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定了機動車輛(含列車)的整車及其發動機、轉向系、制動系、傳動系、行駛系、照明和信號裝置等有關運行安全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駛的總質量26t以下的機動車和總重量45t以下的汽車列車及拖拉機帶掛車。其他機動車輛可參照執行。
1 整車
1.1 車輛標記
1.1.1 車輛的商標(或廠牌)、型號標記必須裝設在車身前部的外表面上。
1.1.2 車輛必須裝置產品銘牌。銘牌應置于車輛前部易于觀察之處。客車銘牌應置于車內前乘客門的上方。
1.1.3 車輛的銘牌應標明廠牌、型號、發動機功率、總質量、載質量或載客人數、出廠編號、出廠年、月、日及廠名。
1.1.4 發動機的型號和出廠編號應打印在發動機氣缸體側平面上,字體為二號印刷字,型號在前,出廠編號在后,在出廠編號的兩端打上星號(☆)。
1.1.5 底盤的型號和出廠編號應打印在金屬車架易見部位,字體為一號印刷字,型號在前,出廠編號在后,在出廠編號的兩端打上星號(☆)。
1.2 車輛外廓尺寸
1.2.1 汽車的外廓尺寸限值應符合GB 1589-79《汽車外廓尺寸的界限》的有關規定。
1.2.2 無軌電車的外廓尺寸限值按照GB 1589-79的有關規定執行。
1.2.3 方向盤式拖拉機帶掛車外廓尺寸應為:
車輛高:≤3.0m;
車輛寬:≤2.5m;
車輛長:≤10m
1.2.4 車輛外廓尺寸的術語和定義按GB 3730.3-83《汽車和掛車的術語及其定義、車輛尺寸》的規定。
1.3 車輛后懸
客車及封閉式車廂的車輛后懸不得超過軸距的65%,最大不得超過3.5m.其他車輛后懸不得超過軸距的55%,對于三軸車輛,若二、三軸為雙后軸,其軸距應按第一軸至雙后軸中心線的距離計算;若一、二軸為雙轉向軸,其軸距應按一、三軸的軸距計算。
1.4 車輛核載
1.4.1 車輛允許總質量,以發動機額定功率、廠定最大軸載質量、輪胎的承載能力、車廂面積及正式批準的技術文件進行核定。
1.4.2 駕駛室乘座人數的核定:
a.駕駛室內只有一排座位的或雙排座位的前排座位以駕駛室內部寬度(系指駕駛室車窗下緣,并在車門后支柱內側量取)等于或大于1200mm核定2人,等于或大于1650mm核定3人。小型汽車駕駛室內部寬度等于或大于1550mm核定3人;
b.駕駛室內雙排座位的后排座位,座墊長度(從中間位置測量)每400mm核定1人。
1.4.3 車輛乘坐人數的核定:
a.按載質量核定人數:1t折合15人;長途客車1t折合13人;
b.按座墊長度和站立面積核定:座墊長度每400mm核定1人。允許站立面積1平方米核定4人;城市公共汽車及無軌電車1平方米核定5人。
以本款a及b項計算,乘座人數以最小值核定。
1.5 轉向橋負荷
機動車在空載和滿載狀態下,轉向橋荷分別不小于該車整備質量和允許總質量的20%
1.6 比功率
機動車輛的比功率應小于4.7kW/t
1.7 側傾穩定角
車輛在空載、靜態情況下,向左側和右側傾斜最大側傾穩定角如下:
三輪摩托車:不小于25°;
最高時速低于20km/h或總質量為車輛整備質量的1.2倍以下的車輛:不小于30°;
其他車輛(兩輪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除外):不小于35°。
1.8 漏水檢查
在發動機運轉及停車時應檢查水箱、水泵、缸體、缸蓋、暖風裝置及所有接連部位,不允許漏水。
1.9 漏油檢查
機動車連續行駛距離不小于10km,停車5min后觀察,不得有滴油現象。
1.10 車速表檢查
車速表允許誤差范圍為+15%~-10%。即:當實際車速為40km/h時,車速表指示值應為36至46km/h.
