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文件
京高法發[2010]第400號
關于印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
市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各區、縣人民法院,各鐵路運輸法院: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已經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次(總第265次)會議于2010年11月8日討論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報告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為正確適用法律,妥當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下稱《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的法律、司法解釋,結合我市審判實際,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一般規定
1、本指導意見所稱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患者一方認為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要求醫療機構承擔侵權責任而引起的民事糾紛。
患者一方,是指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患者、依法由患者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患者的近親屬。
2、患者一方與美容醫療機構及開設醫療美容科室的醫療機構之間發生的醫療美容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本指導意見處理。因在非醫療機構進行生活美容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按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處理。
二、訴辯事由
3、患者一方因發生醫療損害而起訴要求醫療機構承擔侵權責任的,以其就診的醫療機構為被告。
患者一方認為損害是由兩個以上的醫療機構造成的,可以兩個以上的醫療機構為共同被告。
4、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一方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第43條及第59條的規定同時起訴產品生產者、產品銷售者以及醫療機構要求賠償。
患者一方僅起訴部分責任主體,人民法院可以依被訴責任主體的申請追加未被起訴的其他責任主體為案件的當事人。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追加當事人。
5、因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一方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第59條的規定起訴血液提供機構及醫療機構要求賠償。
患者一方僅起訴血液提供機構或者僅起訴醫療機構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血液提供機構或醫療機構的申請追加未被起訴的另一方為案件的當事人。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追加當事人。
6、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診療規范對患者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導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檢查費用,患者一方有權要求醫療機構退還。造成其他損害后果的,患者一方有權要求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三、舉證責任
7、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訴訟中,患者一方應當首先證明其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關系并發生醫療損害。醫療機構應當提交病歷及相關資料說明相應的診療過程。
交費單、掛號單等診療憑證及病歷、出院證明等證據可以用于證明醫療關系存在。患者一方提供不出上述證據,但有其他證據能證明醫療行為存在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存在醫療關系。
8、對于醫療產品損害以外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患者一方認為醫療機構有醫療過錯,以及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機構是否履行了向患者一方說明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的義務,由醫療機構承擔舉證責任。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病歷記載、知情同意書等證據進行綜合認定。
9、發生醫療損害,患者能夠證明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對于上述情形,人民法院在必要時應依職權調查取證。
10、醫療產品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由患者一方對產品缺陷、損害結果、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因輸入的血液是否合格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由患者一方對血液不合格、損害結果、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11、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醫療機構對《侵權責任法》第60條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12、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訴訟中,當事人應提交由其保管的所有涉案病歷資料。
醫療機構提交的客觀性病歷資料與主觀性病歷資料均為證據材料。
13、當事人對病歷資料及其他進行醫療損害鑒定所需的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有異議的,應當由人民法院先行組織雙方當事人舉證、質證。人民法院應根據舉證、質證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查。
經審查,病歷資料存在瑕疵的,人民法院應通過咨詢專家、委托文件檢驗、病歷評估或由鑒定專家作初步判斷來認定瑕疵病歷是否對鑒定有實質性影響。如果沒有實質性影響,則仍可繼續進行鑒定,但瑕疵病歷部分不能作為鑒定依據;如果有實質性影響,造成鑒定無法客觀進行的,則應終止鑒定。
14、當事人遺失、涂改、搶奪病歷,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改變病歷資料的內容,導致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明或有無過錯無法認定的,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15、一方當事人對對方保存或控制的病歷的真實性、完整性有異議的,應當明確提出異議內容,并說明理由。
當事人提出合理質疑的,由保存或控制病歷的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解釋證明。
16、患者就醫后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醫療機構未要求患者一方進行尸檢,導致無法查明死亡原因,并致使無法認定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或醫療機構有無過錯的,醫療機構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醫療機構要求患者一方協助進行尸檢,但因患者一方的原因未進行尸檢,導致無法查明死亡原因,并致使無法認定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或醫療機構有無過錯的,患者一方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四、醫療損害鑒定
17、對下列醫療專門性問題,當事人雙方有權申請進行醫療損害鑒定:
(1)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有無過錯;
(2)醫療機構是否盡到告知義務;
(3)醫療機構是否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4)醫療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5)醫療過錯行為在損害結果中的責任程度;
(6)人體損傷殘疾程度;
(7)其他專門性問題。
18、人民法院認為需要委托醫療損害鑒定的,一般應要求患者一方申請鑒定。患者一方申請鑒定的,患者一方和醫療機構均應當提交鑒定所需的病歷資料。
19、當事人申請鑒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依職權委托醫療損害鑒定。
20、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決定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及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組織鑒定。
21、人民法院委托進行醫療損害責任過錯鑒定的,應當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司法鑒定工作的相關規定,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鑒定機構組織鑒定。
在國家有關部門關于醫療損害鑒定的新規定頒布之前,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各區、縣醫學會或北京醫學會組織進行醫療損害責任技術鑒定。
22、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同意、不配合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23、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審判人員,可以參加涉案醫療鑒定會,并可以就有關問題向鑒定專家詢問。
24、當事人一方申請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鑒定費由該當事人預交;人民法院依職權委托醫療損害鑒定的,鑒定費由雙方當事人預交。
25、人民法院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對涉及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準的問題,應統一適用北京司法鑒定業協會制定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標準(試行)》。
