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5)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149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恒運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延安東路55號3011室。
負責人劉洪,該分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可震,該分公司職員。
委托代理人葉府榮,上海市明鴻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黃集貨運有限公司,注冊地上海市寶山區泰和路2031號,營業地上海市寶山區軍工路4049號綜合樓210室。
法定代表人方建利,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汪仲謀,該公司職員。
委托代理人陳云中,上海市縱橫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恒運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中恒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上海黃集貨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集公司)車輛掛靠協議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04)黃民二(商)初字第340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7月1日,黃集公司(甲方)與中恒公司(乙方)簽訂《車輛掛靠協議書》,約定由乙方出資購買噸位為20噸的斯太爾車輛四輛,甲方提供新車額度、牌照、營業證的使用權,并冠以甲方戶名。保險費、牌照稅、養路費、通行費和其他必要的應繳稅費由乙方支付,在資金到位的前提下由甲方幫助乙方代為繳納。保險費和車船使用稅的繳納按實際發生額計算,每年一次性交納。養路費按國家規定繳納,按每車每月累計金額每月25日之前付甲方。管理費每車每月人民幣1,500元,按季度上交,乙方必須先交費后使用。乙方如超過一個月不繳款,甲方可會同有關部門吊、取消牌證及掛靠資格。協議有效期從 2001年7月1日起至2006年6月30日止。合同簽訂后,乙方按協議購買了四輛集裝箱車輛掛靠在甲方名下,車牌號分別為滬AD5986、滬 AD6076、滬AD6048、滬AD6070.此后中恒公司未足額向黃集公司交納掛靠車輛的養路費、車船使用稅和管理費,且因未按規定檢測車輛導致黃集公司被處以人民幣2,000元的罰款。2004年8月5日,中恒公司致函黃集公司要求解除掛靠關系并注銷掛靠車輛的登記。同月9日,黃集公司函復中恒公司,要求在中恒公司辦理車輛注銷手續和解除掛靠關系前繳清掛靠車輛所欠規費及管理費,并需交付掛靠車輛的牌照、行駛證、營運證及養路費繳款單等方能辦理車輛注銷手續。此后,黃集公司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2004年11月8日,中恒公司再次致函黃集公司,認為掛靠車輛拖欠的費用應由實際使用人喬偉承擔。
另因掛靠車輛滬AD6070發生事故,黃集公司曾訴至原審法院要求中恒公司及上海盛源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賠償因事故墊付的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黃集公司、中恒公司之間意在為掛靠集裝箱車輛而簽訂的《車輛掛靠協議書》雖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但該協議違反了道路運輸經營許可等行政管理規定。黃集公司同意中恒公司掛靠集裝箱車輛的行為使得中恒公司規避行政管理而取得了集裝箱車輛運輸資格。黃集公司未提交對掛靠車輛行使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實際費用的單據,實踐中黃集公司也沒有采取措施對掛靠車輛的安全運營等進行有效的監管。黃集公司、中恒公司之間的上述行為違反了集裝箱道路運輸的經營管理秩序,損害了車輛運營安全等社會公共利益,黃集公司、中恒公司之間簽訂的《車輛掛靠協議書》應確定為無效合同。黃集公司通過為中恒公司提供集裝箱車輛牌照并收取管理費的行為沒有合法依據,對黃集公司要求中恒公司支付車輛掛靠管理費的訴請,原審法院不予支持。但依照車輛登記管理規定,黃集公司就其名下的車輛交納費用系其法定義務,在未付清掛靠車輛規定費用情況下,黃集公司單方面也無法注銷掛靠車輛的注銷登記。故不論何人系掛靠車輛的實際使用者,《車輛掛靠協議書》明確了中恒公司系車輛的掛靠人,在中恒公司未及時向黃集公司支付費用的情況下,黃集公司可就其為掛靠車輛墊付費用產生的損失向中恒公司主張權利。中恒公司辯稱自己并非掛靠車輛的實際所有人,但未提交其所稱的車輛實際所有人的身份資料。而且中恒公司與車輛實際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的關系屬另一法律關系,不屬本案處理范圍。掛靠車輛的養路費人民幣105,044元和未按規定檢測產生的罰款人民幣2,000元均有單據證明且黃集公司已實際墊付,中恒公司應向黃集公司承擔上述費用。掛靠車輛總噸位為80噸,黃集公司提交證據表明車船使用稅按車輛噸位每噸60元計算,則黃集公司墊交的掛靠的四輛車輛在 2003年的車船使用稅應為人民幣4,800元,現黃集公司主張中恒公司承擔車船使用稅人民幣4,657元未超過其墊付的金額,原審法院予以支持。據此判決:一、中恒運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上海黃集貨運有限公司人民幣111,701元;二、駁回上海黃集貨運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 4,944.02元(原告已預交),由上海黃集貨運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1,200元,由中恒運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負擔人民幣3,744.02元。
判決后,上訴人中恒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雙方當事人簽訂的《車輛掛靠協議書》無效,故被上訴人據該無效協議主張權利就沒有法律依據;相關車輛在上訴人名下,上訴人即為該車輛的所有人,所涉費用本應自付;無效協議若產生實際損失,可以上訴人的過錯責任范圍承擔,并在從上訴人借給被上訴人購車款中予以扣除,或將該購車款所購置的車輛變賣扣除,余款歸還上訴人。故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請,并由被上訴人承擔一、二審的案件受理費。
被上訴人黃集公司辯稱:本案所涉車輛雖掛在其名下,但并非其出資購買和使用,原審法院判定的數額也確系其實際已墊付部分,協議書由上訴人加蓋公章,故應承擔責任。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在現行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中,被上訴人對登記于自己名下的財產,并非一定擁有真實的財產所有權,而上述協議表明,本案確定的被上訴人墊付款項部分所涉車輛非其出資購買并所有,相關款項應由上訴人支付。雖然,雙方當事人所簽訂的《車輛掛靠協議書》無效,但根據公平原則,上訴人對本應其支付而已由被上訴人墊付的款項承擔返還的民事責任。另外,上訴人認可上述協議上所加蓋的公章為其所有,又不認為其實際出資購買本案所涉車輛,故這既不影響上訴人應為該協議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也與其所稱借款給被上訴人購車,從而得出由被上訴人從借款或變賣借款所購車輛以抵扣款項的說法自相矛盾。綜上,上訴人中恒公司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信。原審法院判決并無不當,應當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944.02元,由上訴人中恒運輸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顯微
代理審判員 ?高增軍
代理審判員 ?鐘可慰
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書 記 員 ?李江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指令下級或其他同級法院重新確認用)
2020-10-14民事起訴狀
2020-10-14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上訴狀
2020-10-14回避申請書(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無期徒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出庭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證據材料收據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