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十五”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7 · 4003人看過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和搞好信息服務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和要求,從2001年起,農業部啟動“‘十五’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信息服務行動計劃”)。

  一、目標任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在網絡建設上,構建了以農業部信息中心為龍頭、連接31個省(區、市)農口部門的信息平臺,網絡建設及數據庫、應用軟件開發取得了一定成效;覆蓋農村經濟領域的多條信息采集渠道初具雛形,信息的整理、分析、發布逐步向制度化、標準化的方向邁進;不少地方農口部門積極開展市場信息服務,服務網絡已開始向鄉鎮、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以及經營大戶延伸。各種新聞媒體發揮各自優勢,在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為農村市場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

  面對農業進入新階段和我國即將加入WTO的新形勢,農村市場信息服務工作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一是發揮新聞媒體在市場信息服務方面的作用不夠,信息發布、傳播的覆蓋面窄,信息到農民手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沒有解決好。二是在信息結構上,直接為市場、農民服務的市場供求、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不能滿足需要。三是信息體系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用于硬件建設、網絡運行、軟件開發和信息采集發布的資金嚴重短缺,信息處理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四是信息采集的覆蓋面不夠廣泛,采集標準不夠規范,信息資源開發相對滯后。針對上述問題,農業部在全國啟動“信息服務行動計劃”,以期在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的工作中統一目標,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技術標準,集中資金,使報刊、電視、廣播、信息互聯網絡、農民信息員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互支撐,形成合力,提高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水平。

  “信息服務行動計劃”立足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基本建立起覆蓋全國省、市、縣、大多數鄉鎮以及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發揮各級新聞媒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作用,加大農村市場信息的傳播力度;建立一支農村信息員隊伍,健全鄉(鎮)、村兩級信息傳播網絡。通過新聞媒體、農業信息網、農廣校、農村信息員隊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密切合作,形成橫向相連、縱向貫通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通過"抓窗口,抓龍頭,抓資源,抓延伸,抓隊伍",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發布、服務于一體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使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滯后的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

  二、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建設優勢互補的農村市場信息發布窗口

  組織中國農業影視中心、農民日報社、中國鄉鎮企業報社、中國農機安全報社、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單位,加大農村市場信息發布力度,最大限度地擴大信息覆蓋面。

  1.增加中央電視臺第七套農業節目農村市場信息播出時間。每天在中央電視臺第七套農業節目中安排1個半小時以上的信息專題節目,主要播放價格、供求、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內容。中央電視臺對第七套節目改版后,每天的信息專題節目至少增加到2個小時以上。要努力爭取農業和農村經濟電視專用頻道。

  2.建立報刊信息專版、專欄。《農民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在正常發布綜合信息的基礎上,要開辟農村市場信息專版或專欄。加大《農產品市場周刊》的信息容量,每期產銷信息不低于300條,在《農村工作通訊》開辟"信息廣場"專欄,在《農民文摘》開辟"市場信息"專欄,提供各種主要農產品產銷趨勢、行情分析及各地結構調整的成功經驗等信息。

  3.開發利用農廣校信息傳播系統。充分發揮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科技教育培訓、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加快建設覆蓋全國2700多所農廣校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培訓網絡,進行實時直播的、交互式的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信息傳播。利用農廣校700多萬在校及畢業的學員,擴大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開發利用中央農廣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媒體資源,增強農業教育、農業實用技術、農業科技等節目的開發制作能力,增加播出時段。

  4.省、地(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信息發布窗口,強化信息發布工作。

  三、切實推進中國農業信息網建設

  1.把中國農業信息網做大做強。把中國農業信息網建成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信息網,使之成為具有較強凝聚力和信息集散力的國家農業核心網站。

  實施網上信息聯播,實現全國農業信息網站聯網運行。從今年下半年起,開展供求信息一站式聯網服務,即供求信息在聯網的一個網站登載,全國各網站同時發布,各地對該供求信息的反饋直接返回該站,由該站負責后續服務。