1.11 車輛外觀
a.車輛外觀整潔,各零、部件應完好,聯結堅固,無缺損,并且有正常的技術性能;
b.車體應周正,左右對稱部位高度差應不大于40mm.
2 發動機
2.1 發動機動力性能良好,運轉平穩,不得有異響;怠速穩定,機油壓力正常。發動機功率不得低于原額功率的75%。
2.2 發動機應有良好的起動性能。
2.3 化油器、消聲器不得有“回火”、“放炮”現象。
2.4 柴油機停機裝置必須靈活有效。
2.5 發動機點火系、供油系、潤滑系、冷卻系的機件應齊全,性能良好。
3 轉向系
3.1 機動車的方向盤不得設置于右側。
3.2 機動車的方向盤應轉動靈活、操縱輕便、無阻滯現象。車輪轉到極限位置時,不得與其他部件有干涉現象。
3.3 機動車轉向輪轉向后應有自動回正能力,以保持機動車穩定的直線行駛。
3.4 機動車方向盤的最大自由轉動量從中間位置向左右各不得超過15°。
3.5 機動車在平坦、硬實、干燥和清潔的道路上行駛,其方向盤不得有擺振、路感不靈、跑偏或其他異常現象。
3.6 機動車在平坦、硬實、干燥和清潔的水泥或瀝青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從直線行駛過渡到直徑為24m的圓周行駛,其施加于方向盤外緣的最大圓周力不得大于245N.
3.7 機動車轉向橋負荷大于4t時,必須采用轉向助力裝置。裝有轉向助力器的車輛,當轉向助力器失效后。仍具有用方向盤控制車輛轉向的能力。
3.8 機動車輛的最小轉彎直徑,以前外輪軌跡中心線為基線測量其值不得大于24m.當轉彎直徑為24m時,前轉向軸和未軸的內輪差(以兩內輪軌跡中心線計)不大于3.5m.
3.9 機動車前輪定位值應符合該車整車有關技術條件的規定。
3.10 用測滑儀檢驗前輪的側滑量其值不得超過5m/km.
3.11 轉向節及臂、轉向橫、直拉桿及球銷應無裂紋和損傷,并且球銷不得松曠。橫、直拉桿不得拼焊。
3.12 摩托車的前叉和轉向把不得有變形、裂損和不靈活等現象。
4 制動系
4.1 機動車及掛車必須設置彼此獨立的行車和駐車制動裝置;輕便、二輪、邊三輪摩托車只要求有行車制動裝置。
4.2 行車制動系的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應符合該車整車有關技術條件的規定。
4.3 行車制動系在產生最大制動作用時踏板力不得超過700N.手握力不超過300N.
4.4 行車制動系最大制動效能應在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以內達到。
4.5 駐車制動操縱裝置的安裝位置要適當,其操縱桿必須有一定的儲備行程,一般應在操縱桿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內產生最大的制動效能,棘輪式制動器應在第三次拉動拉桿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內產生最大制動效能。
4.6 駐車必須能通過機械裝置把工作部件鎖住,并且施加于操縱桿上的力應不大于500N.
4.7 對采用氣壓制動的機動車輛,當氣壓升至590kpa時,在不使用制動的情況下,停止空氣壓縮機3min其氣壓的降低應不超過9.8kpa.在氣壓為590kpa的情況下。將制動踏板踏到底,待氣壓穩定后觀察3min,單車氣壓降低值不得超過19.6kpa,列車不得超過29.4kpa.
