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舊《民事訴訟法》重點修改條款
緩解“申訴難”和“執行難” 民事訴訟法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所依據的基本程序法。我國現行民訴法實施十六年后,今天作出部分修改。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10月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此次對民訴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再審程序和執行程序兩個方面:緩解“申訴難”和“執行難”。
再審事由從五項具體為十三項
目前不少當事人反映的“申訴難”,主要集中在應當再審的案件未能再審,應當及時再審的長期未能再審。
新的民訴法對審判監督程序作出了必要的修改補充。
明確哪些情形應當再審,是解決“申訴難”的重要環節。為此,新的民訴法將再審事由從現行法的五項情形具體化為十三項,當事人的申請符合其中情形之一的,法院就應當再審。
這些具體情形包括: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法院調查收集,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新通過的法律還規定,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法院也應當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向上一級法院提出
再審程序是保障當事人申訴權利的操作規程。按照現行民訴法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既可以向原審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提出。
在實踐中,上述規定導致當事人向法院多頭申訴,反復申訴,法院重復審查。
這次修改,刪去了當事人向原審法院申請再審的規定,保留了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規定。
再審審查期限為三個月
現行民訴法未規定法院對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審查期限。
新法規定,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進行審查。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新法主要從兩個方面完善了有關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規定:
一是將檢察院的抗訴事由進一步具體化。將抗訴事由從現行的四項情形進一步具體化為十三項情形。這些情形即當事人提出再審申請,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
二是明確規定接受抗訴的法院的再審期限為三十日。
對個人罰款最高一萬 單位最高三十萬
由于多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判決、裁定沒有得到執行,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未能最終實現,“執行難”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為了有效執行依法作出的判決和裁定,維護法律和司法的權威,保障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新的法律對執行程序作出相應修改補充。
新法主要從五個方面作了規定: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并有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執行員可以立即采取強制執行措施;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法院可以對其采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將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強制措施,對個人的罰款金額從一千元以下提高到一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從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提高到一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對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拒絕協助調查、執行的強制措施,在民訴法規定罰款的基礎上增加法院有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拘留的規定。
六個月未執行可申請由其他法院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有的執行人員執法不嚴格、行為不規范,也是產生“執行難”的原因之一。為此,新法從三個方面作了規定:
一是增加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法院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
二是針對有的執行案件受到地方保護主義干擾,長期得不到執行等情況,賦予當事人向上級法院申請由其他法院執行的權利。增加規定,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法院執行。
三是在執行過程中,有時發生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情況。案外人異議實質是對執行標的歸屬發生爭議。法院審查案外人異議涉及對該爭議的處理,對法院的審查應當給予救濟途徑,否則有可能損害案外人或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此,新法增加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申請執行期限延長為二年
現行民訴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
實踐中,不少債務人履行義務需要較長時間,申請執行期限太短,不利于債務人履行債務,也不利于當事人達成和解。而且,有的當事人如在期限內未申請執行,就不能得到法院保護。
為此,新的法律將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期限統一延長為二年,并規定,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可由被執行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現行民訴法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由一審法院執行。但有些案件的被執行人的財產不在一審法院所在地,由一審法院執行較為困難。
為了便于執行,提高效率,新法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與第一審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刪去“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一章
1986年制定的企業破產法(試行),只適用于國有企業。為了解決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法人的破產還債程序問題,民事訴訟法專章規定了“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2006年頒布的企業破產法,已經對破產還債程序作出統一規定,而且適用于全部企業。
因此,新法刪去了現行民事訴訟法“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一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按揭房產離婚如何分割
2020-01-06“延遲復工期”是休息日還是停工期?
2020-02-10疫情期間,這四類人可延后還貸、信用卡!
2020-02-18勞動合同到期補償要扣稅嗎
2020-03-19記名股票與無記名股票的區別
2020-03-25申請仲裁的條件
2020-03-30存在電腦的商業秘密如何保密
2020-04-10商號權是什么權利
2020-04-10十級工傷鑒定標準看這里!
2020-04-11酒駕的法律成本
2020-04-17單位可否單方面調整自己的工作崗位?
2020-04-17遇到民間借貸糾紛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0-04-24分居多久能夠起訴離婚
2020-04-27合作投資不成,該怎么維權?
2020-04-27工傷休假期間待遇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04-27企業在什么情況下會破產重整?
2020-04-27疫情期間,能否申請中止訴訟時效
2020-04-28孩子養不起“送”人可以嗎
2020-04-28廣播權的定義和概念
2020-04-29離婚后防止拖欠子女撫養費有什么辦法?
2020-04-29子女撫養費給付標準是什么?給付方式有哪些?
2020-04-29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認定標準和界限區分
2020-04-30離婚訴訟過錯損害賠償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03私生子是否有繼承權繼承財產
2020-05-04離婚以后女方不能生育可以變更撫養權嗎?
2020-05-04夫妻離婚都不要子女撫養權怎么處理?
2020-05-04離婚協議要公證嗎?公證流程怎么走?
2020-05-05離婚以后夫妻共同財產可不可以通過起訴分割?
2020-05-08一般商標行政案件訴訟費多少錢
2020-05-08空白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05-08離婚后夫妻共同財產怎么處理
2020-05-09合伙企業清算程序了解一下
2020-05-10清算組成員可以是公司嗎
2020-05-10黃牛犯了什么罪
2020-05-12離婚時子女撫養權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2020-05-12開遠光燈導致車禍,誰的錯?
2020-05-12從《反壟斷法》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缺陷
2020-05-12發生矛盾糾紛如何進行調解
2020-05-12轉賬轉錯人但對方拒絕還違法嗎
2020-05-13單位單方哪些情形可以解除員工勞動合同?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