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人大“工傷保險法研討會”記錄

來源: 律霸網整理?寧司 · 2020-07-16 · 259人看過
人大“工傷保險法研討會”記錄 全國律協勞動法委員會主任姜俊祿演講

新聞來源:中國律師網

羅榮




  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已于2003年4月27日由國務院375號令公布,并將于2004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一部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尤其是保護工傷職工的權利和利益的重要立法。該立法在勞動者的工傷救治權和經濟補償權、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以及分散用人單位風險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創新,對完善我國的工傷保險制度乃至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必將產生重大的影口向。

  為配合《工傷保險條例》的實施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于2003年12月2日召開了“工傷保險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參加會議的代表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湖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云南大學等院校的教授,和最高人民法院、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廣西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實際部門的專家,以及從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實務的律師和有關法律工作者。會議集中研討了工傷保險原則的理論問題;工傷賠償與民事侵權責任的關系;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的竟合;工傷認定中的難點與問題;工傷認定的程序與救濟方式;工傷糾紛中的勞動爭議、行政復議與訴訟、民事訴訟的區別與聯系;工傷基金制度研究和勞動能力鑒定中可訴性研究等理論和實務問題,并對實踐中發生的疑難案件進行了研討。

  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林嘉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馬俊杰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曾憲義教授、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張鳴起書記、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制司余明勤副司長在會議上發表了講話。


工傷保險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記錄


  一、關懷
  認真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今年四月,國務院以第375會頒布了《工傷保險條例》,這一條例自2004年1月1日付諸實施,在它即將實施之前,我們人大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舉辦《工傷保險條例》研討會的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一)工業傷害是對職工的嚴重打擊,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也隨之帶來了產業危害--工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危害日益增多。在我國,工傷事故也很嚴重,它直接影響和沖擊著安全生產及經濟的發展。而工傷對于遭受工傷傷害的職工來說,則是一場災難,輕者喪失部分勞動能力,重者則甚至失去了生命,對職工的個人及其家庭帶來了無限的痛苦。

  (二)《工傷保險條例》的頒布實施,適應了客觀現實的需要

  《工傷保險條例》的頒布實施,重要意義在于:

  1、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工傷保險法制,明確規定了我國工傷立法的宗旨和指導原則,規定了工傷保險基金的征集和使用,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的監督管理以及違反工傷保險條例的法律責任,這使工傷保險工作納入到更完備的法制軌道之中,有利于工傷保險制度的實施。

  2、可以更好地保障工傷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條例明確地規定了工傷職工應當享受的保險待遇和工傷認定的范圍,可以避免用人單位規避工傷的確認,以保障工傷職工獲得其應當獲得的物質幫助。

  3、有利于及時依法處理工傷事故。

  (三)認真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工傷保險條例》雖然制定的很好,但在實際生活中要發揮良好的作用,還有待于社會上對它的貫徹實施予以高度的關注。

  1、全社會應當更進一步重視《工傷保險條例》的宣傳和學習。

  2、用人單位應當認真履行《條例》規定的義務。

  3、職工應當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安全生產及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

  4、工會應重視對工傷保險工作的監督。

  5、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湖南大學 王全興

  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關系

  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關系其實就是民法與勞動法的關系,包括:競合關系; 補充關系。即在出現了工傷賠償與第三人賠償時,則是補充關系、并存關系。

  (一)競合問題。

  一是用人單位要對勞動者進行賠償,二是民事賠償。已有立法例中有幾種模式:A二者取其一,《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B廣東省工傷社會保險條例交叉關系;C深圳市工傷保險條例采(雙賠制);D現行工傷保險條例不明確(第52條)(取消了試行辦法的28條),《安全生產法》48條規定勞動者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以外的民事賠償(為精神損害賠償);E《職業病防治法》該條允許向用人單位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但未規定第三人的賠償問題。

  個人意見:贊成深圳的條例。理由:

  1、 商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各有其權利義務既然各自履行了義務,就應享有權利。