4.8 采用液壓制動系統的車輛,當制動踏板壓力最大量,保持1min.踏板不得有緩慢向底板移動現象。
4.9 氣壓制動系必須裝有限壓裝置,確保貯氣筒內氣壓不超過允許的最高氣壓。貯氣筒應裝有放水閥。
4.10 采用氣壓制動系統的車輛,發動機在中等轉速下,4min(列車為6min,城市鉸接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為8min.)內氣壓表的指標氣壓應從零升至起步氣壓(未標起步氣壓者,按392kpa氣壓計)。貯氣筒的容量應保證在不繼續充氣的情況下,車輛在連續五次全制動后,氣壓不低于起步氣壓(未標起步氣壓者,按392kpa氣壓計)。
4.11 在車輛運行過程中,不應有自行制動現象。當掛車與牽引車意外脫離后,掛車應能自行制動。牽引車的制動仍然有效。
4.12 汽車和無軌電車行車制動系部分管路失效時,其余部分制動效能仍能保持原規定值的30%以上。
4.13 機動車在平坦、硬實、干燥和清潔的水泥或瀝青路面(路面的附著系數為0.7)上的制動距離和跑偏量應符合表1中的規定。對空載檢驗制動性能有質疑時,可用表1中滿載的制動性能要求進行檢驗。
4.14 機動車用制動減速度檢驗制動性能:
a.機動車在平坦、硬實、清潔和干燥的水泥或瀝青路面(路面附著系數為0.7)的制動穩定減速度和跑偏量應按表2的要求檢驗。對于空載檢驗制動性能有質疑時,可用表2滿載的制動性能要求進行檢驗;
b.制動系協調時間(系指在緊急制動時,從踏板開始動作至制動穩定減速度達到表2規定值或制動力達到表4規定值的時間)的要求應符合表3的規定。汽車拖帶掛車時間的協調時間,不得大于牽引車最大允許值再加0.2s的時間。
4.15 汽車用制動力檢驗制動性能:
a.汽車在制動試驗臺上檢測制動力應符合表4規定的要求。對空載檢驗制動力有質疑時,可用表4滿載檢驗制動要求進行檢驗;
b.制動力平衡要求:前軸左右輪制動力差不大于該軸軸荷的5%,后軸左右輪制動力差不得大于該軸軸荷的8%;
c.制動系協調時間按4.14b規定的要求進行檢驗。
4.16 車輛的制勸性能如能符合4.13條、4.14條和4.15條之一者,即為合格。
4.17 機動車輛動完全釋放時間(系指從松開制動踏板到制動完全消除所需要的時間)不得大于0.8s.
4.18 機動車輛駐車制動性能要求:車輛空載正反兩個方向在20%的坡道上使用駐車制動裝置5min以上應保持固定不動;當采用制動試驗臺測駐車制動力時,車輛在空載狀態,使用駐車制動裝置時,駐車制動力總和不得大于該車整備質量的20%。
5 照明、信號裝置和其他電氣設備
5.1 車輛的燈具應安裝牢靠,燈泡要有保護裝置,不得因車輛震動而松脫、損壞、失去作用或改變光照方向,所有燈光開關安裝牢固,開關自如,不得因車輛震動而自行開關。開關位置應適當,便于駕駛員操作。開關上須有符合GB4094-83《道路車輛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圖形標志》規定的圖案。
5.2 照明和信號裝置。
5.2.1 汽車及掛車的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的數量、位置、光色、最小幾何可見角度等應符合GB4785-84《汽車及掛車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的數量、位置和光色》的規定,其他機動車可參照GB4785-84的規定執行。
5.2.2 輕便、二輪、側三輪摩托車,應設置遠光燈、近光燈、后位燈、制動燈、后牌照燈、后反射器各一個,前、后轉向信號燈各二個,側三輪摩托車在邊斗上應設置前位燈、后位燈各一個,光色應符合GB4785-84的有關規定。
5.2.3 全掛車應在車輛前部的左右各裝一只紅色掛車標志燈。其高度應比全掛車的前欄板高出30~400mm.距車廂外側應小于150mm.
5.3 前照燈光束照射位置要求。
5.3.1 機動車在檢驗前照燈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時,車輛空載,允許乘1名駕駛員。前照燈在距屏幕10m處,光束明暗截止線轉角或中點的高度應為0.75~0.80H(H為前照燈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右均不得大于100mm.
5.3.2 四燈制前照燈其遠光單光束燈在屏幕上的調整。要求光束中心離地高度為0.85~0.9H.水平位置要求左燈向左偏不得大于100mm;向右偏不得大于170mm.右燈向左向向右偏均不得大于170mm.
