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管理和財務監督,有利于稅收法規、政策的貫徹實施,保護合法經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發票由稅務機關統一管理。稅務機關負責發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并負責對一切印制,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和管理。
第三條 發票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 是會計核算的原始憑據, 是稅務稽查的重要依據。一切單位和個人在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勞務服務(包括工業加工,下同)以及從事其它業務(包括對內對外業務)活動取得收入時,所提供給付款方的各種票據,均屬發票的范圍。
第四條 發票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票頭、字軌號碼、聯次及用途、客戶名稱、銀行開戶帳號、 商(產) 品名稱或經營項目、計量單位、數量、單價、金額,以及大小寫累計金額、經手人、開票日期等。實行增值稅的單位所使用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應有稅種、稅率、稅額等內容。
發票可按所有制形式結合行業劃分種類。
發票的具體格式、內容和種類的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統一確定。
第五條 凡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服務以及從事其它業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在取得收入時,均應向付款方如實開具發票,并加蓋印章。但向消費者個人零售小額商品也可不開具發票,如消費者索要發票,則不得拒開。
所有單位和個體工商業戶,在購買商品、產品、接受勞務服務付出款項時,均應向收款方取得發票。
第六條 任何位單位和個人未經稅務機關批準,均不得印制、出售發票,也不得涂改、撕毀、轉讓(包括轉讓性代開)、銷毀和拆本使用業務性發票。嚴禁偽制發票。對填寫錯的發票 ,應完整保存其各聯 ,也不得私自銷毀。丟失業務性發票,應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第七條 發票一般應由稅務機關統一設計式樣,指定印刷廠印制,并套印縣(市)以上稅務機關發票監制章。用票單位和個人需用發票時,應向稅務機關購買,并按規定交納工本管理費。
有的用票單位由于業務上的特殊需要,也可自行設計發票的式樣,向稅務機關提出印制發票的書面報告,經批準后,到指定的印刷廠按規定印制,并套印縣(市)以上稅務機關發票監制章。
具體哪些用票者應向稅務機關購買發票或經批準可自行印制發票,以及發票監制章的形狀、規格和印色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統一確定。各地發票監制章的形狀、規格和印色在確定后和變更時,均應報財政部稅務總局備案。
第八條 凡向稅務機關購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規定提出購票申請報告,提供稅務登記證或其它有關證件,經稅務機關審核后,辦理購票手續。
對從事生產經營的用票單位和個人,凡未辦理稅務登記的,一律不售給發票,也不批準印制發票。需要開用時,由其向經營地稅務機關申請填開。
第九條 對全民所有制的銀行、保險、郵政、電訊、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單位使用的專業票據( 如車船票 、飛機票 、門票等,具體范圍由省 、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確定。),可暫由用票單位自行確定式樣、自行印制,可不套印稅務機關發票監制章。
上述單位的業務承包給集體和個人經營的,對承包者所使用的票據,其印制和式樣的設計等,仍應按本辦法其它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稅務機關指定的印刷廠一般應為全民所有制單位,并有較好的保密措施,能按稅務機關的規定承印發票,并有專人監制。
第十一條 發票只限于用票單位和個人自已使用,并不得帶到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外填開。到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外從事經營活動需要開用發票的,屬固定工商業戶,應持其所在地稅務機關開具的《固定工商業戶外出經營稅收管理證明單》向經營地稅務機關申請購買發票;屬臨時經營者,應向經營地稅務機關申請填開經營地的發票。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可否跨地市區縣填開發票,以及到省際毗領市縣從事經營活動的,是否允許填開其原所在地的發票,由有關省級稅務機關研究確定。
《固定工商業戶外出經營稅收管理證明單》,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統一制定。
第十二條 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因發生轉業、 改組、 分設、合并、聯營、遷移、歇業、停業、破產以及改變隸屬稅務機關時,按稅務機關的規定需要繳銷或更換發票的,應在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內向原購領或批準印制發票的稅務機關辦理發票的繳銷、 更換手續,一律不準私自處理。
第十三條 一切印制、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接受稅務機關的監督管理。
稅務機關有權對用票單位和個人的發票進行查驗。稅務機關需要將用票單位和個人的發票(不含空白發票)調出查驗時,應向對方開具《發票換票證》。《發票換票證》與所對換的發票有同等效力。
稅務機關需要調出查驗用票單位和個人的空白發票時,應向對方開具證明或收據。
第十四條 稅務機關和印制發票的單位以及一切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業戶,都必須建立必要的發票印領用存管理制度,嚴格審批審核手續,對發票的印制、入庫、發放、購用、結存、銷毀、繳銷等事項 ,均應設置專項帳簿 ,并由專人負責,如實進行記錄和統計,并定期向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應向上級報告)。
第十五條 對單位內部使用的非經營性票據(如內部借據、內部結算憑證等)的管理,是否按照對經營性票據管理的規定執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確定。
第十六條 對違反發票管理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檢舉揭發,稅務機關對檢舉揭發者應按規定給予獎勵,并為其保密。
第十七條 稅務機關查處發票違章案件時,均應立案,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對有下列違章行為之一者,除沒收其非法所得,責令其限期糾正外,可區別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或酌情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并對直接責任人員酌情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對拒不糾正者,稅務機關有權吊銷其稅務登記證、收繳其發票和其他稅務管理證件。1、 不按本辦法的規定填開、取得、印制、使用、保管發票者;
2、 擅自出售、銷毀發票者;
3、 偽造、涂改、轉讓、撕毀、丟失發票者;
4、 不按本辦法的規定建立發票管理制度,不提供有關報表、資料、證件,以及不接受稅務機關監督檢查者。
由于上述違章行為造成漏稅、偷稅、抗稅的,除按上款規定處理外,還應按《稅收征管條例》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有關規定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應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在中國境內的華僑和外籍、港澳人員有關發票的管理事項,均不適用本辦法。
第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區具體情況,制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發票管理具體實施辦法,報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頒發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