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條 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的管理,按照國務院關于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
依照前款確定的港口管理體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確定的對港口具體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釋義] 本條是關于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我國港口管理體制的沿革
建國后至改革、開放以前,我國港口管理體制有兩大特點:一是在沿海港口和內河主要港口,均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各主要港口設港務局,港務局既負責港口的規劃、建設、安全、環保等行政管理事務,又作為港口的經營單位,直接從事各項港口經營活動,以收抵支,取得贏利。對此,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1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沿海各港口由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根據需要設立港務局(分局、辦事處),港務局“負責執行港口行政管理工作”,“并作為企業經濟核算單位”從事港口經營活動。內河支流等水域的中小港口則實行“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港埠企業從事港口經營活動,當地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負責港口的行政管理事務。二是在港口的行政隸屬關系上,各主要港口經歷了“兩放、兩收”四次變化。上世紀50年代初期,各主要港口都由中央交通部管轄。1958年大躍進后,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1964年中央強調集中統一,各港口重新上收中央,恢復港航一體、區域管理的體制。1968年“文革”期間港口再次下放地方管理,1973年后各主要港口又再度收回中央,實行集中統一管理。1984至1987年,國家對主要港口管理體制再次進行重大改革,除秦皇島港仍由交通部管理外,沿海和長江干線其余37個交通部所屬港口均下放地方,實行“中央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在財務上實行“以港養港,以收報支,定額上繳,一定幾年不變”的體制。長江干線還實行港航分管。這次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地方政府建設和管理港口的積極性,增強了港口自我改造和發展的能力,逐步緩解了我國港口能力緊張的“瓶頸”狀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港口管理體制已不適應發展的要求。一是多年來在主要港口實行的“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不符合“政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利于公正、公平地履行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不利于在港口經營中打破壟斷、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二是雙重領導港口實行的“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以地方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名不符實,實際上,除領導干部任命外,其他如港口規劃、建設、業務、資產等仍以中央管理為主,未能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建設和管理港口的積極性;三是雙重領導的港口既有中央管理的碼頭企業,也有地方政府管理的碼頭企業,形成政出多門、政令不統一的局面,影響對港口的統一有序管理。為了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促進港口的健康發展,必須對原有的港口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起草的港口法,也有待于新的港口管理體制大體確定后,才具備出臺的條件。
經過有關方面多年的研究探索,確立了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改變“政企合一”的港口管理體制,港務局改組成從事港口經營活動的企業,不再承擔港口行政管理職能;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交由當地政府負責港口管理的行政部門承擔。二是將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的港口全部下放地方,原則上由港口所在地的城市人民政府管理。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交通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和中央企業工委等五部門《關于深化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該“意見”要求,在2002年3月底以前,將現由中央管理的秦皇島港以及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的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港口下放后原則上交由港口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管理;需要由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自行確定管理形式。港口下放后,實行政企分開,港口企業不再承擔行政管理職能,并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目前全國港口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原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的下放工作已經完成,港口“政企分開”全面啟動,各項配套改革也在同步實施。當然。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本身也還需要不斷完善。
二、本條按照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從法律上對港口管理體制作了原則規定
1.關于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港口管理職責
依照本條規定,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這里講的“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按照現行的國務院機構設置,即指交通部。交通部作為主管全國港口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負有港口法在全國范圍內貫徹實施的行政管理監督職責。按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以及國務院關于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規定,交通部主管全國港口工作的職責主要包括:(1)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訂全國港口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規章,并監督實施;(2)負責編制全國港口布局規劃并監督實施;負責對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是否符合全國港口布局規劃提出意見;(3)確定全國主要港口的名錄,并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對地區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提出意見;(4)負責制定港口深水岸線的標準,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港口設施建設使用深水岸線的審批;(5)對港口建設實施行業管理,制定港口建設、維護方面的行業技術標準和統一規范;(6)制定港口經營作業的基本規則,包括港口危險貨物作業規則和港口作業安全規程;(7)規定取得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資格的條件及審批程序;(8)按照原國家計委依據價格法的規定于2001年制定的《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定價目錄》的規定,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對屬于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的港口收費進行管理;(9)依照本法和統計法的規定,負責全國港口行業統計工作;(10)負責對有關港口規費稽征和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11)指導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交通主管部門)的港口管理工作;(12)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受理對交通部或省級政府港口管理部門(交通主管部門)作出的有關港口管理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行政復議,作出復議決定;(13)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由交通部負責的其他港口管理工作。
2.關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港口管理職責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對地方人民政府的港口管理職責作了原則規定。這里講的“地方人民政府”,是指縣級以上包括省、市、縣三級的人民政府。
(1)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地方人民政府的港口管理職責應當按照國務院關于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這里講的“國務院關于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既包括國務院已經作出的有關規定(如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深化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的規定),也包括國務院為適應進一步完善港口管理體制的需要而作出的新規定。
(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深化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雖是對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所作的規定,但所確定的基本原則,也適用于原屬地方政府管理的港口。該“意見”規定了改革港口管理體制的兩項原則:一是港口管理必須實行“政企分開”,港口的行政管理職能由政府部門依法行使,港口企業不再承擔港口行政管理職能。確定地方政府的港口管理體制,必須符合這一原則。二是港口原則上由港口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管理;需要由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自行確定管理形式。按照這一原則,由省級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應當是少量的;絕大多數港口的具體行政管理工作,應由港口所在地的城市(包括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省級行政轄區內是否確有需由省級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以及由城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中哪些應由省轄市人民政府管理,哪些可由縣級人民政府管理,應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原則確定。
(3)由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或者由省級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各該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條第三款的規定,確定由本級人民政府的一個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工作。這個部門可以是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門,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設立專門負責港口行政管理的部門。如果需要新設專門的部門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64條的規定,由本級人民政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
(4)在港口原則上由港口所在地的城市人民實施具體的行政管理的情況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門作為本省、自治區交通行業的主管部門,對本省、自治區內不屬于省級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負有哪些管理職能,本法未作具體規定。原草案曾規定,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港口給予行政指導。對此,有意見認為,這里規定的“行業指導”的含義不明確;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交通行業的主管部門,對作為交通行業一部分的港口同樣應負有行業管理的職能。考慮到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在港口管理方面應承擔哪些職能,可由有關省、自治區按照國務院關于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的原則,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在本省、自治區的有關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規章、決定中作出具體規定,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法律中可不作具體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5306201710669491
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法學專業,通過國家司法考試A證,2015年成為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
2017-11-04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04修訂)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修訂)
2007-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四)
1992-04-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10-2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8修訂)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