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加快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使護理工作適應醫學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我部組織制定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并將實施方案及時報我部。
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
二十一世紀初葉是我國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弊o理是以維護和促進健康、減輕痛苦、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人民群眾健康提供服務的工作。護理工作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醫學技術進步的形勢,促進護理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高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護理事業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主要表現在:
(一)護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領域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截至2004年底,護士數量發展至130.78萬名,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29.8%.護士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25.6%,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廣大護理工作者在醫療衛生戰線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辛勤工作、勤勉敬業、銳意進取,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刻,護理工作者勇于沖在最前線,不顧個人安危,不畏艱險,忠誠地履行救死扶傷、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責任,彰顯了廣大護理工作者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職業風貌。
(二)護理理念、工作內涵、專業技術和服務領域得到一定發展。
現代醫學模式和新的健康觀念對護理理念產生了深刻影響,豐富了護理工作內涵。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診療效果為目標,滿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發展的方向。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高新技術在診療工作中的運用,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護理在急危重癥、疑難癥患者的救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護理服務不斷向家庭、社區延伸,家庭護理、臨終關懷、老年護理、日間病房等多樣化的社區護理服務有所發展。
(三)護理教育發展迅速。
自1983年我國恢復高等護理教育以來,護理教育從單一層次的中等護理教育逐步轉向為中專、大專、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層次的護理教育體系,為提高護士隊伍素質奠定了基礎。
(四)護理管理得到加強。
為保證護士隊伍基本素質,保障護理質量和病人安全,衛生部于1993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建立了護士執業準入制度。各級各類醫院在健全護理管理組織體系,完善護理工作制度、工作標準和規范,建立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成績顯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護理工作與醫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存在差距,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逐步解決。
?。ㄒ唬┳o士隊伍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
一方面,醫療機構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數量少,由于臨床護士數量不足,護理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突出。據衛生部對全國400多所醫院的調查,病房護士與床位比平均為0.33:1,95%以上醫院住院病人的生活護理工作依靠家屬或者護工承擔。有的醫院為降低護士人力成本,以臨時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護士,嚴重影響了護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另一方面,護士的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能力與臨床醫療技術發展和人民群眾多元化健康服務的需求存在差距,護士的專業化發展與臨床醫學相比相對滯后。
(二)臨床護理工作需要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專業技術水平。
目前,臨床護理工作與患者需要、臨床診療工作要求存在差距:一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尚未很好地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臨床護理工作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全面、不主動、不到位的問題,與患者和臨床工作需求存在差距;二是護理的專業技術水平需要適應診療技術的發展,對疑難癥、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護理工作領域需要進一步拓展,向家庭、社區和社會延伸。
(三)護理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需要提高。
護理管理工作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護理管理的職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醫院護理管理工作需要圍繞保障患者安全、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主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證臨床護理質量。二是護理管理人員職責需要根據組織層次科學劃分和界定,建立責、權、利統一的護理管理組織體系,優化組合,提高效率。三是缺乏科學有效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以客觀、全面地反映和促進臨床護理質量。我國護理管理人員大部分是從臨床護士中選拔到管理崗位,管理素質和工作能力需要有新的提高。
(四)護理教育需要進一步發展和規范。
護理教育的發展是建設高水平護士隊伍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護理教育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社會經濟、醫學科學和護理專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仍存在差距:一是護理教育的層次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二是護理教學的辦學質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統、規范的護士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四是缺乏針對臨床護理工作需要,對??谱o理崗位和護理管理崗位護士的規范化培訓。
二、護理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策略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全民族健康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不斷增長,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務以獲得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同時,醫學模式的轉變豐富了醫療衛生服務的內涵,高新技術成果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促進了診療技術的發展。這些都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對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作用與功能、護理服務理念、工作內涵、服務模式以及護理專業人員素質、能力和技術水平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ㄒ唬┲笇枷?/p>
堅持護理工作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宗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事業發展道路,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推進護理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適應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ǘ┗静呗?/p>
1、統籌規劃,分級負責。衛生部負責制定護理事業發展的總體
規劃、配套政策,進行業務指導和實施情況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
2、全面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護理事業發展,重點是遵循“增加總量,調整結構”的原則,加強對臨床一線護士人力資源的管理;遵循“鞏固基礎,提高水平”的原則,在保證臨床基礎護理質量的基礎上,以提高臨床若干專科領域的護理技術水平為著力點,培養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促進護理工作的專業化發展。
3、依法執業,科學管理。宏觀層面要制定和完善護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評價標準;微觀層面,要完善醫院護理管理體制,創新工作機制,建設職責明確、責權統一、管理到位、監督有力的護理管理體系,提高科學化護理管理水平。
4、拓展服務,面向社會。發展護理事業,核心在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以健康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拓展工作內涵,大力發展立足于社區和家庭的老年護理、慢性病護理、臨終關懷等護理服務,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5、規范培養,形成體系。針對護理專業的特點和對護士知識、技術和能力的要求,改革和發展護理教育,建立和完善包括崗前培訓、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在內的終身教育體系,形成適合護理工作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規劃目標和任務
?。ㄒ唬┛偰繕?/p>
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拓展護理服務,加強護理管理,規范護理教育,促進護理事業與社會經濟和醫學技術的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二)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
1、依法加強護士隊伍建設,維護護士合法權益。
頒布實施《護士管理條例》,完善護士準入制度,加強護士隊伍
建設,明確護士的權利、義務和執業規則,維護護士合法權益,明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在護士的使用、培養、待遇和管理方面的責任。
2、增加臨床一線護士總量,實現護士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根據診療技術的發展和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設置護理崗位,統籌護士人力資源,保證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配備,扭轉目前醫院臨床一線護士缺編的狀況。
到2007年,全國的三級醫院的編制護士應達到護士的配備標準;到2010年,全國85%的二級醫院的編制護士應達到護士的配備標準。
各級各類醫院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編制標準的基礎上,遵循以人為本、能級對應、結構合理、動態調整的原則,按照護理崗位的任務、所需業務技術水平、實際護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學配置護士,逐步在醫院實施以實際護理工作需要為基礎的護士配置方法,加強對護士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
3、合理調整臨床護士隊伍結構,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
根據臨床護理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技術水平要求,調整護士隊伍結構。將護理崗位工作職責、技術要求與護士的分層次管理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不同層次護士的作用。
逐步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到2010年,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30%,三級醫院工作的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50%,二級醫院工作的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30%.
