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津貼征稅問題
1 對外國企業發給其在華人員的各種津貼,屬于個人工資、薪金所得范圍的,應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征稅,屬于外國公司、企業發給其在華人員的公用款項,如差旅費津貼(住房費、交通費、郵電通訊費)、公用經費(辦公費、廣告費、業務上往來必要的交際費)等,由派遣公司、企業出具證明,經當地稅務機關核實,可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稅。2 對由于無償援助或支援派來我國的外國專家、服務人員,從我國取得的各種補貼或零用金,按財政部<80>財稅字第189號文(一)項的規定,免征個人所得稅。
二 關于獎金、年終加薪征稅問題
對納稅義務人一次取得幾個月的獎金或加薪,一般應將全部獎金、加薪同當月份的工資、薪金合并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對合并計算后提高適用稅率的,根據從寬從簡的原則,可采取以月份的獎金(或加薪)加當月份工資、薪金為基數找出適用稅率,(乘以全部獎金、加薪)及當月工資、薪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三 關于對中國血統外籍高級知識分子退休來華定居,在我國境外、境內取得收入征稅問題
中國血統的外籍高級知識分子退休后來華定居,其從外國領取的退休金和在我國領取的生活津貼、工資如何征稅問題,按照國務院批轉僑務辦公室、外交部等部門《對中國血統外籍高級知識分子退休來華定居的意見》,依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精神,分別不同情況處理:
1 由于過去的雇傭關系從國外領取的退休金、年金、免征個人所得稅。
2 退休后仍為國外組織的在華機構擔任職務,進行工作從國外領取的報酬,按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五條規定辦理。從中國境外取得的其它所得(不包括退休金、年金),按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三條規定辦理。
3 由我國安排工作、發給工資的,只就每月收入超過八百元的部分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安排擔任技術顧問等職務,每月發給的津貼,免稅。
四 關于對各國駐華使、領館內其他人員的薪金所得免稅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十條規定,各國駐華使、領館內其他人員的薪金所得的免稅,應當以該國對中國駐該國使、領館內的其他人員給予同等待遇為限。我國是參加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國家之一。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三十四條、三十七條規定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四十九條規定,對使館內的其他人員(行政、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及家屬),除派遣國在接受國所雇人員外,均免征個人所得稅。
根據這一情況 ,對各國駐華使 、領館內其他人員(行政、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及家屬)除在中國所雇人員外,其工資薪金所得,可免征個人所得稅。
五 關于不足一個月的工資、薪金如何征稅問題
外國來華人員,在中國境內居住超過九十天的,其入、離境的月份居住時間不足一個月的,可按其在華實際居住日數所得的工資、薪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六 關于在中國境內連續居住不超過90天如何計算的問題
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五條規定,個人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但連續居住不超過九十天的,其從中國境外雇主取得的報酬,免予征稅。對于“九十天”的界限,有四個問題需要明確:第一,是否從第91天開始征稅,以前九十天就不征稅了;第二,如果某人連續居住超過九十天是跨越兩個年度,按每個年度算,都不到九十天,是否征稅;第三,如果原定在華居住日期不足九十天,后來因事延長居住時間,累計超過九十天,如何征稅;第四,護照簽證有效期間超過九十天,在此期間內臨時離境,是否按連續居住計算?
