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經貿委、財政部、
勞動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中央企業工委、中編辦等部門提出的《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00一年一月四日
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
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國土資源部、
中央企業工委、中編辦 二000年十二月一日)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和《聽取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匯報的會議紀要》(國閱〔1998〕121號)的要求,對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以下簡稱地勘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地勘單位的基本情況
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勘單位包括煤炭、有色金屬、冶金、化工、建材、輕工、武警黃金等7個系統的地勘隊伍,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各自形成了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地質勘查隊伍。長期以來,這支隊伍在地質勘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地勘單位現行管理體制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地勘隊伍專業分工過細、人員較多、機制不活、效率不高等問題日益顯現。地勘單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二、改革的目標和原則
這次管理體制改革的范圍是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冶金局、煤炭局、石化局、建材局、輕工局所屬地勘單位。
(一)改革的目標。
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改革地質勘查工作運行模式,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分體運行,建立統一、協調、有序、高效的管理體制。將從事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地勘單位,通過重組、改制,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營盈虧的經濟實體和市場主體,并根據情況分別由中央和地方管理,以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
(二)改革的原則。
實行政企(事)分開,中央和省一級保留一部分骨干力量承擔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任務,其余的地勘單位原則上全部改組成按照市場規則運行和管理的經濟實體;堅持積極穩妥、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屬地化管理與組建企業集團、培育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與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的關系。
三、改革的具體辦法
(一)部分地勘單位下放地方,實行屬地化管理。
根據各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按照不給地方增加負擔和有利于地勘隊伍發展的原則,將部分地勘單位下放地方,實行屬地化管理。
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人事、勞動工資關系一并劃轉到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不得再層層下放。
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由國家經貿委組織有關國家局與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商定。
(二)部分地勘單位交由中央管理。
將冶金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以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為核心企業,組建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集團,交由中央管理;將煤炭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為核心企業,組建中國地質勘查工程集團,交由中央管理。石化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改為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并入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建材局所屬大部分地勘單位劃歸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管理,將該中心整體并入中國非金屬礦工業(集團)總公司;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并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在改組和企業過程中,從事行業地勘資料信息、圖書檔案、博物展覽、環境與災害監測等公益性事業的單位,分別劃歸上述各工業地勘企業集團(或公司),并組建為集團(或公司)下屬的礦產資源信息中心。其事業單位性質不變,負責本行業地質和礦產勘查資料檔案的管理、保存和信息資源的收集、動態分析與預測,為行業服務。
(三)改革轉制,實行企業化經營。
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地勘單位,不受地域和行業的限制,既可以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施工任務,也可以承擔企業投資的地質勘查任務,或投資礦產勘查和開發,成為礦業權的經營者或探采一體化的資源公司。地勘單位企業化需要一個過程,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支持地勘單位加快企業化進程。地勘單位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轉換機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減員增效,加大人員分流力度;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開辟非地勘業生產門路,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員和下崗職工。
四、改革的配套政策
(一)原由中央財政安排的地勘單位的地質勘查費和離退休費,均以2000年預算為基數(不含一次性補貼)保持不變。下放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的地勘單位,其地質勘查費和離退休費,由中央財政核定基數統一劃轉給各省級地方財政,并在省級財政預算支出科目中單列;交由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其地質勘查費和離退休費,繼續由中央財政負責安排。地質勘查費和離退休費要繼續用于地勘單位地質勘查工作和經常性費用支出以及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支出,應在首先確保離退休人員經費支出的前提下,將其余經費分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和地質勘查單位(地質勘查企業)經費兩部分管理,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或挪作他用。
(二)地勘單位在屬地化、企業化改革過程中,可以繼續將國家劃定的地質勘查費基數中的10%左右轉增國家資本金;允許地勘單位將轉讓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的部分或全部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
(三)對地勘單位組織隊伍轉產、安排職工再就業的
銀行貸款,繼續給予財政貼息。
(四)地勘單位在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的過程中,繼續享受事業單位的各項稅收政策。
(五)實行屬地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的地勘單位下崗職工,經當地有關部門認定后,享受國家和當地有關再就業的優惠政策。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六)要確保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已參加地方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地勘單位,其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國家有關規定,由地方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發放。尚未參加地方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和有關待遇不變,費用按隸屬關系分別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負擔,列支渠道不變。待國家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后,再按統一辦法執行。
1998年隨國有重點煤礦下放并實行屬地化管理的煤炭地勘單位,以及按照《國務院關于調整中央所屬有色金屬企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17號)進行改革的有色金屬地勘單位,同樣享受上述政策。
五、改革的組織實施
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勘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由國家經貿委牽頭,會同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中央企業工委、中編辦逐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實施。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切實做好移交地方管理的地勘單位的接收工作。有關方面要共同配合,深入細致地做好有關工作,及時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地勘單位管理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