5.4 機動車照明和信號裝置的一般要求。
5.4.1 前照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4599-84《汽車前照燈配光性能》的規定,摩托車前照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6948-86《摩托車前照燈配光性能》的規定。
5.4.2 裝有前照燈的機動車,應裝有遠、近光變換裝置,并且當遠光變近光時,所有遠光應能同時熄滅。
5.4.3 前位燈、后位燈、示廓燈、掛車標志燈、牌照燈、儀表燈應能同時啟閉,且當前照燈啟閉及發動機熄火時仍能點亮。
5.4.4 空載高為3.0m及以上的客車及廂式貨車均須安裝示廓燈。
5.4.5 汽車應設置危險報警閃光燈。
5.4.6 車輛的危險報警閃光燈和轉向信號燈的閃光頻率Hz應為1.5±0.5,起動時間不大于1.5s.
5.4.7 總長超過9m的車輛(不包括全掛列車)兩側其前方須裝設側向轉向信號燈。
5.4.8 機動車駕駛室的儀表板上應設置與行駛方向相應的轉向指示信號和藍色遠光指示信號燈。
5.4.9 駕駛室儀表板上應設置儀表燈。儀表燈點亮時,應能照清儀表板上所有的儀表并不得眩目。
5.4.10 各種客車及無軌電車應設置車廂燈和門燈,保證車內照明。但不得影響駕駛員的視線和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
5.4.11 對于安裝一只或兩只前照燈的機動車,每只燈的發光強度應為15000cd以上;對于安裝四只前照燈的車輛,每只燈的發光強度應為12000cd以上。
5.4.12 車輛的轉向信號燈、危險報警閃光燈及制動燈的生理可見度,在陽光下距30m可見,夜間好天氣距300m可見。前、后位燈夜間好天氣距300m可見。后牌照燈的生理可見度,夜間好天氣,20m能看清牌照號碼。
5.5 其他電氣設備和儀表。
5.5.1 喇叭性能要求:
a.機動車均應設置喇叭,其性能應可靠,聲音悅耳;
b.城市用機動車喇叭聲級在距車前2m,離地面高1.2m處應為90~105dB(A)。
5.5.2 發電機應技術性能良好。蓄電池應保持常態電壓。所有電器導線均須捆扎成束,布置整齊,固定卡緊,接頭牢固并有絕緣封套,在導線穿越孔洞時需裝設絕緣套管。
5.5.3 照明和信號裝置的任何一個線路如出現故障,不得干擾其他線路的正常工作。
5.5.4 機動車應裝有水溫表、電流表(或充電指示燈代替)、燃油表、車速里程表、氣壓表、機油壓力表(或油壓指示燈代替)等各種儀表及開關,并應保持靈敏有效。
5.5.5 大客車及裝用柴油機的貨車應設置電源總開關。
5.5.6 無軌電車的電器要求:
a.無軌電車易起動、加速平穩、運行可靠;
1
b.牽引電機換向器的火花不得大于1-級,無異響,絕緣性能良好。電車的
2
總絕緣電阻:當周圍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時應不小于3MΩ;當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應不小于1MΩ;
c.集電頭動作應靈活,不卡滯。集電頭應具有安全保護裝置,當集電頭與集電脫離時,不得直接落地;
d.線網在標準高度5.75m情況下,集電靴與接觸線網的壓力應能在80~110N范圍內調節;行駛中不產生較嚴重的火花。
6 行駛系
6.1 輪胎要求:
a.輪胎的磨損:轎車輪胎胎冠上花紋深度在磨損后應不少于1.6mm,其他車輛輪胎胎冠上的花紋深度不得少于3.2mm;
b.輪胎胎面因局部磨損不得暴露出輪胎簾布層;
c.輪胎的胎面和胎壁上不得有長度超過2.5cm,深度足以暴露出輪胎簾布層的破裂和割傷;
d.同一軸上的輪胎應為相同的型號和花紋;
e.機動車轉向輪不得裝用翻新的輪胎。
6.2 車輪橫向和徑向擺動量;小型汽車和摩托車不大于5mm,其他車輛不大于8mm.
6.3 車輛的鋼板彈簧不得有裂紋、斷片和缺片現象,其中心螺栓的U形螺栓須緊固。
6.4 減震器應工作正常。
6.5 車架不得有變形、銹蝕、彎曲。螺栓、鉚釘不得缺少或松動。
6.6 前、后橋不得有變形、裂紋。
7.傳動系
7.1 離合器
7.1.1 機動車的離合器應接合平衡、分離徹底、不得有異響、抖動和打滑現象。
7.1.2 踏板自由行程應符合整車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
7.1.3 踏板力不得超過300N.手握力不得超過20N.