  部系統的18個專業網,要逐步實現農情調度、品種審定、驗證登記等的網絡自動化管理。

  2.建設農業指揮調度衛星通訊系統。通過雙向的衛星專網,首先使部與省農業管理部門之間實現廣域互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形成高效、通暢、安全的政府信息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建設覆蓋地(市)、縣的衛星多媒體寬帶傳播網,實現數據和視頻的單向高速廣播(DVB),使之成為農村市場信息傳播的骨干網絡。積極進行建立全國農業信息服務呼叫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3.開發全國統一的應用軟件系統。根據全國統一的網絡技術標準,研究開發全國上下一致、標準統一,具有信息采集、存儲、分析預測、傳輸、發布以及便捷的查詢檢索功能的農業信息應用軟件系統。

  四、開發整合農村市場信息資源

  農業系統現有33條信息采集渠道,8000多個信息采集點。針對布點不盡規范,標準不夠統一,信息采集指標體系不完善的狀況,按照農村市場經濟要求進行整合與開發。

  1.整合農村市場信息資源。以現有農業系統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點為基礎,形成統一規范的市場供求與價格、科技、政策、生產、資源環境等信息采集系統。調整信息結構,重點加強農村市場供求與價格、農業科技等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拓寬信息收集渠道,擴大信息量。統一信息采集標準,改進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資源的采集能力和統一管理利用水平。

  2.建立農村市場信息分析預測系統。加強信息資源的加工、整理、分析,組織開展對農產品主要品種國際國內市場行情、產銷形勢的分析預測。重點建設糧食安全早期預警系統和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畜產品、水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分析預測系統。

  3.建設農村市場信息大型數據庫。農業部與省、地(市)、縣各級農業部門共同開發,建設全國農村市場信息數據庫,重點建設政策法規、農產品供求、市場價格、實用技術、農產品貿易等數據庫。部、省及地(市)以下各級數據庫無論縱向、橫向之間,要能做到聯網運行、資源共享。

  五、積極推進省、地(市)、縣信息平臺和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

  按照農業部制定的網絡技術標準,在全國各省(區、市)、地(市)、縣,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平臺,實現與農業部信息中心互聯互通。努力將信息服務網絡向重點鄉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延伸。

  計劃到2001年底,完善31個省級信息網絡平臺,建設2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約400~500個);到2002年底,再建設40~5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在2003年以后的2~3年,陸續完成其余30~4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地(市)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度,由各地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市)和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凡有條件和工作基礎的,可以建成內部網及獨立域名網站;條件不具備的或省級網絡功能較強可提供虛擬主頁服務的,地(市)和縣級可不建內部網及獨立域名網站,但都要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中心或開展相關服務。

  要加大信息網絡向鄉鎮延伸的力度。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建設要本著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逐步完善的原則,采取邊培訓、邊推廣的辦法,成熟一批,發展一批。根據一些地方的做法,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可以依托鄉鎮農經站、農技服務站等部門。有條件的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要力爭做到“六個一”的要求,即:有一間房子,有一套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有一條電話專線,有1-2名專職或兼職人員,有一套組織(隊伍)網絡,有一套管理和服務制度。鄉鎮經濟信息服務站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不要追求形式。

  六、抓好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和培訓

  在農村市場信息網絡向縣和鄉鎮延伸的同時,要重點抓好組織(隊伍)網絡的延伸。要充分發揮縣、鄉農技推廣站、農經站和農廣校學員的作用,聯合其他涉農部門,依靠村組干部、農村經紀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形成“進村入戶”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組織(隊伍)網絡,徹底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把信息及時傳播到農民手里。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建立至少15萬人的農村信息員隊伍。

  要切實抓好從事信息服務人員及農村信息員的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由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組織制定農村信息員崗位規范和要求。各省(區、市)要建立農村信息員登記、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制度,并抓緊編寫信息服務工作手冊及培訓教材。通過農廣校遠程教育培訓、中國農業信息網在線培訓和省、地(市)、縣逐級培訓等形式,對各級信息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發給由農業部統一印制的農村信息員崗位證書。

