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局:
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等五部門《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糧財[2004]125號)下發后,各地糧食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加快了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步伐,涌現出了一批改革的典型單位,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
山東省萊州市積極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在妥善處理糧食企業歷史包袱的基礎上,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大力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保證糧食安全的新路子。根據溫家寶總理3月7日在《國家糧食局關于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調查報告》上“可將萊州的經驗印發糧食部門參閱”的重要批示,現將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典型經驗材料印發給你們,請你們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認真學習借鑒。
國家糧食局
二○○五年三月十六日
化解難題 糧食安全 農民增收 企業發展——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成效顯著
近幾年來,山東省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在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有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妥善處理 “老人、老糧、老帳”(以下簡稱“三老”),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大力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糧食安全、下崗分流人員實現再就業的道路。據當地糧食部門統計, 2002年至2004年國有糧食企業通過糧食訂單,引導農民生產優質糧食,幫助農民增收6000多萬元。同時,國有糧食企業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利潤1360萬元。
一、采取多種方式,妥善處理“三老”問題
2001年底,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1998年以前的保護價(含定購價)老糧食庫存7.1萬噸;經清理認定的糧食財務虧損掛帳1779萬元,糧食政策性潛虧4300多萬元;職工1800多人。在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化解了“三老”難題。
一是妥善分流安置企業富余職工。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根據糧食經營量定崗定員,擇優選聘466人上崗,其余人員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分流并妥善安置。在職工自愿的基礎上,為167人辦理了內部退養手續,與500多名職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在農村,組織下崗職工150多人辦起了自負盈虧的農村糧食服務社;在城鎮,開發新的經營網點,安置下崗職工250多人從事第三產業;通過組建股份制公司,使分流人員300多人實現了再就業;鼓勵職工開辟新的就業門路,自找新的就業崗位。由于工作細致、周到,國有糧食企業富余職工1400多人得到了妥善安置,沒有出現職工上訪的群體事件,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是妥善處理保護價(含定購價)老庫存糧食。2002年4月,萊州市政府抓住當時小麥市場行情較好的時機,適時出臺了處理保護價(含定購價)老庫存糧食的措施。一方面,市財政補貼糧食價差225.7萬元,將老庫存糧食輪出,購進新糧3.3萬噸,轉入地方儲備糧;另一方面,市財政補貼糧食費用和價差645.4萬元,銷售老庫存糧食3.8萬噸。當年就將價值8346萬元保護價(含定購價)老庫存糧食7.1萬噸全部處理完畢。
三是妥善處理糧食財務虧損掛帳。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998年5月31日以前的糧食財務虧損掛帳,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實行停息掛帳。對1998年6月1日以后至2004年5月31日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之前的新增糧食財務虧損掛帳進行了全面清理。
二、落實地方儲備糧制度,確保地方糧食安全
萊州市政府把確保地方糧食安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地方儲備糧制度。主要作法是:
藏糧于倉。市政府根據糧食銷區要保證6個月地方糧食儲備的規定,確定了3.3萬噸地方儲備糧的規模。2002年,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購進新糧3.3萬噸,指定專倉儲存,專帳管理,專人負責,保證了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藏糧于田。萊州市現有人口87萬人,按年人均擁有糧食400公斤計算,市政府決定保證地方糧食安全的年糧食產量為35萬噸。市政府認為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不能簡單理解為壓縮糧食種植面積,要有足夠的糧食生產能力,保證地方糧食安全。因此,全市劃定30萬畝噸糧田作為基本糧田,并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近3年來全市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成農田基本水利工程項目4000多個,擴大改善灌溉面積18萬畝。
藏糧于民。市政府針對農民有儲糧的習慣,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農民戶戶儲糧。目前,全市24萬個農戶儲糧20多萬噸,戶均儲糧1000公斤左右。
三、推進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001年底,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有72個,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帳面資產只有1.9億元。2002年以來,全市加大了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力度。目前,國有糧食企業只有2個,一個是國有獨資的糧食購銷企業,另一個是國有控股的糧食經營企業。通過改革,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國有資產實現了增值,2004年底實有優良資產2.8億元。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組建國有獨資的糧食購銷企業——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承擔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等糧食政策性業務。將原29個糧管所、1個直屬庫、1個面粉廠、1個食品廠以及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等33個國有糧食企業,整合成集團化的糧食收儲管理中心。同時,按照市內經濟區劃,重新組成18個糧食收儲站、2個工廠,作為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的二級單位,實行報帳制。由此,改變了過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原糧、賣原糧”的一元經營方式,實現了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多元經營方式,充分發揮了企業整體優勢。