7.2 變速器、分動器
7.2.1 換檔時,齒輪嚙合靈便、互鎖、自鎖裝置有效、不得有亂檔、自行跳檔現象。運行中無異響。換檔時,變速標不得與其他部件相干涉。
7.2.2 在變速桿上或其附近,必須有能使駕駛員在駕駛座位上容易識別變速器檔位位置的標志。
7.3 傳動軸
傳動軸在運轉時不發生震抖和異響,中間軸承、萬向節不得有裂紋和松動現象。
7.4 驅動橋
主傳動器、差速器工作應正常,并無異響。
8 車身
8.1 車身的技術狀況應能保證駕駛員有正常的勞動條件和客貨安全。
8.2 車身和駕駛室應堅固耐用,覆蓋件無開裂和銹蝕。
8.3 車身外部不允許有任何使人致傷的尖銳凸起物。
8.4 車身內部不應有任何使人致傷的尖銳凸起物。車身內部的非金屬件應具有較高抗燃燒的能力。
8.5 車門、車窗啟閉輕便,不得有自行開啟現象,其門鎖牢固可靠。行車時門窗無振響。貨箱的欄板、底板平整,客車車身與地板密合,座椅扶手安裝牢固可靠,排列整齊。
8.6 對氣動開啟的車門,應能在氣壓低于工作壓力時,通過另外的機構開啟車門。
8.7 客車的第一級踏板高度不大于400mm.
8.8 車輛的車輪應安裝擋泥板和罩尾垂簾,掛車后輪應安裝擋泥板。
8.9 駕駛員座椅應舒適可調,各操作機件布置合理、方便,具體尺寸可參照JB2667-80《載重汽車駕駛員操作位置尺寸》的規定。
8.10 車輛前后分別設置適用的牌照座,前牌照應設于前面的中部或右側,后牌照座應設于后面的中部或左側。
9 安全防護裝置
9.1 轎車前排座椅必須裝置座椅安全帶。
9.2 機動車必須裝設后視鏡,其要求如下:
a.大客車、無軌電車和大型平頭貨車在左、右、前各裝一面;二輪、邊三輪和輕便摩托車可只裝一面;其他各類車輛左右各裝設一面后視鏡。
b.機動車的后視鏡的安裝位置、角度應適宜,鏡面中影象不得變形,并應能看清車身后方的交通情況。裝在前在的后視鏡能看清車前部的情況。
9.3 采用氣壓制動系的車輛,必須裝設低壓音響警報裝置。
9.4 機動車車輛門窗必須使用安全玻璃,前擋風玻璃應采用夾層玻璃或部分區域鋼化玻璃。其他門窗可采用鋼化玻璃。其性能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9.5 汽車和無軌電車擋風玻璃應具有防凍、除霜裝置。
9.6 機動車擋風玻璃應具有刮水器,并能在-40~+50℃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對單座駕駛室刮水器其掃刮面積不小于1800平方厘米,多座駕駛室要有兩處以上掃刮區域,每塊掃刮面積不小于1800平方厘米。
9.7 客車、無軌電車除駕駛員門、安全門外,不準在其車身左側開設車門。
9.8 車長大于8m或乘員座位數多于40人的客車,如本身右側僅有一個供乘客上下的車門,應設有安全門或安全出口。需用安全門時,不用其他器具即可將其向外推開。安全門(安全出口)上應有明顯的紅色標志,并有開啟警報裝置。并備有便于取用的擊碎出口玻璃的專用工具。
9.9 燃油箱的要求:
a.燃油箱及燃油管路應堅固并具有防護裝置、不致于振動、沖擊而發生損壞及漏油現象;
b.燃油箱的加油口及通氣口應保證在汽車晃動時不漏油;
c.燃油箱與排氣管的位置應相距300mm以上或設置有效的隔熱裝置。燃油箱應距裸露電氣接頭及電氣開關200mm以上;
d.燃油箱的通氣口應保持暢通,通氣口和加油口不應朝向有站席和座席的車廂內開口。
9.10 發動機的排氣管口不得指向車身右側。
9.11 運送易燃、易爆物品的專用車,駕駛室上方應安裝紅色標志燈并應在車身兩側噴有“禁止煙火”字樣或標志。車上必須備有消防器材和相應的安全措施。排氣管應裝在車前,尾部應安裝接地鏈。
9.12 汽車應裝備滅火器。
9.13 摩托車的客座應設座墊、扶手和腳蹬。
9.14 貨車車廂前部應安裝比駕駛室高70~100mm的安全架,(自卸車和總質量1t以下的貨車除外)。
9.15 機動列車的牽引車與被牽引車的連接裝置應堅固耐用,并且要有在行駛中不能因振動、沖擊等而分開的有效的安全裝置。
9.16 全掛列車的牽引車和掛車之間應加裝安全防護裝置。全掛車和半掛車車廂底部至地面距離大于800mm時,應在車廂下部兩側裝有防護裝置;其車架最后端離地最小高度大于800mm時,應在車架后端下方設置防護裝置。
10 特種車的附加要求
10.1 消防車的車身顏色為R03大紅色(按GB3181-82的規定),標志燈具為紅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連續調頻調”。
10.2 救護車的車身顏色為白色、左、右側及車后正中應噴紅色“+”字、標志燈為藍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慢速雙音轉換調”。
10.3 工程救險車的車身顏色為Y07中黃色(按GB3181-82的規定),標志燈具為黃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單音斷鳴調”。其車身兩側噴“工程救險”字樣。
10.4 警備車、交通監理車的標志燈為紅色回轉式,警報器音調為“雙音轉換調”、“緊急調頻調”。
