不當之處,本院予以維持。金冠公司上訴主張制鉗廠賠償191萬元,以及制鉗廠上訴主張金冠公司應支付租金316,050.91元和賠償金19.8萬元,超出了雙方當事人在原審法院起訴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處理。但對于解除合同后,營口市場的清算工作,原審法院已經明確解散工作由金冠公司負責,制鉗廠予以積極配合,本院認為并無不當,應予維持。至于本案一、二審訴訟費及一審審計評估費,本院認為,本案糾紛的起因系制鉗廠的根本違約,使金冠公司訂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金冠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理由正當。為此,本院對原審法院就案件受理費負擔的處理作適當的調整,由制鉗廠承擔引發訴爭的大部分費用。原審法院對審計評估費負擔的處理,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信。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本訴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受理費共計人民幣26,041元,由上訴人上海金冠建筑裝潢材料公司負擔2,000元,由上訴人上海制鉗總廠負擔 24,041元。一審審計評估費人民幣35,000元,由上訴人上海制鉗總廠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6,041元,由兩上訴人各半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 默
代理審判員 高增軍
代理審判員 王凌蔚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陶 靜
書 記 員 靳 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抗訴請求書
2020-10-14宣判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刑事拘留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凍結/解除凍結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復議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罪犯暫不收監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