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局、部管社團,各直屬單位、中國老齡協會:
為了進一步明確部管社團外事工作的原則、程序、紀律和行為規范,堅定地執行國家的外交政策,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對社團管理的指示和外交部有關外事管理工作的要求,現就我部直接管理的社團外事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社團因公出訪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出訪要有明確的公務目的和實質內容,出訪團組的確定和人員的組成應堅持業務對口、職級恰當、人員精干、經費許可、勤儉節約的原則。
(二)出訪團組人數一般不超過五人;訪問一個國家(地區)一般限于3至5天;一次訪問一般不多于兩個國家(地區),在外停留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天;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增加往訪國家和延長在境外停留時間,如確有需要,應補報請示。臨時聘用的工作人員一般不派遣出國(境)執行公務。
(三)同一社團負責人(秘書長以上)一般不同團出訪,同一社團同期或短期內不分別組團出訪同一國家(地區)或臨近國家。避免出訪過于集中在少數熱點國家(地區)的現象,從嚴掌握敏感領域的對外交流。
(四)參加國際會議要從嚴掌握,應限于有關國際組織規定我國有義務必須出席或對我國有重大利害關系,對我國民政事業有重要作用的國際會議。議題重大的國際會議,應由民政部統籌安排,組團參加。
(五)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而沒有相應對策的國際會議,不應參加。對具有政治背景的組織、團體和個人舉辦的各類國際會議,不宜出席。
(六)嚴格控制社團組織跨地區、跨部門出訪。特殊情況須報民政部批準。
二、社團因公出訪的審批程序
(一)社團因公出訪應在出訪前兩個月提出請示,備齊所需各類材料,講明事由、目的、邀請單位、出訪人員、日程安排、停留時間、往返路線和經費來源,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
(二)出訪請示先經業務主管司(廳、局)提出意見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負責辦理報批事項。
(三)社團人員出訪,處級(含)以下干部,由外事司審核后報主管業務和主管外事的部領導審批;司(局)級干部,由主管業務和主管外事的部領導審核后,報部長辦公會議審定;部級干部由民政部會同外交部(或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報國務院審批。
(四)社團出訪人員政審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參照我部事業單位人員出國(境)政審的有關規定(人干字[2000]1號)執行,出國(境)護照(赴港澳臺地區的通行證)、簽證等有關手續由外事司統一辦理。
三、社團舉辦國際性會議和對外合作應注意的事項
(一)在華舉辦國際會議應當從嚴掌握,目的明確,業務對口,講求實效,量力而行。應限于按國際組織規章規定我國有義務舉辦、關系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我國民政事業及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國際會議。涉及國際和國內敏感問題的國際會議要從嚴控制;合作外方背景不明或帶有對我國不利的政治意圖的國際會議不能舉辦。
(二)社團如確有必要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由承辦社團提出請示,經業務主管司(廳、局)審核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負責按有關規定報批。請示應寫明會議的必要性和目的、主辦及協辦單位、會議時間和地點、議題或主要內容、與會人員范圍、會議級別和規模、有無涉臺和其他敏感問題、會議的經費來源等,必要時還應有相關的背景介紹。
(三)參加國際組織要認真貫徹對我國有利的原則。社團參加國際組織,由社團提出請示,經業務主管司(廳、局)提出意見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報主管業務和主管外事的部領導審核后報外交部審批。請示要寫明加入的理由、該組織的性質、宗旨、對華態度、有否涉臺問題、現有成員、活動情況等,并附有該組織的章程等詳細背景材料。
(四)社團的涉外合作項目,應事先向有關司(廳、局)通報,合作項目協議書應經業務主管司(廳、局)審核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報主管業務和主管外事的部領導審批后,由社團法人代表與合作對方簽署并負責組織實施,執行單位應向業務主管司(廳、局)和外事司通報項目進度情況。
(五)社團與國(境)外的基金會開展項目合作,須經業務主管司(廳、局)提出意見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報主管業務和主管外事的部領導審核后報外交部審批。嚴禁社團擅自與國(境)外宗教或帶有宗教性質的社團交往與合作。
(六)開展社會調查要嚴格掌握,嚴禁社團擅自與國(境)外聯合開展在華社會調查。如確有必要,社團要提出請示,經業務主管司(廳、局)審核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報部保密委員會或國家統計局審批。
四、社團的外事紀律
(一)社團出訪團組及組成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外事紀律和涉外人員守則。出訪前,要聽取部領導的指示,由外事司負責安排對出訪人員提出注意事項和外事紀律要求。如出訪涉及敏感政治問題,應事先擬定對策預案,經業務主管司(廳、局)審核后報外事司,由外事司負責審批并確定對外表態口徑。
(二)出訪途中,任何人不得擅自增加往訪國家(地區)、繞道旅行,不得擅自對外表態或授意外方邀請,不得擅自向外方提供內部信息資料、提出私人要求,不得超出授權范圍簽署協議和作出承諾。如出現緊急特殊情況和問題,應及時請示國內或我駐當地使領館,不得擅自行事。
(三)堅決制止出國(境)活動中的不正之風,嚴格遵守外事財務制度,杜絕用公款變相出國(境)旅游,任何社團單位和個人不得借出訪之機為本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社團人員出訪經費(含制裝費和公雜費)由所在社團自理,不得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攤派。對違反者,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派出的團組和人員,應于回國后15天內向業務主管司(廳、局)和外事司提交出訪總結報告。由我部辦理護照(通行證)的出國(境)人員,領取護照(通行證)的同時,交本人身份證或押金,并應于歸國后10日內將護照(通行證)交回外事司,換取身份證或押金。如需借用護照(通行證),由所在單位領導簽名履行借用手續。逾期不還者,將不予辦理所在單位下次出國(境)的手續。嚴禁持公務護照(通行證)因私出國(境)。
(五)社團一切涉外(含港澳臺)事項,均應事先通報業務主管司(廳、局)和外事司,由外事司負責辦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作主張和各行其是。社團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責任,嚴格把關。如發生違反外事紀律現象,除當事人承擔后果外,還要追究所屬團體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以上通知,望認真遵照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6-26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10-17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