  七、切實加強領導,強化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工作領域新,工作難度大,必須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農業部成立了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對全國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進行規劃、指導和監督檢查。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確定一名廳局級干部具體分管。各地要按照農業部 “信息服務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結合本地實際細化目標任務和重點,精心組織實施。

  2.切實加強技術指導。在農業部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由部信息中心對整個農村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提出統一的技術指導意見,制定統一、開放的網絡技術標準,重點是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軟件的標準。以利于形成一種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便于農業部信息中樞能夠進行有效調控,地方各個網站及使用終端能夠靈活地分散運行,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

  3.多渠道籌集資金。“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計劃部門的支持,建設資金應列入各級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專項預算,加大對該項工作的資金投入。要注意引導各類公司、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大戶投資信息服務事業。在資金投入上,中央負責本級和對省級、部分試點地區的引導性支持;省負責本級和對縣、鄉鎮延伸試點的補助;縣負責本級和對鄉鎮的補助;鄉鎮、產業化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主要靠自己的力量發展。

  4.切實加強項目管理。為確保“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有序、高效實施,必須健全工作制度。要建立項目專家論證評審制度,保證項目建設的科學性;建立項目立項審批制度,防止項目建設的盲目性;建立項目評估、檢查、驗收制度,保證項目工程建設的高質量;制定項目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管理。

  5.加強檢查驗收。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將分階段對各地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檢查。

農業部

  2001年9月18日?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和搞好信息服務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和要求,從2001年起,農業部啟動“‘十五’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信息服務行動計劃”)。

  一、目標任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在網絡建設上,構建了以農業部信息中心為龍頭、連接31個省(區、市)農口部門的信息平臺,網絡建設及數據庫、應用軟件開發取得了一定成效;覆蓋農村經濟領域的多條信息采集渠道初具雛形,信息的整理、分析、發布逐步向制度化、標準化的方向邁進;不少地方農口部門積極開展市場信息服務,服務網絡已開始向鄉鎮、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以及經營大戶延伸。各種新聞媒體發揮各自優勢,在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為農村市場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

  面對農業進入新階段和我國即將加入WTO的新形勢,農村市場信息服務工作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一是發揮新聞媒體在市場信息服務方面的作用不夠,信息發布、傳播的覆蓋面窄,信息到農民手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沒有解決好。二是在信息結構上,直接為市場、農民服務的市場供求、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不能滿足需要。三是信息體系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用于硬件建設、網絡運行、軟件開發和信息采集發布的資金嚴重短缺,信息處理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四是信息采集的覆蓋面不夠廣泛,采集標準不夠規范,信息資源開發相對滯后。針對上述問題,農業部在全國啟動“信息服務行動計劃”,以期在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的工作中統一目標,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技術標準,集中資金,使報刊、電視、廣播、信息互聯網絡、農民信息員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互支撐,形成合力,提高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水平。

  “信息服務行動計劃”立足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基本建立起覆蓋全國省、市、縣、大多數鄉鎮以及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發揮各級新聞媒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作用,加大農村市場信息的傳播力度;建立一支農村信息員隊伍,健全鄉(鎮)、村兩級信息傳播網絡。通過新聞媒體、農業信息網、農廣校、農村信息員隊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密切合作,形成橫向相連、縱向貫通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通過"抓窗口,抓龍頭,抓資源,抓延伸,抓隊伍",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發布、服務于一體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使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滯后的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

  二、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建設優勢互補的農村市場信息發布窗口

  組織中國農業影視中心、農民日報社、中國鄉鎮企業報社、中國農機安全報社、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單位,加大農村市場信息發布力度,最大限度地擴大信息覆蓋面。

  1.增加中央電視臺第七套農業節目農村市場信息播出時間。每天在中央電視臺第七套農業節目中安排1個半小時以上的信息專題節目,主要播放價格、供求、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內容。中央電視臺對第七套節目改版后,每天的信息專題節目至少增加到2個小時以上。要努力爭取農業和農村經濟電視專用頻道。