4、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醫院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貫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護理專業技術服務,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正確實施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護理服務,提供康復和健康指導,保障病人安全和護理工作質量。
建立醫院內部護理質量管理與外部護理質量評價相結合的機制,明確護理崗位職責,完善工作標準、技術規范,建立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開展對醫院的護理質量評價工作。2005年,衛生部頒布了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南,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并開展評價工作。
到2007年,全國85%的三級醫院應達到評價標準;到2010年,全國100%的三級醫院應達到評價標準,85%的二級醫院應達到評價標準。
5、根據臨床專科護理領域的工作需要,有計劃地培養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建立和發展臨床專業護士。
2005年至2010年內,分步驟在重點臨床專科護理領域,包括:重癥監護、急診急救、器官移植、手術室護理、腫瘤病人護理等??谱o理領域開展專業護士培訓,培養一批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護士隊伍專業技術水平。
6、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加強醫院護理管理工作,推動護理管理體制的完善和機制創新,建設職責明確,權責統一,層級合理,管理到位,監管有力的護理管理體系。重點加強三級綜合醫院護理管理體制建設,發揮三級綜合醫院示范作用。
加強護理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并實施護理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制度,開展對護理管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盡快培養一支既精通護理業務又具備科學管理知識、能力的護理管理隊伍。2006年,衛生部組織制定全國醫院護理管理人員崗位培訓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材,確定培訓基地,制定培訓計劃,并負責培訓各省三級醫院護理部主任和師資骨干隊伍,到2010年,全國100%的三級醫院護理部主任完成崗位培訓。各省制定本地區護理管理人員培訓計劃,開展培訓工作,到2010年,全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省內培訓工作。
7、發展社區護理,拓展護理服務。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大力發揮護理服務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區人群健康服務需要的多樣化護理服務。社區護理服務應當關注老齡人口、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患者、殘障人群、婦女和兒童的護理服務需求,豐富服務內涵,創新服務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貼近生活的護理服務。
提高社區護士隊伍的業務素質。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護士規范化崗位培訓制度,依托高等醫學院校,開展社區護理繼續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區與醫院之間的護理業務協作關系,發揮醫院的護理專業技術力量,對社區護士進行經常性的業務指導。
8、推進護理教育改革與發展。
進一步調整護理教育的層次結構。到2010年,各層次護理教育的招生數量比例應達到中專占50%、大專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結構目標。
以適應護理工作發展趨勢、密切結合實際工作需要為目標,加快護理教育的教學改革。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在護理基礎課程設置中,增加社會學、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美學、禮儀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知識的比重;在專業知識中,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知識、康復指導、保健、老年護理、心理護理等內容;在能力方面,注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9、發展中醫護理。
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
10、加強護理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護理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國外的護理服務理念、專業技術經驗、教育和管理模式,積極爭取國際社會在護理人才培養、業務技術、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
四、保障措施
?。ㄒ唬┨岣哒J識,加強領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將護理工作納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整體框架中同步、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對護理工作的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依據本《規劃綱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
(二)以點帶面,推動落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組織實施《規劃綱要》的過程中,要注重抓示范點的建設,發揮示范點的指導作用,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帶動本地區護理工作分步驟達到《規劃綱要》的各項目標。
?。ㄈ┘訌娊涣?,共同提高。加強各省、各地區間護理工作的交流,建立協作機制和年會制度,發揮東部地區資源優勢,帶動和促進西部地區護理工作的發展。
?。ㄋ模┘訌姸綄?,保證效果。衛生部負責制定《規劃綱要》評價指標體系及工作程序、方法,對各地實施情況進行督導評估,針對《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對有關內容進行修正、調整和補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年度評價和總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
2012-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修正)
2013-10-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四十五號
2013-0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的決定
2010-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分別按土地管理法處理)
1992-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9-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關于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