  2、 工傷保險待遇標準是勞動基準法是最低標準,不一定與實際損失對應,因而雙重賠償是利于使勞動者的全部損失獲得賠償的。

  3、 是個觀念問題,不免除用人單位工傷賠償以外的民事賠償有利于加強其安全生產意識,這并不等于讓弱者占便宜。

  工傷賠償能否調解?應當要調解,但只能在法定標準上調解,而不能降低標準。

  (二)關于補充關系

  勞動案件,特別是工傷賠償案件是否適用民法?國外立法一般規定建設單位和原承包人、中間分包人對最終分包人的勞工的工傷事故負連帶責任。但是,我國一直未能解決此問題。我國現行建筑法第45條規定總承包人對分包人施工現場的勞動者負有安全義務,但未規定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法對建設單位未作連帶賠償的規定。從案例來看,浙民(終)字245號:交通廳將隧道工程發包給煤礦公司,煤礦公司分包……,又分包……,經過多層分包……,結果是180多個工人沒有保障。就該案而言,依勞動法規現行規定只能由最底層的分包單位承擔責任。浙江的判決是:從交通廳總承包人、中間分包人、到底層分包人都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依據是民法通則130條的共同侵權,按交通肇事進行賠償,而非按照勞動法。

  那么適用了民法規定是否就成了民事案件,而非勞動案件。在國外工傷賠償領域,這一問題早就解決,即按連帶責任追究各層次承包人、發包人的責任。個人認為應當合并適用建筑法45條與民法通則解決該案。依據勞動法追究底層承包人的責任,依據其他法追究發包人和其他承包人的責任,仍然是勞動案件。因為勞動法中的單個勞動關系法與民法是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法律適用上,特別法與一般法規定相異時,優先適用特別法,特別法未作規定而一般法有規定時,可補充適用一般法。但這種補充適用應以不違反特別法的立法目的為前提。在浙江的案例中就應當這樣處理,但案件性質應依據勞動法來確定,即工傷賠償案例,并不因為補充適用民法而變成民事賠償案件。因而,因依工傷保險標準賠償,而不因依交通事故賠償標準賠償。該案清楚地顯示了勞動法同民法的關系。

  《合同法》中格式條款同樣可以用于勞動合同之中。勞動法的完善尚有一個過程。因而在勞動法不完備時,可以有選擇的先補充適用民法。

  三、北京大學 葉靜漪

  工傷保險的原則和特點

  全世界實行社會保險170多個國家,有160多個都實行工傷保險。

  主要是兩種模式:1、雇主責任模式;2、工傷保險模式。更多采用的是工傷保險模式,也有一些國家二種模式共存。如美國、印度。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形成:最早需證明是雇主獲第三人造成,此時勞動者較難獲得賠償。現在認為,無過錯責任是工傷保險的最主要原則。主要體現在工傷賠付,通過是否發生在工作過程中,工作場所中來確定是否給付。工傷保險主要考慮了事故處理而非過錯追究。
特點:

  1、有很強的社會性和互濟性。工傷事故顯有嚴重性,不可避免性,非個人性。

  2、具有很強的賠償性:工商、職業傷害造成勞動者生命、健康、勞動權受影響。工傷賠償除了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助外,更多的幫助是賠償。

  3、工傷保險范圍逐步擴大。

  (1)適用范圍:早期僅適用于產業工人,后逐步擴大到農業工人,自雇勞動者。目前趨勢是發展中國家工傷保險的適用人群在擴大。發達國家中有些將家庭教師納入其中。只要是在工作中受傷都納入。在我國,農民工的工傷問題是一個難點。

  (2)事故范圍:最早是工業事故,不包括職業病。現在逐步將職業病納入。中國在職業病防治、職業病與工傷事故的銜接比較好。但事故范圍究竟有多大,值得考慮。發達國家已經討論了精神傷害問題。如工作導致的精神分裂是否屬于工傷,在中國現在很難納入。預防和康復的關注也是一個問題。

  1、 從我國目前的規定看,凡是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均可以適用,但是否有問題?農民工的問題?