  2.建立報刊信息專版、專欄。《農民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在正常發布綜合信息的基礎上,要開辟農村市場信息專版或專欄。加大《農產品市場周刊》的信息容量,每期產銷信息不低于300條,在《農村工作通訊》開辟"信息廣場"專欄,在《農民文摘》開辟"市場信息"專欄,提供各種主要農產品產銷趨勢、行情分析及各地結構調整的成功經驗等信息。

  3.開發利用農廣校信息傳播系統。充分發揮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科技教育培訓、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加快建設覆蓋全國2700多所農廣校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培訓網絡,進行實時直播的、交互式的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信息傳播。利用農廣校700多萬在校及畢業的學員,擴大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開發利用中央農廣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媒體資源,增強農業教育、農業實用技術、農業科技等節目的開發制作能力,增加播出時段。

  4.省、地(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信息發布窗口,強化信息發布工作。

  三、切實推進中國農業信息網建設

  1.把中國農業信息網做大做強。把中國農業信息網建成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信息網,使之成為具有較強凝聚力和信息集散力的國家農業核心網站。

  實施網上信息聯播,實現全國農業信息網站聯網運行。從今年下半年起,開展供求信息一站式聯網服務,即供求信息在聯網的一個網站登載,全國各網站同時發布,各地對該供求信息的反饋直接返回該站,由該站負責后續服務。

  部系統的18個專業網,要逐步實現農情調度、品種審定、驗證登記等的網絡自動化管理。

  2.建設農業指揮調度衛星通訊系統。通過雙向的衛星專網,首先使部與省農業管理部門之間實現廣域互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形成高效、通暢、安全的政府信息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建設覆蓋地(市)、縣的衛星多媒體寬帶傳播網,實現數據和視頻的單向高速廣播(DVB),使之成為農村市場信息傳播的骨干網絡。積極進行建立全國農業信息服務呼叫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3.開發全國統一的應用軟件系統。根據全國統一的網絡技術標準,研究開發全國上下一致、標準統一,具有信息采集、存儲、分析預測、傳輸、發布以及便捷的查詢檢索功能的農業信息應用軟件系統。

  四、開發整合農村市場信息資源

  農業系統現有33條信息采集渠道,8000多個信息采集點。針對布點不盡規范,標準不夠統一,信息采集指標體系不完善的狀況,按照農村市場經濟要求進行整合與開發。

  1.整合農村市場信息資源。以現有農業系統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點為基礎,形成統一規范的市場供求與價格、科技、政策、生產、資源環境等信息采集系統。調整信息結構,重點加強農村市場供求與價格、農業科技等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拓寬信息收集渠道,擴大信息量。統一信息采集標準,改進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資源的采集能力和統一管理利用水平。

  2.建立農村市場信息分析預測系統。加強信息資源的加工、整理、分析,組織開展對農產品主要品種國際國內市場行情、產銷形勢的分析預測。重點建設糧食安全早期預警系統和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畜產品、水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分析預測系統。

  3.建設農村市場信息大型數據庫。農業部與省、地(市)、縣各級農業部門共同開發,建設全國農村市場信息數據庫,重點建設政策法規、農產品供求、市場價格、實用技術、農產品貿易等數據庫。部、省及地(市)以下各級數據庫無論縱向、橫向之間,要能做到聯網運行、資源共享。

  五、積極推進省、地(市)、縣信息平臺和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

  按照農業部制定的網絡技術標準,在全國各省(區、市)、地(市)、縣,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平臺,實現與農業部信息中心互聯互通。努力將信息服務網絡向重點鄉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延伸。

  計劃到2001年底,完善31個省級信息網絡平臺,建設2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約400~500個);到2002年底,再建設40~5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在2003年以后的2~3年,陸續完成其余30~40%的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地(市)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度,由各地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市)和縣級信息服務平臺,凡有條件和工作基礎的,可以建成內部網及獨立域名網站;條件不具備的或省級網絡功能較強可提供虛擬主頁服務的,地(市)和縣級可不建內部網及獨立域名網站,但都要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中心或開展相關服務。

