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元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后,有權向元處分權人追償。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遺失物善意取得的規定。
●立法背景
遺失物的善意取得是善意取得的特殊問題,善意取得立法對此都要規定。如《瑞士民法典》第934條規定:因動產被竊、丟失或困其它違反本意而喪失占有的,得在喪失的五年內請求返還。但前款的動產被拍賣或經市場或經專營商人轉賣的,對第一位及其后的善意取得人,非經賠償已支付的價格.不得請求返還。前款以外的返還給付,亦適用有關善意占有人請求權的規定。第935條規定:貨幣及不記名證券,即使系未經所有人同意而喪失占有的,所有人亦不得向善意取得人請求返還。《日本民法典》第193條規定:盜贓、遺失物的特則:于前條情形,占有物系盜贓或遺失物時,受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時起二二年間,可以向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第194條規定:盜贓及遺失物,如系占有人由拍賣處、公共市場或出賣同種類物的商人處善意買受者時,受害人或遺失人除非向占有人清償其支付的代價,不得回復其物。
●條文解讀
動產的善意取得亦受限制。出讓人讓與的動產若是貨幣或者無記名有價證券之外遺失物.遺失人有權向善意取得人請求返還原物。善意取得人應當返還,善意取得人返還后可以向讓與人追償。倘若該遺失物是由善意取得人在拍賣市場、公共市場或者在販賣與其物同類之物的商人處購得的,遺失人需償還其購買之價金,方能取同其物。遺失物若是貨幣或者無記名有價證券,遺失人無權向善意取得人請求返還原物,只能向出讓人請求返還同種類物或者請求其它賠償。
對善意取得的另一意見,是認為應當規定盜贓物的善意取得。物權法不規定盜贓物的善意取得,立法考慮是,對被盜、被搶的財物,所有權人主要通過司法機關依照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繳后退回。在追贓過程中,如何保護善意受讓人的權益,維護交易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規定解決,物權法對此可以不作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2013-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二號)
2007-03-16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6修正)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已修正]
1980-09-10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