  2、 從事故原因來看,也是逐步擴大的。目前我國在職業病防治等方面做得較好,但是職業病的范圍的確定需要再考慮一下,如一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精神分裂是否屬于工傷范圍,職業病范圍?在制度設計上應再仔細考慮一下。職業病的預防與康復問題,許多原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四、全國律協勞動法委員會主任 姜俊祿
  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的競合

  勞動部:由于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工傷事故,用人單位只要交納了保險費,不必再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法:由于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工傷事故,如果衣民事賠償額更多,則勞動者少追索差額。
  
  民事賠償與工傷賠償要相差2-3倍,如不許勞動者追索補充賠償,勞動法即不必從民法中獨立出來。不同意王全興的勞動法是民法特別法的觀點。現在勞動法乃民法特別法只是一種現實。

  1、企業在設施完備,無過錯下發生的勞動事故

  2、用人單位未依法建立健全設施而導致的工傷事故

  立法并未劃分這兩種情況,我認為將用人單位是否履行其安全生產義務作為區別用人單位是否須承擔補充責任的依據。否則對勞動者無特殊保護,分離何益。

  來自第三方不法侵害行為導致的工傷事故的發生,如交通事故,現采用項目重疊抵扣方法。第三方的民事賠償要與勞動者獲得的工傷保險賠償中的共同項目抵扣,即不能雙重受益。

  我認為可能應有一種新的原則民社分開,勞動者應該可以獲得雙重賠償。工傷保險是對商業保險的一種提升,在商業保險中人身傷害允許雙重賠償,如在社會保險中禁止雙重賠償是很奇怪的。


  討論和自由發言:

  五、(廣西)盧上需:
  1、工傷賠償的權利何來?--由合同之約還是法律規定?
  因為法律不保護的權利無救濟。
  2、傷保險責任的性質?
  3、工傷賠償責任由誰承擔?--企業?政府?
  4、工傷賠償實現的途徑是什么?

  (一)、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
  1、無責任補償。用責任而不用過錯,在于過錯是一種行為人主觀態度。而事故發生時,勞動者可能內心并無過錯。
  2、以強制保險為基本原則。工傷保險立法目的并非限于保護勞動者。我認為應立足于保護社會勞動資源。這是政府應做的。
  3、保護勞動資源。責任承擔上不是由用人單位負而是由政府勞動部門負責的。企業只需負擔繳納保險費的義務。
  4、合理補償。這不同于民事賠償原則。民事奉行填平原則,且賠償可得利益。在工傷賠償中,數額由法律確定,而非雙方協商約定。所以不奉行填平原則。而是由法律確定賠償比例。只要不影響勞動者及其家屬生活水平足矣。

  (二)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關系。
  1、工傷賠償是政府的義務。
  (1) 在保險機制并未建立時,由企業承擔工傷賠償義務。建立后,則應由政府承擔。
  (2) 如企業全額負擔工傷賠償,則會加大成本。工傷保險制度實質是以社會資本賠付工傷職工。
  2、工傷賠償不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的,職工的工傷賠償請求權源自法律。

  工傷賠償不具權利、義務的對等性。職工只享有權利,政府負擔義務,用人單位無須承擔責任。
  3、工傷賠償不具協商性。
  4、工傷賠償中承保人無代位權。
  5、工傷發生不具違法性。
  6、民法中賠償以填平與期待利益為特征,而勞動工傷賠償中無。
  7、工傷賠償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無直接利害關系。
  職工上下班中出現交通事故的,怎么辦?
  可得兩份賠償。民事侵權和工傷賠償的兩份賠償都可以拿到。只要職工非故意受害,就可以拿到工傷賠償。

  (三)工傷認定和工傷評殘的可訴性。
  我認為:
  1、傷認定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可訴性。
  2、工傷評殘非行政行為,而是一種技術鑒定行為,具有公證的性質。對之不能提出訴訟。因為不能對事實提起訴訟。
  3、所以,只有工傷認定具有可訴性,而且是行政訴訟。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4、勞動者在訴訟中的舉證義務:證明自己行為的合法性。