  要加大信息網絡向鄉鎮延伸的力度。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建設要本著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逐步完善的原則,采取邊培訓、邊推廣的辦法,成熟一批,發展一批。根據一些地方的做法,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可以依托鄉鎮農經站、農技服務站等部門。有條件的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要力爭做到“六個一”的要求,即:有一間房子,有一套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有一條電話專線,有1-2名專職或兼職人員,有一套組織(隊伍)網絡,有一套管理和服務制度。鄉鎮經濟信息服務站建設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不要追求形式。

  六、抓好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和培訓

  在農村市場信息網絡向縣和鄉鎮延伸的同時,要重點抓好組織(隊伍)網絡的延伸。要充分發揮縣、鄉農技推廣站、農經站和農廣校學員的作用,聯合其他涉農部門,依靠村組干部、農村經紀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形成“進村入戶”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組織(隊伍)網絡,徹底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把信息及時傳播到農民手里。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建立至少15萬人的農村信息員隊伍。

  要切實抓好從事信息服務人員及農村信息員的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由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組織制定農村信息員崗位規范和要求。各省(區、市)要建立農村信息員登記、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制度,并抓緊編寫信息服務工作手冊及培訓教材。通過農廣校遠程教育培訓、中國農業信息網在線培訓和省、地(市)、縣逐級培訓等形式,對各級信息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發給由農業部統一印制的農村信息員崗位證書。

  七、切實加強領導,強化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工作領域新,工作難度大,必須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農業部成立了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對全國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進行規劃、指導和監督檢查。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確定一名廳局級干部具體分管。各地要按照農業部 “信息服務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結合本地實際細化目標任務和重點,精心組織實施。

  2.切實加強技術指導。在農業部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由部信息中心對整個農村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提出統一的技術指導意見,制定統一、開放的網絡技術標準,重點是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軟件的標準。以利于形成一種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便于農業部信息中樞能夠進行有效調控,地方各個網站及使用終端能夠靈活地分散運行,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

  3.多渠道籌集資金。“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計劃部門的支持,建設資金應列入各級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專項預算,加大對該項工作的資金投入。要注意引導各類公司、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大戶投資信息服務事業。在資金投入上,中央負責本級和對省級、部分試點地區的引導性支持;省負責本級和對縣、鄉鎮延伸試點的補助;縣負責本級和對鄉鎮的補助;鄉鎮、產業化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主要靠自己的力量發展。

  4.切實加強項目管理。為確保“信息服務行動計劃”有序、高效實施,必須健全工作制度。要建立項目專家論證評審制度,保證項目建設的科學性;建立項目立項審批制度,防止項目建設的盲目性;建立項目評估、檢查、驗收制度,保證項目工程建設的高質量;制定項目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管理。

  5.加強檢查驗收。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將分階段對各地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檢查。

  農業部
2001年9月18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磊

張磊

執業證號:

13708201710955793

山東暢通律師事務所

簡介:

張磊律師于2009年進入到山東濟寧某人民法院工作,后辭職進入山東暢通律師事務所工作,多年的法院工作經歷和律師生涯使其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現為濟寧律師協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具有法律職業證書(A證)和專職律師執業證。張磊律師具備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始終以“勤勉盡責,精益求精”、“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作為辦案的基本原則,承辦過多起案件,使眾多當事人的利益得到切實迅速的填補和維護。擅長領域:刑事辯護、合同糾紛、損害賠償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企業法律顧問等訴訟、非訴訟業務。咨詢電話:13953786995?E-mail:zl_lawyer6@163.com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磊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

2009-08-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199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

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2009-12-22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2009-07-19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姚安县| 长武县| 黑龙江省| 政和县| 黄骅市| 封开县| 吉木萨尔县| 榆社县| 普兰店市| 保康县| 八宿县| 马公市| 东辽县| 襄樊市| 江山市| 方山县| 朔州市| 商都县| 清徐县| 尚义县| 博野县| 芮城县| 乐亭县| 竹北市| 囊谦县| 那曲县| 称多县| 张家界市| 西华县| 金乡县| 鹤壁市| 淄博市| 海伦市| 陵川县| 合江县| 洪湖市| 沙河市| 资源县| 海宁市|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