10.5 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警備車、交通監理車設置的警報器音調聲壓應在110~115dB(A)之間。其他車輛不經批準,不得設置警報器和標志燈。
11 汽車廢氣排放
11.1 汽車廢氣排放應符合GB3842-83《汽車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四沖程汽油機在海拔1000m以下,在怠速工況下的排放值見表5.
11.2 汽車怠速污染物測量方法按GB3845-83《汽車怠速污染物測量方法》的規定進行測量。
11.3 柴油車自由加速排放煙度應符合GB3843-83《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排放標準》的規定。在海拔1000m以下的地區,柴油車排放煙度值見表6.
11.4 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測量方法按GB3846-83《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測量方法》的規定進行測量。
11.5 摩托車的怠速污染物應符合GB5366-85《摩托車主要性能指標》的規定,其排放值見表7.
11.6 摩托車怠速污染物測量方法應符合國家標準GB5466-86《摩托車怠速污染物測量方法》的規定。
12 噪聲控制
12.1 機動車允許的噪聲應符合GB1459-79《機動車輛允許噪聲》的規定,各類機動車加速行駛時,車外允許最大噪聲級應符合表8的規定。
12.2 輕便摩托車噪聲按GB4569-84《輕便摩托車噪聲測試方法》的規定進行測量,應符合GB4558-84《輕便摩托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的有關規定。
12.3 機動車加速行駛時車外最大允許噪聲級的測量應按GB1496-79《機動車輛噪聲測量方法》的規定。
12.4 車內噪聲:客車車內最大噪聲級不大于82dB(A),其測試方法應按GB1496-79的規定進行。
13 附則
13.1 4.12條、9.1條、9.3條、9.4條對于1988年底以前生產的車輛可以例外。
13.2 5.4.5款對于1988年底以前生產的車輛例外。
13.3 1.6條中對于1988年10月1日以前生產的用“解放牌”汽車底盤改裝的鉸接式公共汽車可以例外。
13.4 5.4.1條對于1988年底以前生產的車輛可以例外。
13.5 9.8條對于1989年底以前生產的車可以例外。
13.6 12.1條和5.2.1款中對倒車燈的要求對于1990年以前生產的車輛可以例外。
13.7 執行本標準所用的儀器的設備,必須經過省(市)廳(局)級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所用儀器和設備精度須在2%以內。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安部提出。
本標準由交通部標準計量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于永成、周天佑、李永福、葉輔華。
表1
───┬───────┬───────┬───────┬──────
檢驗 │空載檢驗的制動│滿載檢驗的制 │緊急制動跑偏 │點制動
項目 │距離,m │動距離,m │量,mm │
│ │ │ │
限值 │① │ ② │③ │ ④
│ │ │ │
機動車│ │ │ │
類型 ├───┬───┼───┬───┼───┬───┼───┬──
│20 │30 │20 │30 │20 │30 │30-40 │40-60
├───┴───┴───┴───┴───┴───┴───┴──
│ km/h
───┼───────┬───────┬───────┬──────
總質量│≤ 6.5 │≤7.0 │≤80 │不跑偏
<4.5t │ │ │ │
的汽車│ │ │ │
───┼───┬───┼───┬───┼───┬───┼───┬──
4.5t │ │ │ │ │ │ │ │
≤總質│ │ │ │ │ │ │ │
量≤12│ │ │ │ │ │ │ │
t的汽 │≤3.8 │ │ │≤8.0 │≤80 │≤200 │不跑偏│
車和汽│ │ │ │ │ │ │ │
車列車│ │ │ │ │ │ │ │
及無軌│ │ │ │ │ │ │ │
電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質量│ │ │ │ │ │ │ │
>12t的│ │ │ │ │ │ │ │
汽車和│ │ │ │ │ │ │ │
汽車列│≤4.4 │ │ │≤9.5 │≤80 │≤200 │不跑偏│
車及無│ │ │ │ │ │ │ │
軌電車│ │ │ │ │ │ │ │
│ │ │ │ │ │ │ │
───┼───┼───┼───┼───┼───┼───┼───┼──