   范戰江:
  勞動部第33號文件后來廢止了,但精神寫入了〈試行辦法〉,我認為二者是一個模式,即單賠模式。深圳模式,除民事賠償外,還要賠工傷,是雙賠模式,更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工傷保險條例〉回避了〈試行辦法〉,其實質是雙賠模式。我認為,工傷保險的基礎是勞動關系。

  王全興:
  工傷保險雖是社會保險,但不同于其他險種,是賠償性質的保險,國家財政不補貼。因而與民事賠償的關系更密切。勞動基準法、集體勞動關系法,基本是公法,與民法關系不大,單個勞動關系法因其社會法色彩濃厚,因其是從民法中抽出,因而仍是民法特別法。

  盧上需:
  1、工傷賠償不應用賠償,而是屬于補償性質。
  2、工傷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商業保險:
  (1) 風險共擔
  (2) 損失賠償
  (3) 可為第三人設定
  工傷保險:
  (1) 強制保險
  (2) 為勞動者和其家屬設定的第三人險。企業并無權利義務
  (3) 賠付非依損失

  六、鄭尚元:
  工傷認定應挪到社保經辦機構中。目前的體制是,把公權轉移到其中,行政權力擴張過多。依德國社會法院,當事人社會保險領不到了,可直接將社保經辦機構告上法庭。新西蘭〈事故補償法〉出臺后,侵權法出現危機,工業事故、職業病保障在發達國家很重視。工傷認定能否進入司法。

  七、王麗:
  〈工傷保險條例〉中爭論的焦點問題:
  (一)適用范圍
  主體--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國家機關和參照國家機關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非法用人主體考慮適用范圍時,主要認為企業限于城鎮企業(在養老保險中等)。而226號文不限于城鎮企業,因而與之相等不能倒退,所以〈條例〉不限于城鎮企業。
  機關和參照機關的事業單位等,是否參照〈條例〉?既要保障其職工利益,又要考慮機關和其他事業單位的利益。
  實踐中發生問題多為黑戶,如工商登記過期的。〈條例〉中,黑戶用工也要依工傷保險賠償,賠償的主體是用人單位。
  非法主體發生的傷、殘、死亡,不需工傷部門進行工傷鑒定,其他都同。
  (二)費率問題
  工傷保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費率是不確定的,在行業差別的基礎上,又設置了儲備金制度。最初將之定為基本金總額的30。因為全國情況不同,故授權各省確定儲備金比率,儲備金并非越多越好,能夠應付工傷發生率即可。
  (三)工傷范圍
  視同工傷:突發疫病,復轉軍人,搶險救災。
  工傷核心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傷害,而視同工傷與之相異,但為保護現有制度,納入之。
  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
  目前行政復議很大部分是工傷事故,其中又很大是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疫發病疾的認定,交管部門的認定只限于道路,小路上是不認定的,這中間就出現的真空。主要責任、非主要責任的認定,與工傷事故無過錯責任機制又有不同,鑒于這些不同,是否將之納入,如何避免這其中的弊端?
  突發疫病如何判斷是否因工,很難判斷,故現在一刀切。
  (四)工傷認定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是一種事實認定,一種行政行為,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認定,有失公允。起草中,也考慮過由司法部門認定,因為認定需業務能力,所以由保障業務的合理和公平角度講,確定由行政部門認定,如不服,可由司法部門最終把關。
  (五)工傷的核心--鑒定
  如何保障鑒定的客觀公正?行政機關鑒定?中介鑒定?勞動行政部門鑒定缺乏專業性。中介鑒定是否經一定部門的批準,我國現無該類中介鑒定。所以最終仍又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建立專家庫,隨即抽取成立專家組,因為鑒定委員會是由幾方組成的,所以不能復議、訴訟,有初次鑒定、再次鑒定、復查三種方案。
  (六)出境發生工傷的待遇
  能夠參加所在國家工傷保險的,國內工傷保險終止;不能參加所在國家工傷保險的,國內工傷保險不終止。對于不能夠參加國外所在國家工傷保險的:
  (1) 能否要求其購買商業保險?因為商業保險屬于自愿性,與工傷保險不同。
  (2) 刨去在國外的醫療費,其他費用依工傷保險。在理論上講不通。
  (3) 現行規定
  (七)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的關系
  1、先工傷后民事,社保經辦機構代位工傷職工求償
  2、先民事,民事賠償低于工傷保險待遇,工傷兜底。認為工傷不論民事賠償多少,都應給付。工傷即時救治,這不同于民事侵權,所以從制度與實踐都行不通。
  3、現行〈條例〉沒講關系,實質是工傷就依〈條例〉走,工傷保險。同時又是民事
  侵權的,未剝奪工傷職工的民事求償權,即可雙重賠償。
  未參保單位工人發生工傷事故的怎么辦?
  工傷保險是強制保險,納入其中的單位都應參保,如果單位未繳納保費參保,則發生的保費項目都由單位承擔。

