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7日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批準外交部部長唐家璇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于2002年12月11日在
北京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
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以下簡稱“雙方”),
遵循《聯合國憲章》,特別是有關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和發展國家間友好關系與合作的宗旨和原則,
認識到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家間友好關系和實現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構成威脅,
認為上述現象對各方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遵循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簽署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
上海公約》的原則和規定,
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
一、為本協定的目的,所使用的專門名詞系指:
(一)“恐怖主義”是指:致使平民或武裝沖突情況下未積極參與軍事行動的任何其他人員死亡或對其造成重大人身傷害、對物質目標造成重大損失的任何行為,以及組織、策劃、共謀、教唆上述活動的行為,而此類行為因其性質或背景可認定為恐嚇居民、破壞公共安全或強制政權機關或國際組織以實施或不實施某種行為,并且是依雙方國內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任何行為;
(二)“分裂主義”是指:旨在破壞國家領土完整,包括把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國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劃、準備、共謀和教唆從事上述活動的行為,并且是依據雙方國內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任何行為;
(三)“極端主義”是指:旨在使用暴力奪取政權、執掌政權或改變國家憲法體制,通過暴力手段侵犯公共安全,包括為達到上述目的組織或參加非法武裝團伙,并且依據雙方國內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任何行為。
本款所述行為包括:
(一)組織、領導、參與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組織的行為;
(二)為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提供資金、技術、武器、培訓的行為。
二、本條不妨礙載有或可能載有比本條所使用專門名詞適用范圍更廣規定的任何國際條約或雙方的國內法。
第二條
一、雙方根據本協定及其所承擔的其他國際義務,以及考慮到各自國內法,在預防、查明和懲治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方面進行合作。
二、雙方應將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視為可相互引渡的犯罪行為。
三、在實施本協定時,對涉及與引渡和刑事司法協助有關的事項,雙方根據其參加的國際條約并考慮到雙方國內法開展合作。
第三條 雙方應采取必要措施,包括適當時制定國內立法,以使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受到與其性質相符的處罰。
第四條 雙方經協商一致,將就打擊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事項進行磋商、交換意見、協調立場,包括通過組織兩國有關部門定期會晤以及在國際組織框架內從事上述活動。
第五條
一、雙方通過外交渠道交換負責實施本協定的本國中央主管機關名單。
二、雙方中央主管機關就實施本協定各條款的問題直接協調行動。
三、雙方在中央主管機關名單
變更時應立即書面通知另一方。
第六條 中央主管機關根據本協定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合作和相互協作:
(一)交流信息;
(二)執行關于進行快速偵查行動的請求;
(三)制定并采取協商一致的措施,以預防、查明和懲治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并相互通報實施上述行動的結果;
(四)采取措施預防、查明和懲治在本國領土上針對另一方實施的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
(五)采取措施預防、查明和阻止向任何人員和組織提供用于實施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資金、武器、彈藥和其他協助;
(六)采取措施預防、查明、阻止、禁止并取締訓練從事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人員的活動;
(七)交換
法律法規及其實施情況的材料;
(八)就預防、查明和懲治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交流經驗;
(九)通過各種形式,培訓、再培訓各自專家并提高其專業素質;
(十)經雙方相互協商,就其他合作形式達成協議,包括必要時,在懲治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及消除其后果方面提供實際幫助。如就此達成協議,締結相應的議定書,該議定書構成本協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七條 雙方中央主管機關交換共同關心的情報,包括:
(一)準備實施及已經實施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情報,已經查明及破獲的企圖實施上述行為的情報;
(二)對國家元首及其他國家領導人,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其他受國際保護人員以及國事訪問,國際和國家政治、體育等其他活動的參加者準備實施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情報;
(三)準備、實施及以其他方式參與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組織、團體和個人的情報,包括其目的、任務、聯絡和其他信息;
(四)為實施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非法制造、獲取、儲存、轉讓、運輸、販賣和使用烈性有毒和爆炸物質、放射性材料、武器、引爆裝置、槍支、彈藥、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用于制造上述武器的原料的設備的情報;
(五)已查明涉及或可能涉及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資金來源的情報;
(六)實施本協定第一條第一款所指行為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情報。
第八條
一、基于提供協助的請求,或經一方中央主管機關主動提供信息,雙方中央主管機關在本協定范圍內進行相互協作。
二、請求或信息以書面形式提出。在緊急情況下請求或信息可通過口頭形式轉達,但應在不晚于七十二小時內以書面確認,必要時,使用技術手段轉交文本。如對請求或信息的真實性或內容產生疑問,可要求對其進一步確認或說明。
三、請求內容應包括:
(一)請求和被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的名稱;
(二)對請求的目的和理由的說明;
(三)對請求協助的內容的說明;
(四)有利于及時和適當執行請求的其他信息;
(五)如有必要,標明密級。
四、以書面形式轉交的請求或信息,應由提出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首長或其副職
簽字,或由該中央主管機關蓋章確認。
五、請求和所附文件和信息由中央主管機關用本協定第十一條所規定的一種工作語言提出。
第九條
一、被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保障盡快和更全面地執行請求,并在盡可能短的期限內通知結果。
二、如存在妨礙或嚴重延遲執行請求的情況,應立即將此通知提出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
三、為執行請求,被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可要求提供其認為必要的補充信息。
四、執行請求應適用被請求方法律。在不違背被請求方法律的基本原則或國際義務的情況下,根據提出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的請求,也可適用請求方法律。
五、如被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認為,執行請求可能有損其國家主權、安全、公共秩序或其他根本利益,或違背其國內法或國際義務,則可推遲或全部或部分拒絕執行請求。
六、如請求所涉行為按被請求方法律不構成犯罪,也可拒絕執行請求。
七、如根據本條第五款或第六款全部或部分拒絕執行請求或推遲其執行,應將此書面通知提出請求的中央主管機關。
第十條
一、為落實本協定規定,雙方必要時可相互提供技術和物資援助。
二、一方根據本協定從另一方獲取的材料、專用器材、設備和器械,事先未經提供方書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轉交。
三、雙方根據本協定相互援助時使用的偵查行動方式、專門人員、專用器材和后勤保障材料性能等信息,事先未經提供方書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
四、每一方都應對其得到的非公開或提供方不愿公開的信息和文件保密。信息和文件的密級由提供方確定。
第十一條 雙方中央主管機關在本協定范圍內開展合作的工作語言為中文、吉爾吉斯文和俄文。
第十二條 雙方在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框架內加強執法合作。
第十三條 除非另有約定,雙方自行承擔與其執行本協定有關的費用。
第十四條 本協定不限制雙方就本協定內容及與其宗旨和目標不相抵觸的事項
簽訂其他國際條約的權利,并且不涉及雙方根據其參加的其他國際協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第十五條 本協定解釋或執行中出現的有爭議問題,由雙方通過協商與談判解決。
第十六條 經雙方同意,可對本協定進行修訂和補充,并制定單獨議定書,議定書為本協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根據第十七條第二款生效。
第十七條
一、本協定無限期有效。
二、本協定自雙方收到最后一份關于已完成為使協定生效所需的所有國內程序的書面通知后第三十天起生效。
第十八條 為實現本協定之目標,雙方將遵循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簽署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原則和規定。
第十九條 締約任何一方可以通過外交途徑以書面形式通知締約另一方十二個月后退出本協定。
本協定于二00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用中文、吉爾吉斯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本在法律上同等作準。本協定條款解釋中出現分歧時,以俄文本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吉爾吉斯共和國代表
唐家璇 艾特瑪托夫
(簽字) (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