輕便及│ │ │ │ │ │ │ │
二、三│ │ │ │ │ │ │ │
輪摩托│≤4.0 │ │ │ │≤40 │ │ │
車 │ │ │ │ │ │ │ │
│ │ │ │ │ │ │ │
───┼───┼───┼───┼───┼───┼───┼───┼──
方向盤│ │ │ │ │ │ │ │
式拖拉│ │ │ │ │ │ │ │
機帶掛│≤5.4 │ │≤6.0 │ │≤80 │ │ │
車 │ │ │ │ │ │ │ │
│ │ │ │ │ │ │ │
───┴───┴───┴───┴───┴───┴───┴───┴──
注:①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590kpa;
液壓制動系:踏板力≤600N。
②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不大于額定工作氣壓;
液壓制動系:踏板力≤700N。
③在規定的初速下緊急制動的穩定性要求。
④點制動(施加部分制動后,迅速放松制動踏板。)時,對車輛制動穩定性
要求(雙手輕扶方向盤)。
表2
───┬───────┬───────┬───────┬──────
檢驗 │空載檢驗的制動│滿載檢驗的制 │緊急制動跑偏 │點制動
項目 │穩定減速度要求│動穩定減速度要│量,mm │
│,m/s2 │求,m/s2 │ │
限值 │① │ ② │③ │ ④
│ │ │ │
機動車│ │ │ │
類型 ├───┬───┼───┬───┼───┬───┼───┬──
│20 │30 │20 │30 │20 │30 │30-40 │40-60
├───┴───┴───┴───┴───┴───┴───┴──
│ km/h
───┼───┬───┬───┬───┬───┬───┬──────
總質量│ │ │ │ │ │ │
<4.5t │ │ │ │ │ │ │
的汽車│ │≤ 6.9│ │≤6.4 │ │≤80 │ 不跑偏
───┼───┼───┼───┼───┼───┼───┼───┬──
4.5t │ │ │ │ │ │ │ │
≤總質│ │ │ │ │ │ │ │
量≤12│ │ │ │ │ │ │ │
t的汽 │≤6.4 │ │ │≤6.0 │≤80 │≤200 │不跑偏│
車和汽│ │ │ │ │ │ │ │
車列車│ │ │ │ │ │ │ │
及無軌│ │ │ │ │ │ │ │
電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質量│ │ │ │ │ │ │ │
>12t的│ │ │ │ │ │ │ │
汽車和│ │ │ │ │ │ │ │
汽車列│≤5.5 │ │ │≤4.8 │≤80 │≤200 │不跑偏│
車及無│ │ │ │ │ │ │ │
軌電車│ │ │ │ │ │ │ │
│ │ │ │ │ │ │ │
───┼───┼───┼───┼───┼───┼───┼───┼──
方向盤│ │ │ │ │ │ │ │
式拖拉│ │ │ │ │ │ │ │
機帶掛│≤5.0 │ │≤4.0 │ │≤80 │ │ │
車 │ │ │ │ │ │ │ │
│ │ │ │ │ │ │ │
───┴───┴───┴───┴───┴───┴───┴───┴──
注:①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590kpa;
液壓制動系:踏板力≤600N。
②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不大于額定工作氣壓;
液壓制動系:踏板力:≤700N
③在規定的初速下緊急制動的穩定性要求。
④點制動(施加部分制動后,迅速放松制動踏板。)時,對車輛制動穩定
性要求(雙手輕扶方向盤)。
表3
──────────────────┬───────────────
汽車類型 │ 制動系統協調時間,S
──────────────────┼───────────────
總質量<4.5t │ ≤0.33
──────────────────┼───────────────
4.5t≤總質量≤12t │ ≤0.45
──────────────────┼───────────────
總質量>12t │ ≤0.56
──────────────────┴───────────────
表4
─────────────────────┬──────┬─────
車輛狀態 │ │
檢驗要求 │ │
│ 空載 │滿載
檢驗項目 │ │
─────────────────────┼──────┼─────
制動力總和占整車質量的百分比,% │ ≥60 │≥50
│ │
─────────────────────┼──────┼─────
主要承載軸的制動力占該軸軸荷的百分比,% │ ≥60 │≥50
│ │
─────────────────────┴──────┴─────
表5
─────────────┬──────────┬─────────
車輛使用狀況 │ │
