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一般原則
第三章 取證方法
第四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根據《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證據,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過程中,為形成審計意見所獲取的證據。
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的數量足以使得注冊會計師形成審計意見。
本準則所稱審計證據的適當性,是指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即審計證據應當與審計目標相關聯,并能如實地反映客觀事實。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yè)務,可以參照本準則辦理。
第二章 一般原則
第五條 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在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后,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專業(yè)判斷,確定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
第六條 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當審計證據的相關與可靠程度較高時,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較少;反之,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較多。
第七條 注冊會計師判斷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應當考慮下列主要因素:
(一)審計風險;
(二)具體審計項目的重要程度;
(三)注冊會計師及其業(yè)務助理人員的審計經驗;
(四)審計過程中是否發(fā)現錯誤或舞弊;
(五)審計證據的類型與獲取途徑。
第八條 注冊會計師一般應采用抽樣方法獲取審計證據。無論是進行符合性測試還是進行實質性測試,都應考慮樣本的代表性。
第九條 通過符合性測試獲取審計證據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以下主要事項:
(一)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
(二)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
(三)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在所審計期間是否一貫得到遵循。
第十條 通過實質性測試獲取審計證據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以下主要事項:
(一)資產、負債在某一特定時日是否存在;
(二)資產、負債在某一特定時日是否歸屬被審計單位;
(三)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是否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四)是否有未入帳的資產、負債或其他交易事項;
(五)資產、負債的計價是否恰當;
(六)收入與費用是否歸屬當期,并相互配比;
(七)會計記錄是否正確;
(八)會計報表項目的分類反映是否適當,并前后一致。
第十一條 審計證據的可靠程度通常可參照下述標準來判斷:
(一)書面證據比口頭證據可靠;
(二)外部證據比內部證據可靠;
(三)注冊會計師自行獲得的證據比由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據可靠;
(四)內部控制較好時的內部證據比內部控制較差時的內部證據可靠;
(五)不同來源或不同性質的審計證據能相互印證時,審計證據更為可靠。
第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時,可以考慮成本效益原則,但對于重要審計項目,不應將審計成本的高低或獲取審計證據的難易程度作為減少必要審計程序的理由。
第十三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所獲取的審計證據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形成相應的審計結論。
第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將所獲取的審計證據在審計工作底稿中予以清晰、完整地記錄。
第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尚有疑慮的重要事項,應進一步獲取審計證據,以證實或消除疑慮;如在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后,仍不能獲取所需審計證據,或無法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應出具保留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第三章 取證方法
第十六條 注冊會計師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獲取審計證據:
(一)檢查;
(二)監(jiān)盤;
(三)觀察;
(四)查詢及函證;
(五)計算;
(六)分析性復核。
第十七條 檢查是注冊會計師對會計記錄和其他書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審閱與復核。
第十八條 監(jiān)盤是注冊會計師現場監(jiān)督被審計單位各種實物資產及現金、有價證券等的盤點,并進行適當的抽查。
注冊會計師監(jiān)盤實物資產時,應對其質量及所有權予以關注。
第十九條 觀察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場所、實物資產和有關業(yè)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執(zhí)行情況等所進行的實地察看。
第二十條 查詢是注冊會計師對有關人員進行的書面或口頭詢問。
第二十一條 函證是注冊會計師為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所載事項而向第三者發(fā)函詢證。
注冊會計師如果不能通過函證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應實施替代審計程序。
第二十二條 計算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原始憑證及會計記錄中的數據所進行的驗算或另行計算。
第二十三條 分析性復核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進行的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
對于異常變動項目,注冊會計師應重新考慮其所采用的審計程序是否恰當。必要時,應當追加適當的審計程序。
第二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可以同時采用上述方法。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本準則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準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2012-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2000-12-28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xié)商選舉方案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1-06-29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
1987-11-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醫(yī)療器械監(jiān)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fā)區(qū)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復函
2014-02-18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xù)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十二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的通知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qū)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