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三章 鑒定程序
第四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正確評價科學技術成果(以下簡稱科技成果)的水平,保證科技成果鑒定的質量,健全科技成果鑒定制度,加強科技成果管理,促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更好的為公安工作現代化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及其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科技成果包括:
(一)解決公安工作現代化建設中科學技術問題的,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和實用價值的科研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生物新品種等應用技術成果。
?。ǘ╆U明自然現象、特征、規律及其內在聯系的,在學術上有新見解,并對科學技術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基礎理論成果和應用研究理論成果。
(三)推動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對促進科技與公安工作現代化協調發展起重大作用的軟科學研究成果。
第三條 下列科技成果按本辦法進行鑒定和評價:
(一)執行國家計劃的公安科技項目所完成的科技成果;
?。ǘ﹫绦泄膊靠蒲杏媱濏椖康挠晒膊靠萍季謿w口管理的科技項目所完成的科技成果。
(三)申報國家及公安部科學技術獎勵的成果。
第四條 科技成果鑒定可以采用下列形式:
?。ㄒ唬z測鑒定:由省、部級以上的專業檢測機構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有關技術指標進行檢驗、測試和評價,并作出結論;
(二)驗收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按照計劃任務書或合同、協議等所規定的驗收標準和方法進行測試、評價,并作出結論;
?。ㄈ<以u議:由同行專家對科技成果的有關技術資料,以書面形式進行審查、評價,并由組織鑒定單位匯總后作出結論。對屬于國家和公安科技重大項目的科技成果,可以召開專家鑒定會議,對科技成果進行審查、評價,并作出結論。
第五條 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可視同通過鑒定,并與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科技成果鑒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ㄒ唬┮呀浥可a并列入公安裝備或者已在公安工作中推廣應用的技術項目,實踐證明技術成熟,取得社會、經濟效益,并有實施單位出具的社會效益證明或者實施單位財務部門出具的經濟效益證明(在本單位實施應用的,應經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
(二)經技術合同登記機關登記的技術項目,已按合同約定驗收合格,在實踐中應用后取得社會、經濟效益,并有實施單位出具的社會效益證明或者實施單位財務部門出具的經濟效益證明的;
?。ㄈ┙浿袊鴮@质谟鑼@麢嗟陌l明專利,實施后取得社會、經濟效益,并有實施單位出具的社會效益證明或者實施單位財務部門出具的經濟效益證明的。上述三種視同鑒定形式,均應填寫《科學技術成果視同鑒定證書》,連同有關證明文件按任務來源報送公安部或地方科委科技成果管理機構,經批準后生效。
第六條 對于需要進行鑒定的科技成果,組織鑒定的單位應當聘請專家組織鑒定委員會(或鑒定小組,下同),并指定負責人。鑒定委員會成員應具有一定代表性,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該行業或者領域的高、中級技術職務(或職稱);
(二)具有較高的學術、技術水平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秉公辦事。被鑒定項目完成單位參加鑒定委員會的人員不得超過鑒定委員會成員總數的四分之一,被鑒定項目的完成者不得是鑒定委員會成員。
第七條 科技成果鑒定應堅持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精簡節約的原則。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八條 公安部科技局成果管理機構歸口管理公安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負責組織或委托有關單位組織本辦法第三條(一)、(二)款所列范圍的科技成果鑒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的計劃項目和科研單位自選項目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原則上由當地主管部門組織鑒定。
第三章 鑒定程序
第九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可申請進行科技成果鑒定:
?。ㄒ唬┩瓿身椖坑媱澣蝿?,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ǘ┛茖W理論研究成果應在全國性的專業學術刊物、學術組織、學術會議上公布一年以后;
?。ㄈ眉夹g研究成果應經過實踐,證明其成熟并可應用、推廣;
?。ㄋ模┸浛茖W成果應經有關單位采納或應用;
?。ㄎ澹W術或技術資料齊全,并符合科技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
具體要求如下:
1.科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學術資料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及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發表的情況說明,國內外學術情況對照材料,論文發表后被引用的情況報告等。
2.新產品、新材料、新品種研究成果的技術文件主要包括“計劃任務書或技術合同、研究報告、技術指標測試報告、環境試驗報告、產品標準、設計資料及其標準化報告、產品說明書、用戶試用效益報告和成果應用、推廣方案等。
3.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等應用技術成果的技術文件主要包括:計劃任務書或技術合同、研究報告、設計工藝文件、質量標準、國內外技術情況對照材料、用戶試用效益證明和推廣應用方案等。
4.標準化、計量、科技情報、軟科學等研究成果的學術技術資料主要包括:計劃任務書或技術合同、研究報告、調查考察報告(含有關背景材料、國內外研究情況對照材料)、成果應用推廣方案和試用效益證明等。