│ 新車 │ 在用車
污染物 │ │
─────────────┼──────────┼─────────
CO的含量,% │ ≤5 │≤6
─────────────┼──────────┼─────────
HC的含量,ppm │ ≤2500 │≤3000
─────────────┴──────────┴─────────
表6
────────────┬────────────┬────────
車輛使用狀況 │ 新車 │ 在用車
────────────┼────────────┼────────
煙度值(波許單位) │ ≤Rb5.0 │≤Rb6.0
────────────┴────────────┴────────
表7
──────────────────────────────────
怠速污染物(四沖程/二沖程)
──────────┬────────────┬──────────
│ 新車 │ 在用車
名義排量 ├─────┬──────┼─────┬────
立方厘米 │ CO │HC │CO │HC
│ % │ppm │% │ppm
──────────┼─────┼──────┼─────┼────
≥50 │≤5/3.5 │≤2200/6000 │≤6/4 │≤3000/6500
──────────┴─────┴──────┴─────┴────
表8
───────┬──────────────────────────
│車輛最大允許噪聲級dB(A)
├─────────────┬────────────
機動車類型 │1985年1月1日以前生產的產品│1985年1月1日起生產的產品
│ │
─┬─────┼─────────────┼────────────
貨│8t≤載質量│≤92 │ ≤89
│≤15t │ │
├─────┼─────────────┼────────────
車│3.5t≤載質│≤90 │ ≤86
│量<8t │ │
├─────┼─────────────┼────────────
│載質量< │≤89 │ ≤84
│3.5t │ │
─┴─────┼─────────────┼────────────
輕型越野車 │≤89 │ ≤84
─┬─────┼─────────────┼────────────
客│4t<總量<│≤89 │ ≤86
│11t │ │
├─────┼─────────────┼────────────
車│總質量≤4t│≤88 │ ≤83
─┴─────┼─────────────┼────────────
轎車 │≤84 │ ≤82
───────┼─────────────┼────────────
摩托車 │≤90 │ ≤84
───────┼─────────────┼────────────
輪式拖拉機 │ │
(44kW以下) │≤91 │ ≤86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201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號
200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
1992-04-0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1995-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2010-0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31國務院關于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的批復
2009-07-14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9-05-04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09-03-22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2008-07-22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防范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工作的通知
2008-01-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07-04-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清理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
200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