經研究:
1 在中國境內居住超過九十天的納稅義務人,對以前九十天從中國境內、境外取得的收入都應當征稅。
2 在中國境內連續居住九十天以上的納稅義務人,不論居住時間是否跨越年度,應按照稅法規定征稅。
3 如果原定在華居住日期不足九十天,在這段期間外國雇主發的工資,可不在中國申報納稅。但再延長日期以后,其居住時間超過九十天的,在征收管理上,可區別情況處理:對事先不能預定連續居住超過九十天的,可以等到九十天以后申報納稅,對事先能預定居住時間超過九十天的,則應按稅法規定申報納稅。
4 納稅義務人的護照簽證有效期間超過九十天,在此期間內臨時離開中國后又回來的,仍作為連續居住。但對特殊情況各地可從寬掌握。
七 關于納稅義務人“臨時離境”如何掌握問題
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二條規定,納稅義務人在納稅年度內臨時離境的,不扣減日數。“臨時離境”是指:
1 來華的外國人凡已取得我公安部門發給居留證的 , 在批準日期內離開中國后又回來的,應作為臨時離境,不扣減在華居住天數;未取得居留證,但在護照上簽證的入出境有效期間(包括入境后我公安部門批準延長的有效期)內,離開中國又回來的,屬于臨時離境,也不扣減在華居住天數。前項居住天數從入境的當天開始計算。
2 來華的外國人在其護照入境簽證的有效期滿出境,隨后又另辦簽證入境居住的,原則上應重新計算在華居住天數。但對連續取得出入境簽證,輾轉延長居住日期,其出境與重新入境之間不超過三十天的,應視為臨時離境。
八 關于對勞務報酬征稅,如何確定發生時間問題
財政部<80>財稅字第179號通知規定,九月十日以后發生的按次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按規定征稅。據反映,如何確定發生時間,尚不夠明確。如作家寫一本書,從寫作到出版要用幾年時間。其發生時間是從開始寫作、出版時,還是領取稿酬時算起?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所得稅應在所得實現時征收。而所得實現的條件是指發生了納稅的法律義務。因此,對于勞務報酬所得,實現所得的時間應從納稅義務人取得所得時或者是支付單位支付款項時,為所得的發生時間。
九 關于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幾個地方工作如何征稅問題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提供勞務,從外國雇主取得的所得,按稅法規定應在其工作或提供勞務所在地征稅。對納稅義務人在幾個地方工作,應如何征收?經研究,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工作、提供勞務、時間超過九十天,其從國外雇主取得的所得,應按規定在其工作或提供勞務所在地征稅,如果其工作或提供勞務地點不只一地,可在稅法規定申報納稅日期內向工作地的稅務機關報繳稅款;也可向工作地稅務機關申請,固定每月在該地繳稅。各有關稅務機關應對上述情況加強聯系,互通情報,防止逃稅。
十 關于退稅問題
為了正確貫徹稅收政策,嚴格執行多退少補的原則,對于不應繳納而誤納了稅款的,由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提出申請,或者稅務機關自行發現,經審查屬實,原征稅地稅務機關應給予辦理退稅手續。
十一 關于個人所得稅抵免問題
個人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十六條規定: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國外繳納的所得稅,可持納稅憑證按照中國稅法規定稅率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內申請抵免。抵免的原則如下:
1 納稅義務人在外國繳納的所得稅,可以在中國申請抵免的,是指在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外國繳納的所得稅。對于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不屬于中國境外的所得,應當由我國征稅 。如果納稅義務人對屬于來源中國境內的所得而在外國納了稅
,不得在我國申請抵免。
2 納稅義務人在本國繳納的稅收,在中國申請抵免,只能按照中國稅法規定稅率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內抵免。如果在外國繳納的所得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不得給予抵免,也不能結轉計算。
3 納稅義務人如在外國繳納的所得稅額低于按照我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抵免限額,應將差額部分稅款在我國補交。但如外國所征稅額低于上述抵免限額的是由于生計費較多或其它特殊原因所造成,在我國補交稅款確有困難的,可檢附證明向當地稅務機關申請減免,但減免稅的金額不得超過其應補交稅款的差額。
十二 關于代征單位和付給手續費問題
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對扣繳義務人按照所扣繳的稅款,付給1%的手續費。現在,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立了常設機構,是否可以代扣代繳其工作人員的稅款;如果承認其為扣繳義務人,對其扣繳的稅款付不付給手續費?根據稅法規定,支付所得的單位為扣繳義務人 ,扣繳義務人一經當地稅務機關批準 ,即負有扣繳稅款的責任。對于外國駐華常設機構 ,具備條件的 ,當地稅務機關可以責成其辦理扣繳稅款手續 , 并可按規定付給1%的手續費,至于扣繳稅款的完稅證,應由扣繳義務人開具名單送稅務機關審核后逐一填寫,并向銀行代繳稅款。
本規定自文到之日起執行。
(摘自財政部一九八一年六月二日
<81>財稅字第185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