改革國有糧食附營企業。對26個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其中:1個優良資產多、投資回報率高的企業實行了國有控股;25個企業國有資本全部退出,進行民營股份制改造。對地處市區、關停多年的2個食品企業,通過招商引資,由香港宏發食品集團公司租賃使用。另外,對1個經營管理不善、資不抵債的企業,依法進行了破產。
四、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民和企業雙贏
萊州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通過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將經營范圍向糧食生產、加工和物流延伸,企業在改革中發展壯大。同時,農民通過糧食訂單,增加了收入。
(一)建立糧食產業化協會,為農民提供生產和銷售服務。2001年成立了以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作為發起人的糧食產業化協會。協會為非盈利、生產和貿易型的組織,種糧大戶自愿參加。農科部門為協會提供科技保障,農發行、財政提供收購資金支持。協會為會員農戶提供“五統一”服務,即統一優質糧食成片規模種植、統一供應良種、統一指導田間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糧食訂單收購。為了方便種糧農民,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還在全市153個種糧大村設立了農民糧食服務社,開展糧食“四代”(代購、代銷、代存、代兌換)和農用物資配送業務。目前,協會在市內各鎮(街道辦事處)設立了12個分會,有種糧大戶會員10360個,會員經營糧田面積20多萬畝,占全市糧田面積80%以上。
(二)與農民簽訂糧食訂單,引導農民生產市場暢銷的優質糧食品種,增加農民收入。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作為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與農民簽訂糧食收購訂單,指導農民種植優質小麥,優質小麥收購價格高于普通小麥價格的10%.農民在種植小麥前就基本鎖定了糧食生產的數量和價格,規避了一家一戶農民生產糧食的市場風險,種上了“放心糧、增收糧”。企業因有糧食收購訂單作保證,得到了穩定可靠的糧源,也有了“效益糧”。2001年至2003年,糧食訂單履約率100%.2004年,由于受糧食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惜售,糧食訂單履約率也在80%以上。近4年來,訂單收購農民優質小麥30萬噸,每公斤優質小麥價格高于普通小麥市場價格0.10元左右,僅價格差價一項,累計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三)開拓糧食市場,發展糧食加工和糧食物流業,實現企業盈利。近幾年來,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主動外出推銷糧食,依靠誠信和優質糧食,與北京、廣東、福建、上海等糧食主銷區的50多家大型用糧企業簽訂長期糧食銷售合同,然后通過協會與農民簽訂糧食收購訂單,建立了穩定的糧食購銷關系。2002年至2004年,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糧食購銷量累計74萬噸,實現利潤766萬元,很好地發揮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
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市糧食收儲管理中心還投資糧食加工業和物流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近3年來投資700多萬元,對所屬的寶洋面粉廠、民生食品廠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后,2個工廠的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產量成倍增長,生產的品種由5個增加到20多個,糧食加工轉化后年增值800多萬元,生產的各種專用面粉、食品深受城鄉居民喜愛,占領了當地市場。為推動糧食物流業發展,投資1600多萬元在萊州灣修建了海廟港糧食專用碼頭,建成了倉容1.2萬噸立筒庫,配備了散糧專用汽車,港口糧食年周轉量60萬噸。市內糧食調運、集并、儲存基本實現了“四散” 化(散裝、散卸、散運、散存),近2年來調運糧食18萬噸,與傳統的包裝調運相比,節約運雜費300多萬元。
從萊州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情況看,改革進展順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除了糧食部門的自身努力外,還得益于市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一是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掛帥的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二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大力支持。財政部門在地方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每年足額配齊糧食風險基金,及時撥付給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同時,財政部門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提供擔保,爭取農發行貸款,基本解決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資金問題。社會保障部門將國有糧食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統一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為職工分流安置提供了有利條件。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有糧食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減免稅費的各項優惠政策,促進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于07年預算執行情況與08年預算的決議
2008-03-1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
1999-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
2010-09-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
2010-01-19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采取綜合措施對耐火粘土螢石的開采和生產進行控制的通知
2010-01-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免人員
2009-09-20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及周邊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
2008-10-15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2008-01-13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暫行辦法
2007-05-25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200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