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事業單位:
現將《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細則》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 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細則
第一章 總則
一、為加強直屬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推動增收節支運動的深入開展,根據《民政事業費使用管理方法》的原則規定,特制定本細則。
二、直屬事業單位要本著促進事業發展,科學、合理地使用國家提供的各項資金,使其發揮最大效益為前提,同時進一步利用自身條件,開展多種服務和副業生產經營項目,廣開財源,組織收入,積聚資金。
三、直屬事業單位應通過建立經濟目標責任制,將各項收支任務落實到基層班組科室,并將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獎勵職工的依據。
第二章 預算管理
一、直屬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實行兩級管理、包干使用、結余留用的辦法。部事業財務主管部門為一級預算單位,負責編制中央級各項事業經費預算、決算,辦理向財政部申請撥款,審批直屬事業單位預算、決算并下撥經費;直屬事業單位為基層預算單位(有下屬或附屬單位的則為二級單位),負責編報本單位事業經費預算、決算和定期會計報表,并向部申請撥款。
二、直屬事業單位中凡核撥經費實行與工作量掛鉤的(如院校按在校學生人數和每個學生年費用標準、休養院按床位數和每個床位費用補助標準、報社按報紙發行份數和每份報紙補助標準核定),實行包干使用、年給結余留用的辦法。凡尚無條件按工作量核撥經費或補助的,則只對按定額核定費用的部分實行包干使用。
三、直屬事業單位專項撥款實行專項資金追蹤反饋責任制度,不實行預算包干,但結余留歸單位繼續使用,不得提作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
四、直屬事業單位舉辦有經濟效益項目所需的周轉金實行專項報批,約期歸還。
五、直屬事業單位應按上級主管部門核準的編制、預算執行,遇特殊情況需申請增編和追加經費預算的應報部主管部門審批。
六、直屬事業單位實行預算包干后的年末結余未撥款的部分,由部于下年度補撥;經費限額注銷部分于下年度返還。
第三章 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直屬事業單位一切財務收支事項堅持主管財務領導人“一支筆”審批的原則,重大事項應經單位領導集體討論決定。
二、直屬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實行有償服務,但要內外有別,合理定價和收費,嚴格遵守國家物價部門的規定。
三、直屬單位各項支出應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尤其是發給職工個人的工資、補助工資(包括獎金)、福利(包括醫療、撫恤、喪葬費)以及
勞動保護待遇、差旅費等更應嚴格按標準執行。凡國務院、財政部、
勞動部、人事部無統一規定的,應報經部批準方可實行。京外單位除專有規定外,按當地政府財政、勞動和人事部門的規定執行。
四、直屬事業單位工資基金實行計劃管理,由部主管部門按年下達工資基金計劃,抄開戶銀行。調動人員由單位財務部門辦理工資基金計劃轉移、增減手續。
五、直屬事業單位的社會集團購買力計劃指標和購置專控商品,在京的報部綜合計劃司審查后統一向全國控辦報批,京外的報當地控辦審批。
六、直屬事業單位利用自有設施(包括車輛)為本單位職工及家屬辦事提供服務,應按價或成本收費。自有房屋應按當地房管部門制定的統一標準收取房租,房租收入用于沖減修繕費。
七、直屬事業單位非財務部門不能私立小金庫,不準自刻財務專用章或自印空白收據、發票等有價票據。收支要經財務部門批準,收入應統一使用財務部門制發編號的收款票據,并定期交財務部門入帳。
八、直屬事業單位的外匯收入應按國家有關外匯管理規定存入當地中國銀行,并按規定使用留成外匯。
第四章 事業單位三項基金
一、建立直屬事業單位三項基金目的是調動單位和職工積極性,為增強單位自我發展能力,積累和提供部分資金。
二、直屬事業單位三項基金來源主要是:
1.向社會開放,開展多種經營、協作、咨詢、培訓等獲得的純收入。
2.舉辦副業生產的純收入。
3.提供勞務的純收入。
4.科研成果(或產品)轉讓(或出售)的收入。
5.全額單位的預算經費包干結余;差額單位收支相抵后的年終結余;自收自支單位留歸單位的凈盈利。
6.附設的生產經營性單位,如招待所、校辦工廠、服務社等上交的盈利。
三、直屬事業單位三項基金用向:
1.事業發展基金用于發展事業,擴大生產,改善教育、科研、報社、休養等業務的工作條件,更新和添置設備,擴建、改建房屋、建筑物,增補周轉金,補充事業費不足等。
2.集體福利基金主要用于自辦或聯辦集體福利設施的經費補助。
3.獎勵基金主要用于發給職工個人獎金(包括超過獎金免稅限額而交的獎金稅)。
四、各項基金提取比例:事業發展基金55%;集體福利基金20%;獎勵基金25%。但附設獨立核算的生產經營性單位,如招待所、校辦工廠、服務社等上交給事業單位的盈利應全部提作事業發展基金,不能提作集體福利和獎勵基金。
第五章 財產物資管理
一、直屬事業單位基建項目竣工驗收后,及時辦理固定資產轉帳手續,建帳立卡。由基建投資交付或其他資金購置的設備、工具、器具、家具等,購置單價在50元以上,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都應建立實物帳卡和會計帳簿,加強管理,切實做好國家財產物資的保管使用。
二、直屬事業單位購入的消耗性材料和不夠固定資產標準的工具、器具、用具、家具等。凡數量較大,設庫存放的,應建立實物帳卡和材料器材會計帳簿。辦理出入庫手續。凡數量較少,即購即用的消耗性實物,則在報帳時由經辦人和驗收使用人簽章。
三、直屬事業單位的財產物資實行有償調撥辦法,一律作價收款。調出或報廢固定資產處理殘值收回的價款留給單位,建立更新改造專項資金,專戶存貯,專項使用于重置固定資產。購置或調進固定資產的資金應在當年計劃基建投資、事業發展基金、經費預算內自行調劑解決。
四、直屬事業單位調出房屋、建筑物和大型設備(如汽車)應報部主管部門審查批準。
第六章 財會機構和人員
一、直屬事業單位均應配備專職財會人員,相當于司局級或100人以上的單位還應設立財會機構,集中管理和統一核算本單位的各項預算內外資金收支和其他財務事項,指導監督附設單位的財會業務。
二、直屬事業單位財會人員調換應向上級主管財務部門備案。調離崗位三個月以上應辦清帳務交接手續,調出單位的應經主管負責人監交。
三、部將對直屬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輪訓,以提高其素質,保證工作質量。
四、直屬事業單位奉上級指示撤銷、合并或改變隸屬關系,應按上級規定清理完
債權債務,辦理財產物資和會計檔案的移交手續。合并或改變隸屬關系的應將移交清冊報部主管部門備案和銷帳。撤銷的應將變賣或有償調出處理財產物資收回款項和清理債權債務后收回款項,以及會計檔案全部上交部主管部門,無償調出物資應報部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將財物私分或贈送給單位、個人。
第七章 附則
一、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二、實行獨立核算、企業管理的自收自支直屬單位其事業性質不變,但應按國務院、財政部有關成本管理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