  八、謝良敏(全國總工會)
  最后一稿,我們提了17條意見,被采納了10條:工會的權利、工傷預防和教育費用(對職工進行工傷保險的教育不是勞動部分一家的事情);上下班問題;34條一次性協商(原來職工要領取一次性工傷補助時,要與用人單位協商,我們提的意見是單位不一定一直能辦下去,職工要補償,單位開始肯定不同意,所以不需要協商)
現在立法不完善之處:
  1、〈條例〉32條第二款,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不能自理處理。此處應用和。
  2、16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得為工傷或視同工傷:
  (1) 因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而傷亡的
  (2) 因醉酒
  (3) 自殺自殘的
  實踐中,三種情況是否得以涵蓋,對于第一種情形,如單位指使犯法的呢?對于第二種情形,因醉酒,上了班怎么還有時間醉酒?
  3、有關鑒定費用的問題,復查費用在第十二條規定了,有了鑒定誰掏錢?
  4、第四十三條中,新認定的傷殘等級、傷殘待遇如何確定?
  如第一次是五級傷殘,第二次是七級傷殘,其傷殘待遇應依哪一個?當新傷殘等級低于老的等級時,如何銜接?
  5、上下班途中機動車事故問題,我不贊成將上下班中的事故寫入〈條例〉,因為交通事故中,職工拿到的賠償要比工傷保險多,并且許多機構不愿意走工傷保險而愿意走民事案件,但民事案件的問題在于,如果職工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則不利于職工的保護,現行〈條例〉如依王麗處長所講,走雙賠模式,職工拿雙份也不合適。
  〈工傷認定辦法〉中的辦理工傷保險需提交一系列文件,中間就有勞動合同復印件,但個體工商戶一般不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他們的工商保險怎么辦?這是現行立法中的不足。


  九、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主任 楊漢平教授
  工會有三方面的權利:
  1、 參與權,依〈條例〉表現在九個政策標準的制定上
  (1) 信息獲得權
  (2) 建議權
  (3) 協商權
  (4) 共決權--要有最低限度的一致,即達成一致才能制定政策標準,不能達成一
  致則暫停制定,不能將一方的意志強加于工會和單位。國外不經社保理事會同意,不上議會。
  2、 監督權:見〈條例〉第五十一條,是一種消極的權利,只有當政府或經辦機構未依法履行義務時,工會才行使該權利,主要表現為某種程度的交涉權、報告權(職工可能面臨工傷傷害、職業病危害時,應當向用人單位提出建議)
  3、 代表權和維護權,是一種積極權利,表現為第十七條,如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提出工
傷認定申請時,工會不需職工授權,即可代表之申請鑒定,表現為第二十條,應派出代表參加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十、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 胡仕浩
  1、與實踐的接軌,第五十二、五十三條,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的可訴性,工傷認定不作為民事案件受理,不等于不受理,在審判中,勞動能力鑒定是作為證據材料使用的。
  如果告社保經辦機構怎么辦?我們認定不屬于民事案件。
  〈條例〉中,工傷的情形有四種,如何運用,我們法院還在收集意見。
  2、權利與利益的平衡:工傷涉及到第三人的竟合問題,如上下班、同時之間造成傷害的。〈人身損害賠償討論〉第十三條有代表性的意見:
(1) 選擇其一,但許多學者認為難以選擇,勞動者對選擇后果的預測能力等。
(2) 交叉,高法傾向的意見:兼得、雙賠。勞動部總工會的意見:先工傷,原因有兩點,一是無過錯,二是有利于勞資和諧。

