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倉庫建筑
第三章 儲存管理
第四章 裝運管理
第五章 電源管理
第六章 火源管理
第七章 消防設施
第八章 組織領導
第九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倉庫防火安全管理,保障國家和集體財產免受火災危害,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全國各類倉庫除法規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規則。
第二章 倉庫建筑
第三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倉庫建筑設計,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并經公安消防監督機關審核。倉庫建成后經公安消防監督機關驗收。
第四條 庫房、貨場必須和生活區、維修工房分開布置。
第五條 易燃和可燃物品的露天堆垛與煙囪、明火作業場所、架空電力線等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
第六條 儲存易燃物品庫房的地面,應當采用不易打出火花的材料。
第七條 庫區的加工間和保管員辦公室應當單獨修建或者用防火墻與庫房隔開,防火墻的耐火等級不應當低于庫房的耐火等級。
第八條 倉庫區域內應當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六章的規定,設置消防車通道。
第九條 儲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庫房、貨場應當根據防雷的需要,裝置避雷設備。
第十條 對原有超過最大允許占地面積或者防火間距不足的庫房,應當增設防火墻。
第十一條 電瓶車充電室和機動車輛的油庫,應當建在庫區外的安全地點。
第十二條 儲存石油、化學易燃物品、爆炸物品等專業倉庫不準設在城鎮人口聚集的地區。
第三章 儲存管理
第十三條 庫房內物品儲存要分類、分堆,堆垛與堆垛之間應當留出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的寬度一般不應少于兩米。根據庫存物品的不同性質、類別確定垛距、墻距、柱距、梁距。每個庫房必須規定儲存限額。
第十四條 露天存放物品應當分類、分堆。易燃、可燃物品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五十一條表19的規定。棉麻等物品的露天堆垛應當封垛苫蓋。
第十五條 能自燃的物品、化學易燃物品與一般物品以及性質互相抵觸和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須分庫儲存,并標明儲存物品的名稱、性質和滅火方法。
第十六條 能自燃的物品和化學易燃物品堆垛應當布置在溫度較低、通風良好的場所,并應當有專人定時測溫。
第十七條 遇水容易發生燃燒、爆炸的化學易燃物品,不得存放在潮濕和容易積水的地點。
第十八條 受陽光照射容易燃燒、爆炸的化學易燃物品,不得在露天存放。
第十九條 閃點在四十五度以下的桶裝易燃液體不準露天存放,如果需要露天存放,在炎熱季節必須采取降溫措施。
第二十條 化學易燃物品的包裝容器應當牢固、密封,發現破損、殘缺、變形和物品變質、分解等情況時,應當立即進行安全處理。
第二十一條 易燃、可燃物品在入庫前,應當有專人負責檢查,對可能帶有火險隱患的物品,應當存放到觀察區,經檢查確無危險后,方準入庫或歸垛。
第二十二條 儲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庫房、露天堆垛附近,不準進行試驗、分裝、封焊、維修、動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災的作業。如因特殊需要進行這些作業,事先必須經倉庫防火負責人批準,并采取安全措施,調配專職或義務消防隊員進行現場監護,備有充足的滅火器材。作業結束后,應當對現場認真進行檢查,切實查明未留火種后,方可離開現場。
第二十三條 庫房內不準設辦公室、休息室,不準住人,不準用可燃材料搭建擱層。
第二十四條 在庫房或露天堆垛的防火間距內,不準堆放可燃物品和搭建貨棚。
第二十五條 庫房內一般不應當安裝采暖設備,如物品防凍必須采暖,可用暖氣采暖。散熱器與可燃物品堆垛應當保持安全距離。
第二十六條 庫區和庫房內要經常保持整潔。對散落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庫區的雜草應當及時清除。用過的油棉紗、油抹布、沾油的工作服、手套等用品,必須放在庫房外的安全地點,妥善保管或及時處理。
第四章 裝運管理
第二十七條 裝卸化學易燃物品,必須輕拿輕放,嚴防震動、撞擊、重壓、摩擦和倒置。不準使用能產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帶釘子的鞋,并應當在可能產生靜電的設備上,安裝可靠的接地裝置。
第二十八條 進入易燃、可燃物品庫區的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必須裝置防火罩,蒸汽機車要關閉風箱和送風器,并不得在庫區停留和清爐。倉庫應當有專人負責監護。
第二十九條 進入庫區的汽車、拖拉機必須戴防火罩,并不準進入庫房。
第三十條 進入庫房的電瓶車、鏟車,必須有防止打出火花的安全裝置。
第三十一條 運輸易燃、可燃物品的車輛,一般應當將物品用苫布苫蓋嚴密。隨車人員不準在車上吸煙。
第三十二條 對散落、滲漏在車輛上的化學易燃物品,必須及時清除干凈。
第三十三條 各種機動車輛在裝卸物品時,排氣管的一側不準靠近物品。各種車輛不準在庫區、庫房內停放和修理。
第三十四條 庫房、站臺、貨場裝卸作業結束后,應當徹底進行安全檢查。
第五章 電源管理
第三十五條 庫房內一般不宜安裝電器設備。如果需要安裝電器設備,應當嚴格按照有關電力設計技術規范和本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并由正式電工進行安裝和維修。
