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條 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占有的行為,占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占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占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占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占有保護的規定。
●立法背景
占有人對于他方侵占或者妨害自己占有的行為,可以行使法律賦予的占有保護請求權,如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等。占有保護的理由在于,已經成立的事實狀態.不應受私力而為的擾亂,而只能通過合法的方式排除,這是一般公共利益的要求。例如甲借用乙的自行車,到期不還構成無權占有,乙即使作為自行車的物主也不可采取暴力搶奪的方式令甲歸還原物,而對于其他第三方的侵奪占有或者妨害占有的行為等,甲當然可以依據本條的規定行使占有的保護。因此可以看出,占有人無論是否有權占有,其占有受他人侵害,即可行使法律賦予的占有保護請求權;而侵害人只要實施了本條所禁止的侵害行為,即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不問其是否具有過失,也不問其對被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是否享有權利。關于本條占有保護的規定,立法過程中無太大爭議。
●條文解讀
為了更準確的把握本條的含義,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作進一步說明:
一、占有保護請求權的種類
占有保護請求權以排除對占有的侵害為目的,因而屬于一種物權的請求權,根據占有受侵害的不同情形,分別發生占有物返還請求權、占有妨害排除請求權和占有危險消除請求權:
1.占有物返還請求權。占有物返還請求權發生于占有物被侵奪的情形。此種侵奪占有而構成的侵占,是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采取違法的行為使其喪失對物的控制與支配。需要注意的是.非因他人的侵奪而喪失占有的,如因受欺詐或者脅迫而交付的,不享有占有物返還請求權。此種情形下,原占有人要回復占有,必須依法律行為的規定,主張撤銷已經成立的法律關系等去解決。此外,還需說明一點,即本條所規定占有物返還請求權的要件之一,為侵占人的行為必須是造成占有人喪失占有的直接原因,否則不發生依據本條規定而產生的占有物返還請求權。例如,遺失物之拾得人.雖然拾得人未將遺失物交送有關機關而據為己有,但此種侵占非本條所規定的情形。拾得人將遺失物據為己有的行為,并非是失主喪失占有的直接原因(失主最初喪失對物的占有,可能是由于疏忽大意遺忘物品等),因此失主對于拾得人不得依占有物返還請求權為據提起訴訟,而應依其所有權人的地位提請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2.排除妨害請求權。占有被他人妨害時,占有人得請求妨害人除去妨害。妨害除去請求權的相對人,為妨害占有的人。數人相繼為妨害的,以現為妨害的人為請求權的相對人;在繼續妨害,占有人可請求相對人停止妨害;在一次妨害,占有人可請求相對人除去妨害。排除妨害的費用應由妨害人負擔。占有人自行除去妨害的,其費用可依無因管理的規定向相對人請求償還。
3.消除危險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中的危險,應為具體的事實的危險,對于一般抽象的危險,法律不加以保護。具體的事實的危險,指其所用的方法,使外界感知對占有的妨害。例如違反建筑規則建設高危建筑、接近鄰地開掘地窖等,而產生對鄰地的危險。需要說明兩點的是:首先,危險消除請求權中的危險,必須持續存在,請求權行使之時危險已經消失的,不得請求防止;其次,必須有客觀的產生危險的事實,被請求人有無故意或者過失,法律在所不問。
占有雖非一種權利,但也屬法律所保護的一種財產利益,不受他人非法的任意侵害。侵害占有的,應負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侵害占有可能發生的損害主要有:(1)使用收益的損害,即占有人不能使用收益占有物而生的損害;(2)支出費用的損害,即占有人對占有物支出費用,本可向物的權利人請求償還,卻因該物被侵奪而毀損滅失不能求償;(3)責任損害,即占有人因占有物被第三人侵奪而發生毀損滅失后,從而產生對物的權利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二、占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期問
本條最后規定了占有保護請求權中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自侵占發生之日起1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這里需要說明兩個問題。首先,占有保護請求權中的排除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原則上同妨害或者危險的持續狀態緊密相連。如果妨害已經消失或者危險已經不存在,自然沒有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請求權提請的必要;如果此種妨害或者危險造成了實際的損害,占有人當然可以提起損害賠償請求權,而此項損害賠償請求權應當受兩年普通訴訟時效的限制;如果妨害或者危險持續發生,那么此項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的請求權自然沒有受時效限制的道理。
占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可因一定期間內不行使而消滅,此項期間各國立法如德國、瑞士、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大多規定為1年。該期間有的國家明定為消滅時效,有的規定為除斥期問。但是從占有保護制度的設立目的和實際功能上講,此項期間設為除斥期間更妥。理由在于消滅時效可因事實而中斷或者中止,而且它以受侵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侵害之時開始起算,如果按照消滅時效來規定,此項期間可能遠比1年要長,那么將使權利處于長期不穩定的狀態。并且通常情況下,占有物返還請求權因除斥期間經過而未行使的,占有人如果對物享有其他實體權利(例如所有權等),自然可以依照其實體權利提出返還請求,因此也沒有必要在本條中規定更長的期間進行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建立國際聚變能組織的協定》、《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國際聚變能組織特權和豁免協定》的決定
2007-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立陶宛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倫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關于做好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5-24