  十一、人民大學勞動法教授 黎建飛
  無過錯責任的含義在于,無論職業傷害責任在誰,都要由雇主負責。
  1、理論支撐是什么?
  2、工人是機械化生產的組成部分,如同維修機器一樣,要對工人進行維修。
  交通事故;日本案例,下班途中,由于歹徒襲擊受傷是工傷。因為上班離家至下班歸家都是因為工作。
  德國的規定:勞動者去銀行領工資受傷是工傷,德國工傷即因工作受到的傷害非常簡單,為什么要雇主負責?因為職工為雇主工作。工傷還包括上下班接送小孩中受到的傷害,體現了對勞動者的一種人性化保護。
  在工作期間,由于閃電,驚雷造成傷害,能否認定工傷?上班時間休息中,被汽車撞傷,能否認定工傷?由于高血壓發作被機器傷害,能否認定工傷?由于精神病發倒下被機器傷害,能否認定工傷?
  我認為,為什么不能認定工傷呢?都能認定!

下面是討論時間:

  原全國總工會處長 周萬玲:
  工傷保險是基于勞動關系產生,同時又與行政、民事有關。因此,我認為,〈條例〉明年一月就要實施了,許多問題急待思考。短期內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未參加工傷保險,其從未參加至參加有一個過程。這期間發生了爭議怎么處理?我認為,對之應有相應的司法解釋。工傷鑒定的爭議怎么處理?農民工的工傷,勞動局不給做鑒定。勞動局認為,該農民工雖在我區工作,但其所屬包工頭不在我區,不由我區做鑒定。對這類問題,我想,司法解釋應作出規定。勞動能力,工傷的鑒定不同于醫療事故鑒定,這個觀點應在我們的法院系統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統一認識。法律責任問題,應規定的更明確誰是執法主體,應如何追究。

  中山大學 魯英
  在廣東,女性職業病、工傷現象比較嚴重。我國勞動法領域應多關注女工問題。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王向前
  〈條例〉從某些重要權利看,確實有工會權利弱化的跡象。

〈條例〉第六條規定的工會參與權較之〈工會法〉的規定弱化了。維護工會應有的權利就是維護社會公正,征求意見缺乏力度且形式隨意。
〈條例〉中也有較之〈工會法〉更為明確有利之處。如第十七條,工會可代表勞動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五十三條規定了工傷爭議的解決,對工傷認定不服的,沒有賦予工會相應的權利。〈條例〉前后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社會保障方面的形式規定只有一條,單位欠社會保險費,沒有什么法律責任,有欠妥當。


  全國總工會 張偉處長
 〈條例〉是一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條例,體現了制度的連續性。
  工傷保險與其他社會保險相比較,特征是什么?
  1、 更突出而非效率優先。
  2、 費率規定原則不同。
  3、 工傷保險待遇更寬廣也更優厚。對比非國企職工的傷害。
  4、 突出了工會的地位。

  十二、林嘉教授總結發言:
  在今天的研討會上,來自立法、司法、行政和理論界的各位代表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發表了真知灼見,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也產生了很多思想上、觀點上的碰撞,會議獲得圓滿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推動了工傷保險法理論的研究和對實際問題的探討。

 (一)今天討論的焦點主要圍繞以下幾點:
  1、探討了工傷保險立法的必要性和意義,關于這一點,與會者達成了一致的共識。此外,特別討論了工傷保險立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如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問題,交通事故引發的賠償問題、工傷認定及傷殘鑒定問題、法律責任問題等,對于不斷完善工傷保險立法具體重要意義。
  2、討論了工傷保險法的理論問題,工傷保險的原則,工傷保險不同于其他社會保險的特點。
  3、討論了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關系。實際上涉及了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 勞動法社會保障法與民法的關系,是特別法或一般法的關系還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部門。
   (2) 有發言者從侵權法到社會保障法的發展來探討了工傷保險有關的法律問題,這是勞動法、社會保障法與民法最接近的一個領域之一,這是勞動法和民法學者所共同關注的,也是一個很具理論性的問題。
   (3) 就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的關系,有認為兩者互為獨立,沒有關聯性,工傷保險是政府責任問題,不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基礎,有認為不同的觀點。
   (4) 工傷賠償的競合問題,或選擇、或交叉或兼得。
  4、討論了工傷保險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5、探討了工會在工傷保險中的作用?
  6、工傷認定上,什么可以認定為工傷?

