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 |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1989年7月11日頒布989年8月1日實施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中華人 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及其他有關法規,為司法機關依法正確處理案件,保 護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益,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根據案件事實和被鑒定人的精神狀態,作出鑒 定結論,為委托鑒定機關提供有關法定能力的科學證據。 第二章 司法鑒定機構 第三條 為開展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地 級市,應當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負責審查、批準鑒定人,組織技術鑒定 組,協助、開展鑒定工作。 第四條 鑒定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衛生機關的有關 負責干部和專家若干人組成,人選由上述機關協商確定。 第五條 鑒定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設置若干個技術鑒定組,承擔具體鑒定工 作,其成員由鑒定委員會聘請、指派。技術鑒定組不得少于兩名成員參加鑒定。 第六條 對疑難案件,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難以鑒定的,可以由委托鑒定 機關重新委托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第三章 鑒定內容 第七條 對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員應當進行鑒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當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違反治安管理應當受拘留處罰的人員; (五)勞動改造的罪犯; (六)勞動教養人員; (七)收容審查人員; (八)與案件有關需要鑒定的其他人員。 第八條 鑒定委員會根據情況可以接受被鑒定人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復核鑒 定的要求。 第九條 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包括: (一)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實施危害行為時的 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和所實施的危害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及有無刑事責任能力。 (二)確定被鑒定人在訴訟過程中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 (三)確定被鑒定人在服刑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對應當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議 。 第十條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鑒定任務如下: (一)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在進行民事活動時 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對其意思表達能力的影響,以及有無民事行為能力。 (二)確定被鑒定人在調解或審理階段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 第十一條 確定各類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 的精神狀態,以及對侵犯行為有無辨認能力或者自我防衛、保護能力。 第十二條 確定案件中有關證人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作證能力。 第四章 鑒定人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資格之一的,可以擔任鑒定人: (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臨床經驗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學知識的主治醫師以上 人員。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學知識、經驗和工作能力的主檢法醫師以上人員。 第十四條 鑒定人權利 (一)被鑒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時,可以要求委托鑒定機關提供所需要的案件 材料。 (二)鑒定人有權通過委托鑒定機關,向被鑒定人的工作單位和親屬以及有關 證人了解情況。 (三)鑒定人根據需要有權要求委托鑒定機關將被鑒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 的醫院住院檢查和鑒定。 (四)鑒定機構可以向委托鑒定機關了解鑒定后的處理情況。 第十五條 鑒定人義務 (一)進行鑒定時,應當履行職責,正確、及時地作出鑒定結論。 (二)解答委托鑒定機關提出的與鑒定結論有關的問題。 (三)保守案件秘密。 (四)遵守有關回避的法律規定。 第十六條 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追究法律 責任。 第五章 委托鑒定和鑒定書 第十七條 司法機關委托鑒定時,需有《委托鑒定書》,說明鑒定的要求和目 的,并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被鑒定人及其家庭情況; (二)案件的有關材料; (三)工作單位提供的有關材料; (四)知情人對被鑒定人精神狀態的有關證言; (五)醫療記錄和其他有關檢查結果。 第十八條 鑒定結束后,應當制作《鑒定書》。 《鑒定書》包括以下內容: (一)委托鑒定機關的名稱; (二)案由、案號,鑒定書號; (三)鑒定的目的和要求; (四)鑒定的日期、場所、在場人; (五)案情摘要; (六)被鑒定人的一般情況; (七)被鑒定人發案時和發案前后各階段的精神狀態; (八)被鑒定人精神狀態檢查和其他檢查所見; (九)分析說明; (十)鑒定結論; (十一)鑒定人員簽名,并加蓋鑒定專用章; (十二)有關醫療或監護的建議。 第六章 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評定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被鑒定人責任能力的評定: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 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具有責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實施危害行為時并無精神異常; 2.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癥狀已經完全消失。 第二十條 民事案件被鑒定人行為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 動障礙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為無民事行為能力。 (二)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活動障礙 ,致使不能完全辨認、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為限制民事行 為能力。 (三)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具有民事 行為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動時并無精神異常; 2.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癥狀已經消失; 3.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動具有明顯局限性,并對他所進行的 民事活動具有辨認能力和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 4.智能低下,但對自己的合法權益仍具有辨認能力和保護能力的。 第二十一條 訴訟過程中有關法定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 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二)被鑒定人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自訴人,在訴訟過程中 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三)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 ,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第二十二條 其他有關法定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 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后果缺乏實質性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二)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 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 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居兩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03-06搶劫罪加重情節
2020-03-10員工無故申請勞動仲裁,公司該如何處理?
2020-03-13房產維權問題(1)
2020-03-24股東需要承擔無效合同的責任嗎?
2020-04-07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時間
2020-04-09債務糾紛慎解決
2020-04-13想給自己的設計申請外觀專利,請問具體怎么申請?
2020-04-14婚姻保證書該怎么寫
2020-04-15一方起訴離婚,被告卻不出庭如何處理
2020-04-22夫妻離婚財產該如何分配?
2020-04-27夫妻離婚違約金怎么約定
2020-04-27撫養權去公證需要什么手續
2020-04-28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
2020-04-28婚前買房婚后共同還貸怎么分
2020-04-29保密協議是否侵犯我們的權利
2020-04-29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5-06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會被行政拘留
2020-04-30婚姻法離婚夫妻財產一般怎么分割?
2020-05-01房屋買賣后遇拆遷合同是否可以約定
2020-05-01申請商業按揭貸款材料有哪些
2020-05-01離婚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05-01子女撫養權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0-05-01變更子女撫養費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2軍人離婚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2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一般怎么判?
2020-05-03二級醫療事故的賠償標準如何?
2020-05-04土地開發費用有哪些?
2020-05-04對方婚外情證據應該如何收集?
2020-05-05私有財產被騙多少錢才可立案
2020-05-05協議離婚沒能力支付撫養費怎么辦
2020-05-05在朋友圈分享音樂算侵權嗎?
2020-05-06征地公告有效期一般多長時間
2020-05-06孩子送別人收養親生父母能不能要回來?
2020-05-08空白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05-08離婚時夫妻按揭房產過戶的流程怎么走?
2020-05-09交通事故傷殘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05-28陪嫁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后還能不能分割夫妻財產?
2020-05-10申請離婚財產強制執行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05-10協議離婚財產約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