第三十六條 儲存化學易燃物品的庫房,應當根據物品的性質,安裝防爆、隔離或密封式的電器照明設備。
第三十七條 各類庫房的電線主線都應當架設在庫房外,引進庫房的電線必須裝置在金屬或硬質塑料套管內,電器線路和燈頭應當安裝在庫房通道的上方,與堆垛保持安全距離,嚴禁在庫房門頂架線。
第三十八條 庫房內不準使用碘鎢燈、日光燈、電熨斗、電爐子、電烙鐵、電鐘、交流收音機和電視機等電器設備,不準用可燃材料做燈罩,不應當使用超過六十瓦以上的燈泡。燈頭與物品應當保持安全距離。
第三十九條 庫房內不準架設臨時電線。庫區如需架設臨時電線,必須經倉庫防火負責人批準。使用臨時電線的時間不應當超過半個月,到期及時拆除。
第四十條 庫區的電源應當設總閘和分閘,每個庫房應當單獨安裝開關箱。開關箱應當設在庫房外,并安裝防雨、防潮等保護設施。
第四十一條 在庫區及庫房內使用電器機具時,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電線要架設在安全部位,免受物品的撞擊、砸碰和車輪碾壓。
第四十二條 電器設備除經常檢查外,每年至少應當進行兩次絕緣搖測,發現可能引起打火、短路、發熱和絕緣不良等情況時,必須立即修理。
第四十三條 禁止使用不合規格的保險裝置。電器設備和電線不準超過安全負荷。庫房工作結束時,必須切斷電源。
第六章 火源管理
第四十四條 庫區內嚴禁吸煙、用火,嚴禁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
第四十五條 在生活區和維修工房安裝和使用火爐,必須經倉庫防火負責人批準。
第四十六條 金屬火爐距可燃物不應當小于一點五米。在木質地板上搭設火爐,必須用隔熱的不燃材料與地板隔開。
第四十七條 金屬煙筒距可燃墻壁、屋頂不應當小于七十厘米,距可燃屋檐不應小于十厘米,高出屋檐不應小于三十厘米。煙筒穿過可燃墻、窗時必須在其周圍用不燃材料隔開。
第四十八條 不準用易燃液體引火。火爐附近不準堆放木片、刨花、廢紙等可燃物。
第四十九條 不準靠近火爐烘烤衣物和其它可燃物。燃著的火爐應有人負責管理。
第五十條 從爐內取出的熾熱灰燼,必須用水澆滅后倒在指定的安全地點。
第七章 消防設施
第五十一條 倉庫區域內應當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八章的規定,設置消防給水設施,保證消防供水。
第五十二條 庫房、貨場應當根據滅火工作的需要,備有適當種類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設備,并布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消防器材設備附近,嚴禁堆放其它物品。
第五十三條 倉庫應當裝設消防通訊、信號報警設備。
第五十四條 消防器材設備應當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完整好用。寒冷季節要對消防儲水池、消火栓、滅火機等消防設備采取防凍措施。
第八章 組織領導
第五十五條 倉庫的主管部門和倉庫的領導人,應當把防火安全工作與其它倉庫管理工作同計劃、同布置、同檢查、同總結、同評比。
第五十六條 國家儲備庫、各類專業倉庫、中轉倉庫和大型附屬倉庫,應當建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防火安全領導小組組長為倉庫防火負責人,不建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的倉庫,必須確定一名領導為防火負責人,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防火安全工作。防火負責人的確定或者變動應當報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關備案。
第五十七條 防火負責人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和有關指示;
二、組織制訂崗位防火責任制度,火源、電源管理制度,門衛制度,值班巡邏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和各項操作規程;
三、劃分防火責任區,指定區域防火負責人,明確職責,逐級落實防火任務;
四、負責組織向職工進行防火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識,提高職工的防火警惕性。對各種專業人員和新進庫工作的職工,進行專業防火安全知識的教育;
五、定期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及時消除火險隱患;
六、領導專職、義務消防組織,加強其管理教育和業務訓練,組織職工撲救火災;
七、組織領導值班巡邏工作,防火、防盜、防止壞人放火破壞;
八、負責組織消防器材設備的配置、維修和管理工作。
第五十八條 各類倉庫都應當建立群眾性的義務消防組織,并根據防火安全工作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防火干部。
火災危險性大的大型倉庫和距離公安消防隊轉遠的大型倉庫,應當建立企業專職消防隊。無專職消防隊的大型倉庫,應當組織義務消防隊輪流住庫值班,負責本單位的防火和滅火工作。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根據本規則制訂實施細則,并送公安部備案。
第六十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安部頒發的《倉庫防火基本措施》即行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保障公民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答記者問)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08-03-2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08-01-1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