26、對有缺陷的醫療損害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醫療損害鑒定結論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重新鑒定。
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27、醫療損害鑒定文書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醫療損害鑒定文書經法庭質證確認后,具有證據效力。
28、醫療產品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對醫療產品是否存在缺陷需要委托檢測的,人民法院應委托具有相應資格的機構進行醫療產品質量檢測。
因輸入的血液是否合格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就輸入的血液是否合格具備檢測條件的,人民法院應委托具有相應資格的機構進行檢測。
五、案件審理
29、人民法院判斷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是否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應以醫療行為發生當時的醫療水平為標準,還應當適當考慮地區、醫療機構資質、醫務人員資質等因素。
30、患者一方在訴訟中對個別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有異議并提供了支持其異議的初步理由和證據,可以要求醫療機構提供該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證書。但是,患者一方要求醫療機構提供病歷資料中出現的所有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證書的,受訴法院不予支持。
31、患者有損害,醫療機構能夠證明由于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而發生醫療意外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2、對于醫療產品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患者一方同時起訴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醫療機構時,如果患者一方的賠償請求得到支持,人民法院可以判決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醫療機構對患者一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不負最終責任的當事人在承擔了賠償責任之后,可以依法向承擔最終責任的其他當事人進行追償。
33、因輸入的血液是否合格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患者一方同時起訴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時,如果患者一方的賠償請求得到支持,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對患者一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不負最終責任的當事人在承擔了賠償責任之后,可以依法向承擔最終責任的其他當事人進行追償。
34、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公平分擔損失的原則,確定由醫療機構和血液提供機構給予患者一定的補償。
六、賠償責任
35、確定醫療損害賠償,應統一適用《侵權責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關于賠償范圍和標準的各項規定。
36、確定醫療損害賠償數額,應當綜合考慮醫療過錯行為在損害結果中的責任程度、損害結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以及醫療科學發展水平、醫療風險狀況等因素。
37、確定醫療損害賠償費用,如受害人有被扶養人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的規定,將被扶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
受害人沒有被扶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前述司法解釋第25條和第29條的規定計算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
38、有下列情形之一,應認定醫療機構未盡到告知義務:
(1)對患者施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醫務人員未告知醫療風險和替代醫療方案并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
(2)醫務人員未向患者告知,導致患者在使用醫療產品方面出現錯誤;
(3)醫務人員未向患者告知,導致患者在進行功能恢復鍛煉等方面出現錯誤;
(4)對患者施行其他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后果的診療活動,未告知醫療風險。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的,可以認定醫療機構未違反告知義務。
39、未盡告知義務,損害患者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等人身及財產權利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未盡告知義務,僅損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而未損害患者人身、財產權利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40、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有權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5條、第22條的規定要求醫療機構承擔停止侵害、賠償精神損害等侵權責任。
41、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對預期可能發生的損失已一并作出處理的,當事人不得再行起訴,但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除外。
生效裁判對預期可能發生的損失未作處理的,患者因同一醫療損害發生新的損失后,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七、附則
42、《侵權責任法》施行后發生的醫療行為引起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侵權責任法》及其他法律、司法解釋和本指導意見的規定。《侵權責任法》施行前發生的醫療行為引起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京高法發[2005]157號)的規定。
醫療行為發生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前,但損害結果出現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后,以及醫療行為和損害結果均發生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后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侵權責任法》及其他法律、司法解釋以及本指導意見的規定。
43、本指導意見自下發之日起施行。本指導意見的具體內容與法律和司法解釋不一致的,本指導意見的相關內容不予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題詞:民事審判損害賠償 指導意見 通知 (共印200份)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
2010年11月18日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時公租房怎么分?
2020-01-14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可申請撤銷
2020-03-05離婚后財產糾紛怎么處理
2020-03-20什么是互聯網庭審?
2020-03-23危險駕駛罪如何認定
2020-03-31如何在仲裁中提起答辯及反請求
2020-04-11處理電器產品的質量糾紛
2020-04-15如何處理重大醫療過失行為
2020-04-15簽完合同卻不讓你保留原件,此處需謹慎!
2020-04-17單位受賄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2020-04-27實踐中夫妻個人債務和共同債務咋區分?
2020-04-28搶劫罪的認定和標準
2020-04-28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咋區分?
2020-04-29消費時受到傷害,商家是否有責任?
2020-04-30離婚訴訟中當事人需要注意哪些舉證技巧?
2020-05-01離婚案件中偷拍偷錄能作證據嗎?
2020-05-01非婚生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1食品過期賠償額標準是什么
2020-05-01婚后繼承財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1可以擅自變更孩子撫養權嗎?
2020-05-012020單方起訴離婚的程序怎么走?
2020-05-03婚姻法子女探望權的中止條件有哪些?
2020-05-03復婚手續如何辦理?沒有離婚證可以嗎?
2020-05-05“小偷小摸”會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5私自挖礦,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6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怎么收費?
2020-05-08離婚如何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債務?
2020-05-09簽訂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內容
2020-05-09車禍造成二人死亡如何賠償
2020-05-09起訴不還錢客戶怎么操作
2020-05-09一直不簽拆遷補償協議會被強拆嗎?
2020-05-12醫院不配合醫療事故鑒定怎么辦和誰有資格鑒定醫療事故?
2020-05-12合同單方終止的情形有哪些?
2020-05-13公司詐騙員工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13發生醫療事故精神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05-13年利息百分之30是否合法
2020-05-13恐怖犯罪是否屬于危害國家安全罪
2020-05-14離婚后保險金該如何分割
2020-05-15收購公司股份的成與敗
2020-05-15農村征地未批先占,何處維權?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