 (二)通過今天的會議,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問題受到了學術界、實務界和媒體愈來愈多的關注。過去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是冷門,學科發展比較落后,而現在在逐步升溫,已成為社會的熱點、法學研究的重點。
  2、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理論發展和立法完善必須靠理論界、實務界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3、在學術界里不怕爭論,不怕有不同的觀點,重要的是討論和觀點的碰撞,使大家能夠達成共識和對問題討論的興趣,以帶來學術的繁榮和進步。

  我們希望,中國人民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不斷推進中國的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理論和實務問題的研究。再次感謝今天與會的代表,特別是來自遠道的專家學者們,以及來自媒體的朋友們。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攝影:羅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袁恬怡

袁恬怡

執業證號:

13301201911085583

浙江圣港律師事務所

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袁恬怡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訴訟離婚起訴方可以全權委托代理嗎

2020-01-20

勞動仲裁需要哪些資料

2020-02-24

什么是涉外離婚?

2020-03-25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0-04-02

網購中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法

2020-04-08

八級傷殘如何賠償?

2020-04-11

醫療事故鑒定處理程序是什么

2020-04-22

房子有遺囑,過戶有依據

2020-04-26

婚前協議可以作為遺囑嗎

2020-04-26

民間小額借貸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0-04-27

勞動糾紛訴訟舉證責任

2020-04-28

夫妻共同債務應該如何界定?

2020-04-28

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如何確定?

2020-04-28

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標準有哪些?

2020-04-29

最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是怎么分割的?

2020-04-30

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0-04-30

微信轉賬記錄在民間借貸中作為合法有效證據的認定

2020-04-30

家庭暴力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05-01

婚外情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01

妻子懷孕期間丈夫出軌能夠離婚嗎?

2020-05-02

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提出離婚?

2020-05-03

離婚以后怎么樣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3

子女撫養權歸屬問題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0-05-04

未成年人證言的法律效力問題

2020-05-05

引誘容留賣淫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0-05-05

放火罪的認定

2020-05-05

普通債權人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2020-05-08

父母房產過戶以后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9

缺陷食品致人損害應當如何尋求救濟

2020-05-09

遭受家暴有必要保留證據嗎

2020-05-09

欠條和借條在時限上是有區別的

2020-05-09

夫妻婚前財產公證需要哪些財產?注意些什么?

2020-05-09

清算組成員可以是公司嗎

2020-05-10

法院訴訟離婚當事人舉證技巧要注意些什么?

2020-05-11

夫妻到法院離婚兩歲以下子女撫養權一般歸誰?

2020-05-11

什么是遺產繼承?遺產怎么繼承?

2020-05-11

拐賣婦女兒童罪,如何量刑

2020-05-11

身體受損卻未到達職業病標準,我該何去何從?

2020-05-12

見死不救違法嗎

2020-05-25

構成聚眾哄搶罪的要件

2020-05-12
法律常識 地區找律師 專業找律師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文成县| 金乡县| 中阳县| 永年县| 安图县| 广宁县| 凌海市| 彭水| 磐安县| 平原县| 饶平县| 区。| 桃园市| 环江| 新竹县| 黄骅市| 三河市| 舟曲县| 皋兰县| 千阳县| 水城县| 靖西县| 定结县| 江川县| 安顺市| 南澳县| 怀宁县| 太仆寺旗| 阿巴嘎旗| 乳源| 横山县| 防城港市| 建湖县| 西华县| 泰来县| 石林| 天全县| 巩义市| 安平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