第十條 完成科技項目的單位或個人,應在鑒定前二個月按任務來源向有關主管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提交《科技成果鑒定申請書》(見附件三)和有關學術、技術資料。
第十一條 科技成果在鑒定前存在爭議的,應在其爭議解決后提交申請。
第十二條 組織鑒定單位在接到《科技成果鑒定申請書》后,應認真進行審查,在一個月內就是否同意鑒定、鑒定的形式、參加鑒定的專家名單、由何單位主持鑒定等事項作出決定,并答復申請鑒定單位;不符合鑒定條件的,說明理由及時退回申報單位。未經批準自行組織的鑒定,一律無效。
第十三條 科學理論研究成果及其他可以采用函審鑒定方式的科技成果,組織鑒定單位應當聘請同行專家五至七人對成果的學術水平、價值、成熟程度及是否可以應用等進行審查和評價,由組織鑒定單位匯總,寫出鑒定意見,并將專家的評審意見附在鑒定報告之后。
第十四條 凡有國家統一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通過測試檢驗技術指標可確定技術水平和成熟程度的科技成果(如通信機、攝像機、報警器等)應采用檢測鑒定形式。由專業檢測機構按照標準或者有關技術指標進行檢驗、測試和評價并寫出鑒定意見;或者先經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檢測證明,再由組織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三至五人對成果進行評議,寫出鑒定意見。
第十五條 凡可進行驗收鑒定的科技成果,經組織鑒定單位審批同意后,按任務來源,由下達任務部門的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務的科技成果管理人員、科研計劃管理人員和同行專家三至五人對成果進行測試、驗收、評價并寫出鑒定意見。
第十六條 凡可以檢測鑒定、驗收鑒定、函審評議的,均不要召開會議進行鑒定??梢砸曂b定的,也不必采用會議形式。對于以上方式均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項目或者國家和部的重大科技項目,必要時可以召開專家鑒定會議進行審查、評價并寫出鑒定意見,采用專家會議鑒定形式,組織鑒定單位應當聘請同行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參加鑒定會的專家一般控制在五至十三人,服務工作人員控制在三至五人,與鑒定會無關的人員包括無關的專家、各類行政人員、各級黨政負責人均不得作為鑒定委員會成員。
第十七條 針對各類科技成果的不同情況,鑒定委員會對科技成果的以下主要內容進行鑒定。
?。ㄒ唬┛茖W理論成果;1.所需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發表后被引用的情況;2.對項目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評價;3.該成果論點、論據是否明確,有關數據是否準確;4.該成果學術價值,與國內外同學科比較,其成果的創新點、學術意義及所達到的國內外的實際水平;5.該成果存在的缺點及改進的建議。
(二)應用技術成果:1.鑒定所需技術資料、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2.是否達到計劃任務書(或合同)規定的技術指標;3.有關技術文件中的技術數據、圖表是否準確、完整;4.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比較其特點、獨創性及水平;5.實踐檢驗的效果、應用范圍和推廣方案的可行性;6.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預算、分析的可靠性;7.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ㄈ┸浛茖W成果:1.鑒定所需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2.是否達到課題要求的標準和目的;3.應用情況和實踐檢驗的效果;4.成果所達到的實際水平;5.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第十八條 鑒定委員會成員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有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的權利;鑒定委員會有要求成果完成者進行答辯或者重復試驗的權利。鑒定委員會對科技成果的評議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鑒定評價結論。如果科技成果完成者不能提供充分的文件或鑒定委員意見不一致,致使鑒定委員會不能形成一致的或者完整的鑒定結論的,應當在鑒定結論中注明。鑒定委員會應當對鑒定評價結論的正確性負責。鑒定委員會負責人應當對鑒定結論負技術責任,全體鑒定委員會委員應當在鑒定書上簽字,并對所鑒定的科技成果承擔保密義務。
第十九條 組織鑒定單位應當對鑒定委員會提交的鑒定報告進行認真審核。發現鑒定報告中有重大缺陷的,應當責成原鑒定委員會補充進行鑒定和評價;發現鑒定報告弄虛作假或者在鑒定工作中搞形式主義的,有權駁回鑒定報告,另行組織鑒定委員會重新進行鑒定。鑒定報告經審核、批準后,組織鑒定單位就鑒定合格的科技成果頒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公安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由公安部科技局審核、批準并頒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條 鑒定證書的格式統一采用國家科委(88)國科發成字482 號頒發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格式)》(見附件一)和《科學技術成果視同鑒定證書(格式)》(見附件二:
第二十一條 對應聘參加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專家,組織鑒定單位可根據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發給技術咨詢費。費用由申請鑒定單位支付。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公安部科技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起執行?!豆膊靠萍汲晒b定試行辦法》同時廢止。
附件(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2003修訂)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塞拜疆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艾滋病防治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關于支持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