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將于1999年7月1日起執行,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和《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同時廢止。為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平穩過渡,保證新制度的順利實施,我們制定了《社會保險基金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有關調賬問題的處理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布置所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隨時函告我部。
附件:
社會保險基金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有關調賬問題的處理規定
根據《關于印發〈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字〔1999〕20號)的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其會計核算應自1999年7月1日起執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和《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以下簡稱原制度)同時廢止。現將社會保險基金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中有關調賬問題規定如下:
一、調賬原則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于1999年7月1日前按照原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賬目,并按原規定的記賬方法進行日常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1999年7月1日起,執行新制度,但對1999年7月1日以前的經濟事項不再調整。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調賬時,對1999年6月底以前發生的經濟事項應作為6月底以前發生的經濟事項補記到6月份賬內。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按補記后的數字編制有關會計報表和科目余額表,并將科目余額作為7月份的月初數。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對1999年7月份月初余額進行的調整,應作為7月份的經濟事項(調整月初數)記入7月份有關賬內,7月份的有關報表應按調整后的數字編制。
二、賬目調整
(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科目
1.原制度中的“現金”、“財政專戶存款”、“暫付款”和“債券投資”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與新制度相同,在調賬時,可將上述科目的余額直接轉賬或沿用舊賬。
2.“銀行存款”科目
新制度將原“銀行存款”科目分設為“收入戶存款”和“支出戶存款”兩個科目,在調賬時,應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收入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收入戶存款”科目,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支出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支出戶存款”科目。
3.“暫收款”科目
新制度也設置了“暫收款”科目,但在原制度中,“暫收款”科目除核算日常發生的暫收款項外,1998年從中央財政借入的、應由經辦機構償還的養老金借款,也在本科目反映。因此,在調賬時,應對“暫收款”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屬于1998年從中央財政借入的、應由經辦機構償還的養老金借款,應從本科目轉入“臨時借款”科目,其余部分可直接轉賬或沿用舊賬。
4.“基本養老基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基本養老基金”科目相同,在調賬時,“基本養老基金”科目的余額可直接轉賬。
5.原制度的收支類科目
原制度的收支類科目余額,應于1999年6月末轉入“基本養老基金”科目,結轉后,收支類科目無余額,不存在調賬問題。1999年7月1日以后,有關收支業務的核算應按新制度的規定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
(二)失業保險基金會計科目
1.原制度中的“現金”、“財政專戶存款”、“暫付款”、“債券投資”、“暫收款”和“失業保險基金”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與新制度相同,在調賬時,可將上述科目的余額直接轉賬或沿用舊賬。
2.“銀行存款”科目
新制度將原“銀行存款”科目分設為“收入戶存款”和“支出戶存款”兩個科目,在調賬時,應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收入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收入戶存款”科目,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支出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支出戶存款”科目。
3.“借出生產自救款”和“生產自救周轉金”科目
新制度沒有設置“生產自救周轉金”科目,在調賬時,應將該科目的余額轉入“失業保險基金”科目。
新制度沒有設置“借出生產自救款”科目,在調賬時,應在“暫付款”科目下單獨增設“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明細科目,將“借出生產自救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暫付款—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科目。
執行新制度后,對于今后收回的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借記“收入戶存款”、“財政專戶存款”科目,貸記“暫付款—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科目;上述收回款項中按規定并回失業保險基金的部分,不作賬務處理,按規定留給經辦機構的部分,借記“失業保險基金”科目,貸記“財政專戶存款”科目。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報經財政部門批準核銷時,借記“失業保險基金”科目,貸記“暫付款—以前年度借出生產自救款”科目。
4.“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基金”科目
新制度沒有設置“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基金”科目,在調賬時,應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對于已報經批準需報廢清理的固定資產,借記“固定資產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清理過程中取得的凈收益應轉入“失業保險基金”科目;對于尚未處理的固定資產,應在“暫付款”科目中增設“待處理固定資產”明細科目,從“固定資產”科目轉入“暫付款—待處理固定資產”科目,與此相對應的固定資產基金,從“固定資產基金”科目轉入“失業保險基金”科目。
執行新制度后,報經批準轉出的固定資產,借記“失業保險基金”科目,貸記“暫付款—待處理固定資產”科目。
5.原制度的收支類科目
原制度的收支類科目余額,應于1999年6月末轉入“失業保險基金”科目,結轉后,收支類科目無余額,不存在調賬問題。1999年7月1日以后,有關收支業務的核算應按新制度的規定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
(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會計科目
1.原制度中的“現金”、“財政專戶存款”、“暫付款”、“債券投資”、“暫收款”和“臨時借款”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與新制度相同,在調賬時,可將上述科目的余額直接轉賬或沿用舊賬。
2.“銀行存款”科目
新制度將原“銀行存款”科目分設為“收入戶存款”和“支出戶存款”兩個科目,在調賬時,應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收入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收入戶存款”科目,將“銀行存款”科目所屬“支出戶”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支出戶存款”科目。
3.“國庫內存款”科目
新制度沒有設置“國庫內存款”科目,在調賬時,應將本科目余額直接轉入“財政專戶存款”科目。
4.“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賬戶醫療基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的“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賬戶醫療基金”科目相同,在調賬時,“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賬戶醫療基金”科目的余額可直接轉賬。
5.“離休人員醫療基金”、“離休人員醫療基金收入”和“離休人員醫療基金支出”科目
新制度沒有設置上述科目,執行新制度后,建立離休人員醫療基金的地區,應按規定對離休人員醫療基金單獨建賬,單獨管理。因此,應將上述三個科目的余額及相關的資產從原醫療保險基金中轉出,單獨反映。
6.原制度的收支類科目
原制度中“待轉收入”科目的余額,分別保險費收入和利息收入轉入“待轉保險費收入”和“待轉利息收入”科目。
原制度中“社會統籌醫療基金收入”、“個人賬戶醫療基金收入”、“社會統籌醫療基金支出”和“個人賬戶醫療基金支出”科目的余額,應于1999年6月末轉入“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賬戶醫療基金”科目,結轉后,收支類科目無余額,不存在調賬問題。1999年7月1日以后,有關收支業務的核算應按新制度的規定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
三、會計報表
社會保險基金1999年7月份的“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欄內的各項目數字,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按照新制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后填列。調整方法可以參照上述調賬有關規定處理。
1999年7至12月份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表”,在“本月數”欄前加“1至6月數”欄,從2000年起,按照新制度規定的“收支表”格式填報。在填列1999年7月至12月份的“收支表”時,如果“1至6月數”欄各項目的名稱和內容與原制度不相一致,應對原有關項目進行調整后填列;本月數欄按照新制度規定的填報口徑填列在7至12月各月份的有關數字。
四、其他有關問題
按照新制度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經政府批準建立的工傷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參照新制度執行。如果按規定已建立了工傷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的地區,對這兩項保險基金的核算,也應分別建賬。在設置會計科目時,資產和負債類科目參照失業保險基金的有關會計科目,基金及收支類科目應按以下規定設置:
工傷保險基金應設置“工傷保險基金”、“工傷保險費收入”、“利息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其他收入”、“工傷保險津貼支出”、“工傷保險醫療費支出”、“其他工傷保險待遇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
生育保險基金應設置“生育保險基金”、“生育保險費收入”、“利息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其他收入”、“生育保險津貼支出”、“生育保險醫療費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2015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2010年修訂)
2010-04-2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2010-04-2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3-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已修正]
1980-09-10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